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識燕歸來散文
記得還是在幼兒園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和外婆一起去海鹽老家。對于我來說,這次回鄉,不亞于小愛麗絲進入了仙境一般,那真是一種奇特的感覺。
在上海,我們一家五口人擠在十幾個平方米的小房間里頭,可是,一到了海鹽,所面對的卻是寬闊的農田、幽靜的小巷、潺潺的流水、郁郁的樹木,好一派江南小鎮的風光。所以,我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從來沒有住過這么大的房子。外婆的祖屋,是一幢三上三下的兩層老式木屋,我那時年紀還小,沒有什么空間概念,只是下意識地覺得,這里的每一間房間,都比上海的小房間要大。
最令我歡喜的,是這里還有一個小院子,院子里有一棵參天大樹,以我當時的身量,自然是合抱不過來的,所以,在我看來,這就是世上最粗壯的大樹了。院子里還散養著幾只雞,我喜歡跟在它們后面跑,和它們玩捉迷藏的游戲。
于是,到海鹽之后的第一天,便在我歡樂的玩耍中結束,晚上,我枕著外婆的胳膊,睡得格外香甜。
第二天一早的時候,我是被一陣啾啾的叫聲驚醒的。我睜大了眼睛,好奇地張望著四周,可是,屋子里靜悄悄的,外婆也不知什么時候,早就起床了,已經不在屋子里了啊。那么,是誰發出的聲音呢?我豎起耳朵,仔細地傾聽,這時候,就聽見那聲音好像是從窗外發出的。
于是,我便好奇地走到了窗前,上下打量著,院子里沒有人啊,可是,這呢喃的細語聲,仿佛就在我的耳邊回旋。就在我詫異的時候,外婆進來了,看見我四下打量的樣子,笑著問:“小云,在看什么啊?”
“外婆,有沒有聽見,有好聽的聲音!蔽抑钢巴庹f。
外婆笑著說:“傻孩子,這是燕子叫啊。”
“燕子?”燕子這個名字,我自然是聽見過的,從小,外婆就教我兒歌,其中一首就是關于燕子的:“一只燕子飛啊飛”,幼兒園里頭,也學過一首關于燕子的歌曲,唱的是:“小燕子,穿花衣”,可是,我卻從來都沒有見到過真的燕子,更不要說聽到燕子的叫聲了。在城市里,除了麻雀以外,我不曾看見過任何其他的鳥類,當然,籠子里的除外。
“燕子在哪里。俊庇谑,我好奇地繼續打量著窗外。
外婆走到窗臺邊,指著屋檐下對我說:“你看,就在那里。”
我順著外婆手指的方向望過去,果然,在遠遠的屋檐下,有一個小小的燕子窩,在里頭,有幾只小燕子,正嘰嘰喳喳地叫著。
那是一種小小的鳥兒,我必須要張大眼睛使勁地看才能看清楚,它有著尖而長的翅膀,背部是黑色的,在頭頸偏下的地方,略微帶有一些藍色,腹部是什么樣子,我沒有看見,因為,它正坐在自己的小窩中呢。最讓人覺得神奇的,不是別的,而是它的尾巴,那尾巴竟然分成了一個叉。
“多美的小鳥兒啊!”我不禁大聲地叫起來。
一只燕子仿佛是聽見了我的呼喊,突然騰空躍起,在空中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弧線,這時候,我看清楚了,原來,它的肚子,是白色的呢。
燕子在空中飛翔的姿態,十分矯健。在空中看時,它身上羽毛,像綢緞一樣,油黑發亮,兩只眼睛,也愈發炯炯有神。它像掠天長劍,時而橫空刺去,時而俯沖下來,它的身影,給人一種輕盈優美的感覺。
我問外婆說:“這小燕子,為什么會在屋檐下做窩呢?”
外婆笑呵呵地說:“因為它本來就是我們的一家人啊!
“一家人?”我好奇地說。
“是啊,燕子是認家的,當第一年它選中了一個地方做窩之后,以后,它就會記得這戶人家,每年都會回到這戶人家的屋檐下,所以你說,它算不算是我們的一家人啊!
我似懂非懂地點頭道:“那為什么它不在這里常住,每年都要飛走呢?”
“因為它是候鳥啊,老師沒有教過嗎?所以它們要每年從北到南地遷徙,它們都有兩個家。對了,小云,就像你一樣啊,你也有兩個家,一個在上海,一個在海鹽!
我使勁點著頭說:“嗯,我知道了!
