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白云散文
人類總是想用天上的白云來裝飾心靈。我常常看見一些人站在大地上神情專注地眺望白云。他們的目光隨著白云游動。他們的眼睛和白云中間一定有一根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絲線牽連著。這時我想到了風箏。那么白云就是心靈中一只放飛的風箏。
我們的世界充滿萬物,而白云是人類用肉眼所能觀察到組合最復雜,變化最無常的物體。
我常常久久地眺望白云。白云在我的凝視中施展著魔法。它是城市和鄉村,大海和森林,高山和河流,沙漠和草原;有時它會成為一片樹葉或者一葉帆船,一縷錦帶或者一朵菊花,一面琵琶或者一條蝌蚪,一團蘑菇或者一只蝙蝠;你可以想象它是一個偉人的頭像,一個少女的睡姿,一個彎弓射雕的少年,一個馳騁沙場的壯士;如果想象再豐富些,你可以在其中品讀荷馬史詩和古希臘羅馬的神話,解讀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波普的《科學發現的邏輯》、皮亞杰的《結構主義》……你還可以領略古代的經典戰役,如亞歷山大東征、斯巴達克起義、十字軍遠征以及中國的蚩尤大戰、赤壁之戰……
大自然中再也沒有比白云更加豐富的想象了。它在縱橫自如、散漫有序的變化中演繹著人類的思維模式和經典故事。
某日黃昏,我佇立在田野望著東南方天空的一片白云。黑白交錯的云幾乎布滿天空,唯獨東南方空出一塊領地,讓那片白云有了展示才華的機會。我的目光剛觸及它時,它是一只臥虎;隨后那前蹄就飛起來,后蹄就彎起來,又成了一只奔跑的白虎;后來它變成了一只白鹿,頭頂上長出兩只角;再后來它又變成了一只玉兔……變化的過程僅僅不到抽支煙的時間。
我不止一次這樣用心觀察白云。那個時刻我的心很寂靜,象虔誠的佛教徒。佛在心中說:孩子,你不累么?
白云是我的課堂。世間的煩惱膨脹了我的心靈時,我便走向課堂聆聽佛的講課。不變的課程就是變化無常的白云。在它變來變去的過程中,我便讀懂了人生,也學到了拋棄煩惱的方式。
方式其實很簡單:1-1=0
這是一個算式,簡單地連幼兒園的孩子都不用思索。那么在人生的課堂里,減號前后的“1”含義是什么呢?
給每個人都留下一個謎底吧。
另一個黃昏。不同的是那個黃昏天上完全是白云。潔白的云讓人的目光眩暈。一位老婦人帶著兩個七八歲左右的孩子坐在田間小道旁眺望天上的白云。那兩個孩子一搭眼便知是雙胞胎,一樣的衣服,一樣的臉廓,連眼神在瞧著云的變化時都是一樣的。按照年齡差異他們應該是婆孫關系。
“看見爸爸媽媽了吧?他們在白云上邊飛呢。每個人都有一塊白云,看看,你倆的白云在哪兒?”
兩個孩子似乎聽懂了婆婆的話,都扯著脖子尋找。
婆婆肯定是從豐富的閱歷中走過來的人。花白的頭發,堆滿皺褶的臉無法掩飾在注視白云時那雙少女般純情的眸子。她的每一根白發都是一首故事,每一道皺褶都是歲月雕刻的幸福或者痛苦。但那眸子里所表達出的內容仍然是對人生、對生活的期冀。
眺望白云的意義是在眺望生命的另一半。比如少女熱戀的白馬王子,情郎思念的美麗天使。再比如某一個人對事業、理想的追求,甚至還有對母親的懷念。而這些都構成人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豐富著人生的內涵。
眺望白云的人肯定沒有神經質。
他(她)是在閱讀理想、生命,還有情操。
俯視白云
俯視白云就是檢閱一種人生。
同時也是在審讀自己的靈魂。
古時只有齊天大圣孫悟空和王母娘娘一類人能夠俯視白云。飄逸、超脫、自由,戲弄白云于股掌之間。現代科技讓人類擁有了飛機、宇宙飛船,俯視白云再也不是神話、童話。
可是,當我們真正俯視白云時心情卻無論如何無法激動。其實這不是白云的錯。當我們置身于白云之上才發覺天上并沒有天宮。現代科技讓神話和童話全成了泡影。遠古至今的人類所企望的天宮杳無蹤影時,我們才覺得人類其實是最偉大的,生活中的鍋碗瓢盆、油鹽醬醋、妻子兒女以及朋友、情人、仇人才是最真實的。
我們從大地出發,最后又回到了大地。我們繞了一個認識論的圓圈。
人類為什么要發展科技,難道就是讓他們的夢幻不再繼續嗎?
