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的散文
近日,校友李鏡吾先生攜夫人來到成都,游覽古城,訪問朋友。要訪的友人中,鏡吾先生把我排在第一位,他多次說過到成都第一就是要見我。對我來說,真的是應了那句古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鏡吾先生準備會面的朋友中,有其夫人的一個同班同學,那也是我的朋友,我們當年一起分配到了成都的同一個單位,直到退休后也經常來往。李先生準備會面的其他幾個朋友也是文友,也都是我的好友,李先生也是因為我的介紹,通過文章交流與他們相識的。
李鏡吾先生是我的交大校友,可是不在一個班,也不在一個系,可謂在校不相識,老來成好友。我們的相識,緣于李先生寫的第一本書,那時校友群中有同學傳來了鏡吾正在寫的書中的一些篇章,那是關于當年在交大的學習生活,我被他的文筆和文章的內容所傾倒,寫下了讀后感,并介紹他注冊了我擔任版主或編輯的一些站,如江山文學、執手文學、星光文學、西部作家、西部文學等,鏡吾發表了他的許多文章,在一些站的編者按大多是我所寫,文章受到好評,許多被評為精品。他還擔任過江山文學春秋社團的編輯。他的文章一篇篇地完成和發表,最后匯集成了他的第一本40萬字的書《鏡吾文集》,我應先生的邀請寫了文集的序言。隨后,鏡吾先生又出了第二本書《醉人的野菊花——鏡吾文集(二)》,收錄了作者第一本文集《鏡吾文集》出版后新發表的文章,也是我寫的序。鏡吾先生憑著這兩本書,還有在站發表的許多文章,向湖北省作家協會提出入會申請,2014年被省作協第六屆主席團第四次會議審議批準成為省作協正式會員,實現了自己的從小的文學夢,鏡吾不禁喜極而泣,立即向我轉告了這個喜訊。就這樣,我們成了最好的朋友。
李鏡吾一直籌劃著成都之行,老兩口計劃在春天的四月到成都,一是游覽古城,二是拜訪朋友。我知道這個消息后,一直在籌劃著幫他預訂酒店,安排他們在成都的行程。可是出人預料的是,今年春節后我害了一場大病,起因是春節期間去了趟瀘沽湖,嚴重的高原反映,山路上暈車嘔吐,膽汁都吐光了,回來后一直飲食不佳,導致了嚴重貧血。那段時間,走幾步路都氣短胸悶,兒女們把我送到醫院住院治療。鏡吾知道我生病住院和出院的消息后,非常關心,多次視頻聊天了解我的身體狀況,不再讓我操心他的成都之行,他說自己會處理好,會盡快來成都看望我我。
過了幾天,收到他的消息,他已訂好了到成都的軟臥火車票和將要入住的酒店,都是他在上海的女兒在網上辦理的。他預訂的酒店,是根據我家的住址,選擇離我家最近的`一個四星級酒店,他說是為了方便到我家看望我。我聽了感動至極,立即到那酒店附近觀察,了解食宿和出行的情況,為朋友的到來做好準備。
他們的火車是4月10日中午到成都東站,鏡吾說我的身體不好,堅決不讓我去車站接,說他們是坐軟臥不累,讓我放心,出站后就打出租到酒店。我還是不放心,幫他們打聽好了車站出租車的乘坐地點,及時向朋友通報。我與朋友約好了,我會在10號下午去酒店與他們見面,商量和安排他們在成都的七天行程。
4月10日中午,鏡吾夫妻正點到達成都,按我的提示打的到了酒店,到酒店安頓好后就給我發了短消息,我也立即回復,請他們中午先好好休息,我下午去酒店看望他們。由于我妻子的大哥去世,妻子已到唐山奔喪,當天我住在女兒家幫忙照看外孫女。我從女兒家坐了近1個小時的公交車,于下午3點過到了鏡吾夫妻住的酒店。好友見面,忍不住讓人熱淚盈眶。去年校慶時在西安見面,他當時生病了身體很不好,今年他來成都前我也病重住院,我們都是70多歲的人了,歲月不饒人啊。在酒店里,我們商量了他們在成都的活動計劃,短短的七天時間,我爭取多陪陪他們。
