黃柏人相聚大運河散文
歷經一波幾折,歷時數載,一部再現黃柏河水電工程建設實況,再現四十年前數十萬建設者激情歲月的《為有源頭活水來》,終于敞開心扉,面見讀者。文中輯錄了30多位作者、40余篇計27萬5千字的高質量稿件,將當年的決策者、指揮長、設計師、水利專家的雄才大略一一呈現,將數十萬建設者甘苦與共,投入治水建設的魅力風采一一呈現。黃柏人用全部的心血和汗水,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譜寫了一曲曲不朽的治水贊歌。
冬日的暖陽,溫暖著大地,也溫暖著一個個當年的黃柏人,溫暖著一筆滔滔書寫《黃柏之戀》的呂云洲先生,溫暖著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戰(zhàn)斗隊隊長田明家先生。他們從枝江風塵仆仆地趕到宜昌,把凝聚著所有黃柏人智慧和憶往的《為有源頭活水來》送到當年的鄒碧益連長手中。
黃柏人相聚在堪稱“都市田園”、“濱水濕地”的宜昌運河公園。因為運河源源流淌的水源,來自于湯渡河水庫,自1960年開始,為宜昌城區(qū)連綿不絕地輸送了42年,成為宜昌城區(qū)的主水源。
黃柏河分為干流和東西兩條支流,而湯渡河水庫建在黃柏河干流上。屬于黃柏河的西支支流。東西支流的發(fā)源地不同,在夷陵區(qū)黃花鄉(xiāng)的兩河口匯合,成其為干流,在葛洲壩上游注入長江。曾經清澈明鏡般優(yōu)良水質的湯渡河水庫水,在受到西支上游的無數個礦產、煤窯開采、石灰加工利用后,導致礦石污染,水質也由一類水源直線下降。
2002年后,在水質嚴重遭受污染的情況下,宜昌人民選擇了從黃柏河東支支流引水至官莊水庫,再輸入宜昌城區(qū),而成為主水源。這是從植被完好覆蓋的大山里,從原始深山老林的遠安縣黃柏河流域汩汩流淌出來的清泉水。
在“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引下,如今的運河,也像大山深閨里神奇的黃柏河水一樣,清了,綠了,美了。蜿蜒流經宜昌城區(qū)范圍內的運河,連同附近若干個魚塘、低洼水田,被烏桕、樸樹、香樟、三角楓、菖蒲、芒草、竹等各色樹種填充,木棧道、人行天橋、青石板路,循環(huán)穿行其間,儼然裝扮成市民、游客休閑、漫步、品茗、垂釣的理想之地。漫步于木棧道天橋上,每行走一段,就有觀景平臺。登上觀景臺,可以環(huán)顧前后左右四方美景,空中棧道與地面道逶迤纏綿,挺立偉岸的落羽杉,深扎水中,翠綠一片,棕紅一片,緋紅一片,如多姿少女,楚楚動人。翠鳥啼鳴,嘰嘰喳喳,嘎嘎呀呀,撲閃著翅膀,穿行于林間,與過往游客熱情招呼。
老爺爺、老奶奶們,坐在公園廊道里,或坐在林間臺階上,大聲哼唱著《沙家浜》《打金枝》《霸王別姬》等經典的京戲。悠揚的歌聲,隨身帶著的播放機,飄出優(yōu)美的旋律,在林間久久回蕩著。佇立在木棧道上深情眺望,銀杏葉,杉樹葉,黃的一片,紅的一片,點綴著碧如的運河水。漸老枯荷,浮于水面,像圓圓的大小不一的篩子。這黃的、紅的葉片,在篩子的縫隙里緩緩移動,在落羽杉膨大的基部周圍緩緩移動,更顯水中落羽杉的亭亭玉立。
這漂浮的荷葉,水分從其外延逐步失水,漸枯,翻卷,篩子里好似盛滿豐收的.果實。有的全枯黃萎,變黑,漸腐,化腐為水,成為落羽杉和野魚野蝦的天然有機養(yǎng)料,為健康循環(huán)的綠色生態(tài)盡一份力。有的說這不是一般的荷葉,是王蓮。
