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偶記散文
詩和其他文學藝術作品一樣,是需要修改的,這是毫無疑義的。從大的方面講,主題的提煉、深化,構思的完整、巧妙,形式的比對、選用等,都在修改之列。特別是在詩的語言方面,修改更是不可避免的。修改詩的語言的時候,主要應注意的是:
修改時注意語言的準確、鮮明、生動。準確是根本的,鮮明和生動則是進一步的要求,三者緊密聯系,皆然不可分。真正的準確,必然鮮明、生動,而真正的鮮明、生動,也必然準確。比如曾經說過的賈島、韓愈“推”“敲”的故事,就是在語言的準確、鮮明和生動上精益求精的典型例子,“推”和“敲”這兩個字之間的斟酌,構成了一段千古流傳的'詩壇佳話。還有一個與此異曲同工的故事,是說唐代詩人任翻寫了一首《題臺州寺壁》詩,詩中有“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的句子,有人看了,將“一”改為“半”,他聽說后,跑了數十里路,見到所改的字,深為嘆服。因為“前峰月照”一定會出現“峰掩月”的情況,月光不會照遍一江流水,改為“半江水”既符合實際,又詩味含蓄,所以他佩服:“臺州有人”。
修改時注意語言的簡練。詩的語言應該是言簡意賅的,因此,最忌諱的是言多意少,冗贅無味。當然,要做到在詩句中“多一字不美,少一字不全”,確實是很難的,但在寫詩、修詩的過程中都要在“刻意求精”上下功夫。詩圣杜甫在評論詩仙李白時說“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而他自己“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在這里,除了說寫詩要凝練外,還要在簡練上下功夫。比如,郭小川的詩作中,有“海岸的青松呵,風卷波濤;江南的桂花呀,香滿大道”(《秋歌》之一)這樣的麗句,有“一腔心血,蒸發情意無限,擴散開去勝似火焰一團一團;千團萬團,燒開世上風寒”這樣的奇句,還有“一座水庫呀,如同一輪明月下大海;山峰映在水庫中,如同月中桂樹吳剛采”的秀句,簡練和美,溶于一體。像這樣的例子,從古至今,不勝枚舉。
修改時注意語言的節奏感。詩,是要讀的,這個“讀”就是詠讀、吟詠、朗誦,這就需要有節奏,有抑揚頓挫,這就是節奏。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要“上口”。還是用“推”“敲”的例子,推和敲兩個字全是動詞,在平仄上又都是平聲,但“推”是“動而無聲”,而“敲”則是“動而有聲”,在萬籟俱寂的夜里,“咚、咚、咚”的敲門聲,平添了生氣,而敲門人的情狀,也躍然紙上。一字之改,平仄不動,詩意盎然,讀起來更是瑯瑯上口,高下之分,截然而明。
【讀詩偶記散文】相關文章:
讀詩入畫身邊景全文11-03
讀詩人呂世豪豪詩集《鄉戀》有感05-23
黑與白散文11-06
資格散文12-25
夢想_散文11-20
《父愛》散文11-20
塵緣散文11-19
年畫散文11-19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