鏡吾很重視對文友的情感,4月11日也就是他們到成都的第二天,就決定去幸福梅林看望文友一盞茶心。鏡吾的這個計劃我很高興,一盞茶心也是我多年的好友,鏡吾認識她也是我介紹的。幾年前,一盞茶心是江山天涯社團的社長,她讓我干副社長,在他生病時還讓我當了一段時間的社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那時天涯社團的排名上升到了第三,這是很不錯的成績。當年,茶心知道我也在成都,多次邀請我去梅林喝茶,由于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成行。這次借了鏡吾到成都的機會,我們一起去拜訪茶心,真是大好的事。到了梅林,家住附近的茶心早就在梅林入口等著我們。由于我要來,茶心還叫來了原來在天涯社團擔任詩歌主編的青青,她也住在成都。茶心和青青兩個美女帶著我們在梅林各處參觀,一起照了很多相。幸福梅林,成都市新農村建設"五朵金花"之一,國家4A風景區,有著3000余畝的梅花。茶心說,如果是冬天和初春,滿園的臘梅和紅梅更加美麗。茶心領著我們來到一家條件和風景都不錯的農家樂休息,飲茶聊天,茶心展示了她的功夫茶藝,大家心情很好,談了很多文學和生活的事,我與她和青青一起回憶了當年在天涯社團的難忘歲月。中午茶心點了一桌佳肴美食招待我們,還喝了酒。告別時,青青還叫了滴滴把鏡吾夫妻送到了酒店。快樂的一天,讓人難忘的文友情。
4月12日,也就是他們到成都的第三天,家住德陽的校友兼文友付登華要到酒店來看望鏡吾夫妻,我是一定要去陪伴的,還叫上了羅月高。我們五個西交大校友見面時,大家非常高興,一起到理工大學的校園散步聊天和合影。在大學的校園里,看到那些來來往往的青年學生,讓我們回憶起了當年的校園生活。我們有著許多共同的經歷,那是人生中珍貴難忘的歲月。付登華校友改革開放后下海辦企業,事業干得很成功。付登華校友是我很早就在西安交大四川校友會里認識,他是校友會的副理事長,我們每年都要聚會。這兩年看到他寫的三本書,我們又成了很好的文友,是我的文章《在校不相識、老年成好友》里寫的三個文友之一。這次他送給了我一幅字,上書“云山風度”四個大字,果然很好的書法功底。上面有題詞“培鈺先生雅正”,我知道他的這幅字所書四字是對我的贊揚,我唯有虛心致謝。
4月13日,我與月高校友陪鏡吾夫婦游覽武侯祠,鏡吾說過別的景點可以不去,武侯祠一定要去,他對出生于他們襄陽的諸葛亮非常崇敬。在武侯祠,我們一行仔細的參觀,不時地合影,鏡吾還把那些謳歌諸葛亮的精彩對聯拍照留念。出了武侯祠,傍邊就是錦里,我們在那古色古香的老街巷里,喝茶敘舊,品嘗了成都名小吃,三大炮、龍抄手、擔擔面……,讓鏡吾他們兩個外地來客贊不絕口。
4月14日,文友青青又請鏡吾夫婦游覽成都的東郊記憶,這里離她家很近,離鏡吾他們入住的酒店也近,離我家也近,我自然陪同。文友青青,江山文學的筆名是蘭蕙青兒,執手文學的筆名是綠草青青,那天在梅林我們也是第一次見面,確實是一個熱情漂亮的女孩。近日得知,青青作為四川作家應邀參加了文壇百家聚石柱的文學活動,參會的都是全國知名的作家,嘉賓中也有江山文學的丑石(宋長征),可見青青的文學成就。青青邀請我們一同游覽的東郊記憶,在成都東郊,那里曾經是成都市的老工業區,曾經聚集了解放以來興建的幾十家上萬人的大型工廠,如今這些工廠大多搬遷了。在一座大型工廠的舊址上,修建了成都東區音樂公園,后來正式更名為“東郊記憶”。東郊記憶成為集合音樂、美術、戲劇、攝影等文化形態的多元文化園區,成為對接現代化、國際化的成都文化創意產業高地。成都東郊記憶旅游景區實現了文化創意和旅游服務的有機融合,成了市民休閑娛樂的一處好的去處。我們這次游覽,在那些工廠遺留的各種實物模型前合照留影,很能引起我們這一代人的懷念之情。青青請我們在由原來的車間改成的茶苑喝茶聊天,在原來的工廠食堂里吃飯,這里很有懷舊氣氛,場地依舊,內容與當年不同,已經是經營各種川菜美食的餐廳了。