外婆又道:“所以,你以后說話,要小聲些,不要嚇壞了小燕子,要是把它們嚇壞了,它們明年就不會再到我們家里來了啊。”
我說:“好的,我一定小聲說話,不嚇著小鳥兒。”說完,我就睜大眼睛繼續看那空中的小燕子展翅翱翔。
可惜,長大后,我很久都沒有再看見燕子,因為,我自那以后,就再也沒有回過海鹽?墒牵侵怀C健的燕子,卻好像從此飛進了我的心中,鉆入了我的腦海里,讓我永遠都不能忘懷。
記得從海鹽回上海后,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呆呆地看著我們家的屋檐,期盼著能夠有一只燕子,在那里筑巢,最好,就是在海鹽老家遇到的那只。只可惜,我雖有意,燕卻無情,或許,燕子不喜歡像上海這樣被工業化和現代文明所污染了的環境吧,所以,它們是不會在這里駐留,搭上自己的小窩的,于是,只剩下了我獨自感嘆,嘆息著無可奈何啊。
所以當外公教我晏殊的一首詞的時候,我很快就背出來了,因為,那首詞,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那首詞是晏殊的《浣溪沙》,我對其中的一句印象特別深刻,這一句詞,說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作者晏殊,傷春惜時,感慨抒懷,他內心深處的無限惆悵和寂寞,自然不是我這種活在千年后,在幸福中長大的小女孩子,所能夠體悟到的,但是,恐怕,我跟他一樣,對于“燕歸來”,都有著一種期盼和希冀。
美好的東西,總是讓人倍感期盼,所以,當它們流逝的時候,便會讓人愈加傷感,不由自主地生出了“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感受。
在這種時候,我便知道,那只矯健的小燕子,又飛回到我的腦海中了。或許,這只候鳥一直就在我的身邊飛來飛去,只是我沒有注意到。
這兩年,上海的環境保護做得越來越好了,所以,我在自家的小區里見到的,已經不再只有那可憐的小麻雀了,還有那渾身烏黑的烏鴉和頭上有一小塊白色的白頭翁,最讓我欣喜的是,居然也有了燕子。
城市里的高樓大廈是沒有屋檐的,所以自然也沒有了燕子可以筑巢的地方,不過,在小區的花壇里,有很多高大的樹木,于是,燕子便在那上面搭起了一只只的小巢。非常幸運地,我家樓下的那棵大樹上,也搭著一只燕子窩。
只可惜,想要像童年的時候那樣,在早晨,被燕子的叫聲喚醒,現在是不太可能的了。或許是因為那棵樹上的燕子窩,距離我的床位置太遠了吧;又或許是因為城市的小區里太嘈雜,一大早的就有晨練的人、遛狗的人、買菜的人,弄出了很多聲響,把燕子的聲音給蓋過去了;又或者,是因為已經長大了的我,內心早就不再如小時候那般單純了,所以,我已經聽不見了這天籟般的聲音了……
原因種種,或許都有可能吧。
我一直希望,在我家樓下筑巢的那只燕子就是當年我在老家看見的那只,不過我也知道,那只是我美好的想法而已,這是不可能的。
不過,即使是這樣,每日里能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不知不覺的一抬頭間,看見有一個矯健的身影,從窗前飛過,那也是一種美好的事情啊。
那偶爾飛過的`身影,勾起了我無限的思憶,有對于燕子的記憶,有對于外婆的懷念,有對于老家那幢古老的木屋的思念……
如今,當年的燕子肯定是找不到了,外婆已經早就過世了,而聽表哥說,老家的祖屋很快就要被拆遷了,或許,我想再次看見當年那只呢喃的小燕,是沒有多大的可能性了,恐怕,只有在睡夢中,才能讓人回憶起那美好的童年時光了。
就在我回憶的時候,樓下樹上那只燕子又從我的眼前一飛而過,還帶著一聲清脆的鳴叫。這回,我終于聽清楚了,就是那個聲音,燕子的叫聲,和童年時候聽到的,一模一樣。
于是,我恍然大悟,燕子,它始終在我身邊,沒有飛去。年幼的時候,它從遙遠的北方飛來,飛入了我的視線中;而長大之后,它又從花壇里的大樹上飛起,還是飛入了我的眼眸里;喔,是的,我甚至還看見,燕子,從白紙黑字的書本中飛來,飛入我的腦海深處。燕子,與我有著不解之緣。
也不知道為什么,古人們都喜歡對這小家伙付諸情感,他們和晏殊一樣,歌詠著這些喜歡成雙成對出現在檐下的“玄鳥”。
有的人,喜歡借燕子,來描摹春光的美好,借以抒發自己的思春懷春心情。
想想也是,陽春三月的時候,輕柔的微風吹拂著,如牛毛一般的細雨飄灑著,柳條吐翠,地上開滿了各種顏色的鮮花,這時候,就有一些小燕子們,成雙成對地在春風里飛舞,為春天平添了許多的生氣。“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這些詩歌,不都展現了這樣一種美好的場景嗎?
可是,春天畢竟是短暫的,文人們又大多喜歡多愁善感,所以,當百花凋殘、春天逝去之后,他們當然會傷感無限,于是,便有了許多詩人,用燕子,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無限留戀,對春光消逝的無可奈何。比如這句“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雖然斜風細雨中,燕子飛翔,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詩人想到了游人已經散去,笙歌笛簫也不再吹起來,繁華過后,留下的是狼藉滿地,他又怎能不對此慨嘆呢?