我不喜歡無云的天空。生存在大地如此,乘飛機超越萬里云空也是如此。即使云空上面沒有幻想中的天宮,我仍然對那些潔凈的白云充滿感激。眺望是一種理想,俯視也是一種理想。只是,當我俯視它時,我就具備了超越人生的情懷。我就會在心里對自己說:再高些!白云之上的晴空上面還會有更潔白的云嗎?
我想看見。
設想一下吧,那婆婆和她的兩個孫子在地面上眺望白云的那一刻,飛機正在白云上翱翔。飛機上乘坐著雙胞胎的父母。他們去旅游?出差?或者出國?其實我不需要答案。我唯一牽掛的就是他們對窗外的白云是否懷有感慨,他們是否看見了大地上眺望白云的婆孫三人。
我這不是杞人憂天么?
但我仍放心不下。
孔子曰:“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于利”。范仲淹也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連《圣經》都在念誦著“廉潔、知識、恒忍、恩慈、圣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這些句子象燭光似的曾照亮了人類的靈魂,我復述這些句子只是讓自己的靈魂更干凈一些,如被俯視狀態下的白云。
能夠俯視白云的人到目前為止只是人類中的一少部分人。包括我和那對雙胞胎的父母。我們這些人是不是就比那些永遠只能眺望白云的人多了些理想、情操以及責任心、使命感呢?這個問題看起來有點滑稽,但本質上是善良的。王母娘娘做到了嗎?孫悟空做到了嗎?王母娘娘給予人類的是無窮無盡的欺騙。孫悟空呢?他雖然是戰勝邪惡的化身,但他的詭變只能讓人類仰天而嘆。
人類還得腳踏實地走路。這才是真理。永恒不變的真理。
不過,我們在走路時不要忘卻頭頂上的白云。而且,我們必須以俯視的眼光和胸懷超越它。
靈魂中的白云
我用我的靈魂透視著白云。
靈魂中的白云被賦予了生命的意義。
靈魂中的白云常在夢中出現。那是靈魂生存和出沒的地方。夢中的白云具體而抽象,但它卻讓我回到遠古時代人類的初期,清晰的思維和混沌的追求。他們明白吃是為了生存,卻不知道生存是為了什么。
我常常揪住靈魂中的白云不放,問它為什么纏繞我?它卻反問我為何不去唱歌、聊天、打牌、逛街、看電視,或者享受愛情的快樂,而偏偏孤獨一人面對著一座山、一條河、一座廟宇、一片竹林或者一堵結著蜘蛛網的墻角,為什么追逐著它的影子不放?
它神秘地俯在我的耳邊說:我是你的生命之源。
白云是我靈魂的載體。將靈魂置于白云中就不至于被某一根柱子拴住,就不會為名聲啊,金錢啊,美女啊,官職啊,房子啊,小車啊等這些世人向往的東西所困所累。你就會覺得人活著只不過是一種形式,一具肉體,一個符號而已,而如何活著才是本質的東西。隨風而去,伴云而飄,追求一種至高的理想境界,為了一種精神的飄逸和流浪而活著才有意義。比如我的寫作,要說是為了某種物質的利誘,那還不如去賣紅薯,蹬三輪車。雖說發不了財,但一分一角是現成的。那些被手掌捂熱的錢是屬于我自己的。我可以用它們換來油鹽醬醋,一包煙,一瓶酒。積少成多,也許會購到一部小車,一幢別墅。而寫作呢?不但毫無分文報酬,還得賠上筆墨稿紙信封郵票和時間,還有淚珠和汗水。但我快樂,我喜歡從事一種沒有止境的工作,喜歡在思維的空間里隨風而去,伴云而飄。
這種快樂屬于我,誰也掠奪不去。
我為之自豪。
白云進入人的靈魂是一種理想的存在方式,也是寄托一種崇高情懷的`通道。那些變化無窮的白云時刻激揚、滋潤著理想和情懷,讓它不至于干涸和凋零。
這樣,靈魂中的這塊地域就不含有絲毫的雜質,潔凈得似被佛用清洗劑擦洗過。
而心靈中時刻都會有一種全新的感受,如詩如畫般的境界里悠揚起一種琴聲。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像眾水的聲音和大雷的聲音,并且我所聽見的好像彈琴的所彈的琴聲”。
這是《圣經》中所說的。語法似有些不通,可意思很明確,是把天上的水聲和雷聲都喻為琴聲。這是陶冶人的靈魂的琴聲,從白云中穿出來感染和點化人的靈魂。那么白云之上有什么呢?《圣經》這樣回答:“有一片白云,云上坐著一位好像人子,頭上戴著金冠冕,手里拿著快鐮刀”。
我的理解是,那“金冠冕”是假設的陽光透過白云的幻象,而那“快鐮刀”是真實的,是用來解剖自己的靈魂,收獲自己的理想的。