4月15日,鏡吾夫婦游覽寬窄巷子,我因故不能陪同,但事先給他們安排了乘車和游覽路線。“寬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老成都街道及其之間的四合院群落組成,列入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寬窄巷子由45個清末民初風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藝術與文化底蘊的花園洋樓、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組成。鏡吾夫婦拍了許多照片,生動的反映了寬窄巷子的風貌特點。
4月16日,我與剛剛從外地趕回來的妻子一同去酒店拜訪鏡吾夫婦。我妻子前幾天是去唐山為自己剛剛去世的大哥奔喪,回來后就表示一定要去拜訪鏡吾夫婦。我們來到酒店,大家一見如故。妻子早就看過鏡吾文集,一直很崇拜鏡吾的文采,鏡吾也看過我寫的關于妻子的文章,大家見面后談得很投機。我們一同在酒店附近的理工大學校園里游覽,合影留念。我帶著他們來到地質博物館,參觀那些珍貴的出土礦產,特別是各種大型的恐龍化石標本,鏡吾連聲感嘆,真是不虛此行。回到酒店大廳,看到一張給顧客準備的書法桌椅,一張宣紙鋪在上面,大小毛筆和墨水硯臺皆有,鏡吾立即興起,揮毫寫下“友情常在”四個大字,并落了款。服務前臺的一個女士見狀過來用手機將書法拍照,鏡吾見對方喜歡,就寫上女士的姓名及惠存二字,將書法贈與對方。可以說這是鏡吾七天酒店的圓滿收場。
4月17日,鏡吾夫婦結束了成都的七天之旅,乘火車返回襄陽。鏡吾不讓我送他們上車,我只能默默地祝福他們一路平安。鏡吾與我告別時賦詩一首:贈校友王培鈺馳騁文壇有英名,廣交文友天下聞。抱病蓉城會摯友,同窗友情勝親情。鏡吾在返家的火車上又作詩與我們告別:有緣來蜀走卻難,游覽一周勝十年。有幸識得文友面,留得記憶到九泉。
4月18日早上,鏡吾一回到家就給我打來電話,他們平安到家了。我感謝他們到成都看望我,他感謝我們的熱情接待,朋友深厚之情溢于言表。我請他多保重,好好恢復身體,他說這次到成都很開心,自己還長胖了。他讓我多保重,爭取以后還能多見面,我激動的流下熱淚,再次為鏡吾先生對朋友的執著友情而感動。
附:好友鏡吾簡介
鏡吾,本名李鏡吾,1944年7月8日出生,湖北大冶人,西安交大畢業,高級工程師。歷任湖北省襄陽市科協常委、組宣部長、市科技館副館長、《襄樊科技》期刊主編。先后加入中國海洋學會、中國電子與信息聯合會、湖北省科普作家協會、襄樊市作家協會、襄樊市書法家協會、襄樊市記者協會、襄樊市翻譯協會任理事,湖北省作家協會。博學多才,興趣廣泛,愛好書法、繪畫、攝影。編著《科技日語百日通》30萬字;與人合譯科幻小說《北極漂流記》27萬字;二書已由中國海洋出版社出版。自幼愛好文學,12歲能詩,以詩代日記;1977年起在《襄樊文藝》期刊發表多篇小說、散文,小說《牛棚》榮獲1979年度襄樊市文學創作一等獎。1999年,《李鏡吾詩集》出版。2013年編著《鏡吾文集》一書,40萬字。江山文學簽約作者,擔任過春秋社團編輯。
【有朋自遠方來的散文】相關文章: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有朋自遠方來之交友之道》的說課稿09-29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經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
李樹的散文12-04
秋蟬的散文12-03
日出的散文12-03
傾聽的散文11-12
信念的散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