不過,燕子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給人的感受除了傷春之外,更多的,應該是對于美好愛情的憧憬吧。誰說只有鴛鴦交頸、鳳凰于飛才能用來形容美好的愛情,燕子,也可以啊。
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這樣的句子:“燕爾新婚,如兄如弟”;,“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后人把總喜歡用“新婚燕爾”這個詞語,來比喻新人的甜蜜,不能說,和燕子沒有一點關系吧。
《古詩十九首》中那一句“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說得纏纏綿綿,把相愛之人的甜蜜展現得淋漓盡致;《昔昔鹽》里頭的“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又把一位獨守空房的怨婦的內心世界,通過燕子,赤裸裸地展現在了世人的面前;《臨江仙》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把個相思的人兒,看見燕子成雙成對,而自己的心上人卻不在身邊時那種惆悵而又嫉妒的情懷,描寫得清清楚楚。
多么有意思的小燕子啊,相愛中的人們,不管你是何種心態,都能夠通過一只小小的“燕子”,描繪得清清楚楚,多么神奇啊。
都說“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鴻雁能夠傳書,是世人所共知的,可是,燕子也能代替相思的人兒傳遞自己的離愁別緒,你能想到嗎?據說,在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做郭紹蘭的女子,在她的丈夫旅居在外的時候,把寫滿相思之情的信件,綁在燕子的腿上。偏偏那么巧,這封信,真的被自己的丈夫看到了,于是他大為感動,立刻回家,夫妻二人,重又聚首。
現在有很多人都養信鴿,可是,這位千年前的紹蘭娘子,卻是用了信“燕”,于是,又一段千古佳話,便流傳了下來。
燕子秋去春回,就像外婆所說的那樣,它不會輕易拋棄自己原來所借住的人家,而且,我還聽說,當一戶人家家境蕭條的時候,燕子會受不了眼前的敗落,而悵然離去,可是,一旦家道復興,人丁興旺之后,它又會重新飛回來。燕子的這種不忘舊巢的習性,很容易就會讓詩人們借以描寫世事變遷的滄桑,抒發黍離之悲。
最有名的,便是劉禹錫的那首《烏衣巷》了吧,“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原來住在屋檐下的燕子離開了呢,那自然是因為曾經的豪門貴族遭遇到了無法挽回的沒落命運。借一只小小的燕子,詩人抒發了多么深沉的感慨,又是多么辛辣的諷刺啊。今年從檐下飛走的燕子,到了明年還會飛回來的,可是,從那已經落敗了的人家飛走,到了尋常百姓家的燕子,真的還會再回去嗎?
記得聽老師說過,漢字,有那么幾種主要的構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不知道“燕”字是屬于其中的哪一種呢?我想:應該一定是象形吧,因為,這個“燕”字,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在空中凌空飛翔的小燕子啊。
老師說過,古人所造的每一個字,都不是胡亂造的,每個字,都有它的含義,就拿這個“燕”字來打比方吧,它有四個部分組成,“廿、北、口、火”,其中,“廿”,就是“二十”的意思,象征著雛燕從蛋殼中爬出來,到會飛所經歷的時間,正好是二十天;“北”,指“玄”,古人認為“北方”是代表“黑色”的,“玄”就是黑色,因為燕子身上以黑色為主,古代燕子又叫做“玄鳥”;“口”是“或”字的省略,象征著城市的平面形狀,因為燕子經常在人的屋檐下寄居,所以,就加上了這個“口”字;最后,“火”是溫暖的南方的象征,也象征著燕子每年從南到北的飛翔。這幾個字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燕”字。
我聽得腦子里一片糊涂,什么啊,太復雜了吧,跟猜字謎一樣,我覺得,古人沒有想得那么復雜,他們或許,只是在地上隨便地畫了一只燕子的形狀,然后,就慢慢演化,最后成了這樣一個“燕”字。
你看,“廿”字像不像燕子張開的嘴巴呢;“北”字多像燕子展開的翅膀啊;“口”字是燕子烏黑的身體上,靠近脖頸處的那一片深藍色;而“火”字底呢,不就是燕子那微微叉開的尾巴嗎?
所以,我寧可不要想得那么復雜。每當我寫一個“燕”字,就好像是看見了一只凌空飛翔的燕子一般,多么形象啊。
唉,這兩天,我都沒有注意窗外那只小燕子了,可能是工作太忙吧,所以耽誤了與它的相會,明天,我要找機會問問它,看看它是不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是怎么來的。
喔,不,還是算了吧,縱使燕子解人語,被城市生活寵壞了的我,恐怕也已經聽不懂它的回答了。
“似曾相識燕歸來”,我又想起了這句詩,或許,燕子已經歸來了,只是,我們太忙碌,沒有聽見它呢喃的細語。
【似曾相識燕歸來散文】相關文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散文欣賞11-19
在這燈火闌珊等你歸來散文11-14
《雙雙燕詠燕》古詩鑒賞01-25
《雙雙燕·詠燕》宋詞鑒賞01-22
曹丕燕歌行11-22
燕昭王求賢01-09
《禮記》禮記·燕義06-14
曹丕燕歌行地位05-18
《大雁歸來》閱讀答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