我扯得其實并不遠。我們從娘肚子爬出來時,白云就在天上注視著。白云說:呀,這個孩子有前途。這句話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問題是好多人長著長著就忘記了天上還有白云存在,他們只顧及了地球上的一切,只豐富著自己的欲望。為了比地球上的其他人站得更高一點,為了多擠占一點空間,他們絞盡腦汁,心力枯竭,豈不知在白云的目光中,他們不過是地球上的幾只螞蟻罷了。
而另外一些人呢?他們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為白云而歌唱,讓白云注視著自己成長。他們在人生旅途中隨處俯拾著白云的影子。漸漸地,他們把白云裝入了靈魂中,讓白云變成自己的翅膀飛啊飄啊……
那種伴云而飄的感覺真的很美妙。
月空中的白云
能夠仔細注視月空中白云的人絕對是幸福的。月空中的白云更多表現的是溫柔的一面。你可以盡情地找尋你的母親、戀人以及觸動你心靈的女孩。你甚至指著某一片云說:那就是我的。晶瑩的白云代表著你透明的情感和圣潔的魂靈,隨便摘下一片都能載著你飛向人生或藝術的殿堂。
白云,月夜。這樣的情景常讓人們充滿希望,激勵情懷。柳永雖一生失意潦倒,但也寫下“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般氣勢恢宏的詞句。李清照在顛沛流離中仍然對未來充滿希望,“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著名的抗金大將岳飛更是用“八千里路云和月”慨其壯懷激烈。我有時沉緬于古人的詩詞中難以自拔,在夜空的月云中緬懷古人并激勵自己。古人的情懷在千年之外就在大地上鑲上了一面鏡子,與云月對映。
忽然想到一幅油畫。畫家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幅畫所傳達出的人生意義。很遼闊潔白的一片月空,白云似錦帶纏繞著月亮。月亮走,白云也走。那動感的畫面讓月亮和白云都沒有靜止的感覺。大地是黑色的,黑色的大地上站著一位小女孩,用雙手托著下巴凝視白云。小女孩的眼睛很圓亮,讓天上的月亮都黯然失色。
我不知道小女孩凝視著白云在想什么。但她的內心絕對有一種渴望或者理想。這樣的畫面除了美的感覺,還有一種人生的意義。這意義不是灰色的,冷調的,而是積極的,樂觀的。當我久久沉浸在那幅畫中時,我忽然就變成了那個小女孩。我想飛,飛進白云中,讓月光也晶瑩一次自己的靈魂。
在布滿白云的月夜,我學會了散步。散步也是一門學問。一個人散步到田野的深處,諦聽著地面或地下蟲子的叫聲,再仰頭舉目,那一片片、一團團、一縷縷的白云都成了我的伴兒。我陶醉在一首詩、一幅畫、一個故事、一種情懷中,就聽見白云在講述著什么,有時呢還縱情歌唱成朗聲歡呼。是悠揚的琴聲,是少年的笛鳴,是少女的歌喉,在心潮澎湃時還有雄渾的交響曲。偶有失意惆悵,白云就幻化成救世主耶穌,布道者衛斯理,施主唐玄奘,賜福者觀音......他們引領著我穿過苦難之門,越過迷惘之廊,到達天國的某個角落。
在天國,我擁有一個角落就足夠了。
天國在月空中白云的上空嗎?當然不是。
月空中的白云本身其實就是天國。我們的目光所能觸及到的宇宙,白云是最具變化的物體。它生存的方式和目的就是用千姿百態的圖形點化人類的思維和情感。如果再有月亮為它壯膽,為它送行,幸福的、自由的、歡樂的、無慮的天國非它莫屬。
我又散步到月夜中。這是一個透明著靈魂的月夜。想了想,正是農歷的十五。今晚月空的白云是再皎潔不過的了。片片白云綴成的圖案是我有生以來見到的最美麗最迷人的。
我想讓那位老婆婆以及她的那對雙胞胎孫子,那對雙胞胎的父母,還有廬山錦繡溝出現的那對青年男女和被他們攙扶著、背負著的老爺爺以及世上所有的人都站在地球上欣賞今夜的白云。
我更希望在大地上生活著的、曾與我擦肩而過的那位叫白云的姑娘此刻也仰望天上的白云。她是我靈魂中白云的化身。在人生的歷程中,她能逾越平庸那座高山嗎?她能打開靈魂的大門讓白云自由出入嗎?
我還有什么可表述的呢?當穿透云空的《圣經》中的琴聲飄然而至時,人類生命的意義應該更加輝煌,更為壯麗。
【眺望白云散文】相關文章:
站在遠處,眺望一座城市散文11-14
孤雁,漂泊白云外散文11-21
眺望遠方高二作文(通用106篇)05-16
有關白云的詞語造句02-27
描寫白云的好詞好句12-11
簡筆畫白云的畫法11-05
有關描寫白云的好詞好句04-01
白云親舍成語典故06-05
有關于白云的好詞好句12-14
《白云樹》讀后感600字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