近觀,比荷葉面大很多,碧水中漂浮的傘狀粗莖,每根0點5米至2米不等,每根莖桿表皮粗厚,有小錐狀凸出,平伸于水面的長長粗莖頂部,是平鋪于水面的大圓盤,這大圓盤形似荷葉,又形似箕,葉面有小刺,葉反面布滿傘狀莖,刺手。其主莖應該深深直立于塘中淤泥里,方才能夠承受住水面上游動的外力作用。還有若干個小篩子,可能出生遲,由于溫度下降,只好快快結束生長期,但仍保持著原有的篩子形狀,只是面部來不及展開,眾多小刺聚攏在葉面,形似刺猬卷縮又展開,刺中帶肉,肉中有刺,非常特別。順著水面漂浮的荷葉,漸次放大視角,若隱若現的木棧道天橋,棕紅密集矗立的落羽杉林,高聳入云的樓宇呈現出柱狀、條狀、筒狀,倒映于碧如清澈的河里,呈現出原始美景,盡收眼簾。
運河公園里四季最美當屬秋,我們趕上了。無論哪個角度、哪個方位,都頗像濃縮的九寨溝。這是宜昌的九寨溝!陸游筆下的花鼓齊鳴、搖動峭壁的美景,雄鷹振翮、好不快哉的愉悅心情,也足足讓我們體驗了一番。
穿越40年的黃柏人,將黃柏河治水戰(zhàn)役灑下的淚水和汗水匯聚而成永世不絕的甘泉,汩汩流淌至宜昌城區(qū)和枝江城區(qū)的千家萬戶。3位老戰(zhàn)友,3位黃柏人,同為“50后”,同為枝江老鄉(xiāng),年齡相近,興趣相投,把大好青春年華都獻給了黃柏河治水戰(zhàn)役,后奔赴各地,闊別40載,只為把當年的足跡遍尋,把今為生態(tài)濕地、人間天堂,且與黃柏水域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運河公園作為見面之地,意義非凡,富有特殊的紀念意義。
蒞臨轟隆轟隆的跌水池邊,聆聽嘩啦嘩啦的流水聲,黃柏人好似回到了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的建設工地,勾起了日夜奮戰(zhàn)在黃柏河戰(zhàn)役的一幕幕往事。
鄒碧益連長,在黃柏河戰(zhàn)役中,作為連一級的最高指揮官,全年戰(zhàn)士的首長,除了嚴格管理每個戰(zhàn)士遵紀守法,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外,還帶領戰(zhàn)士們,開山炸石,石頭、石子四處飛濺,砸傷、炸傷的不計其數,有的甚至壯烈犧牲兩弟兄和兩姊妹相戀,后來姐姐因公癱瘓,哥哥弟弟輪換照顧,在哥哥去世后,弟弟——我們這里稱小叔子,接著悉心照顧,直到姐姐生命終了。身為政工組長的呂云洲先生,負責戰(zhàn)地黨委的日常管理、理論教育、宣傳工作,服務領導,聯絡上下,關心戰(zhàn)友生活,宣傳先進典型,實錄波瀾壯闊的治水畫面,一樁樁、一件件,往事歷歷在目。戰(zhàn)斗隊隊長田明家先生,上為領導分憂,下為隊員解愁,帶領青年突擊隊員,敢于挑戰(zhàn),流淚流汗,吃苦在前,努力奉獻,奮斗不止,排險情,戰(zhàn)頑疾,處處彰顯人格的光輝。
闊葉麥冬,一片深綠,低垂于木棧道旁的緩坡上,多彩鳶尾已進入冬眠,運河岸邊的格;ǎ琅f燦爛綻放,酒吧風情街中,傳來《人生本是永無止境的攀登》的勵志搖滾,幾位耳順之年的黃柏人,淡定、率性地行走于運河邊,在一處接一處的木棧道上,腳底有節(jié)奏地發(fā)出“噔、噔、噔、噔”的聲音,感受清風吹拂的愜意,欣賞溪流潺潺的美妙,聆聽哇哇、啞啞、咕哚的鳥鳴,一路行走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