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與學的散文
學貴有疑。疑而后學。學而后進。疑與學,可謂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和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不同,發現不足、洞察隱患、捕捉先機,是學習與做事的前提。有疑是好事,提醒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事實上,許多不可挽回的損失都源于先前的一味盲目樂觀或者掩耳盜鈴式的自欺欺人。
生活不會主動教給你一些什么,一切經驗、道理,都需要在挫折中領悟,在困惑中探索,在失敗中總結。所以,當我們困惑多多、疑問多多時,請相信那正是生活準備教你一些什么的時候了,請不要“逃課”。
之所以在疑問面前容易沉不住氣,是因為生活里有些規律已經為我們所掌握,比如“有得有失”,比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比如“狹路相逢勇者勝”等等。這些基本規則有時會給我們錯覺,讓我們以為已經認識了世界;孰不知,世界是復雜多變的,不同場合、不同時段都會有不同的問題,所謂“老革命遇到新問題”的俗語就能說明一二。一如我們自認為熟悉的某個人,其實關于他的所有經歷,心靈上的、現實中的,還有他的所有人際圈子,都不一定為我們所完全了解。而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人際交往問題,這里涉及到自己和他人兩個不斷變化的個體。同樣的態度,在不同的人面前就不一定適用;不同的人,也需要我們以不同的心態面對。而知道對方是怎樣的人與知道自己該如何對待,都是不容易掌握的學問。所以愛因斯坦說,物理很簡單,人際交往很復雜--其實大師不一定沒有處理人際關系的智商,只是沒有像思考物理一樣的思考人際交往罷了。我以為。
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飯,也沒有白受的苦難。在困惑面前,在不順利面前,我們總能夠獲得比一味享受更深刻、更豐富的人生體驗。這些體驗,正是我們超越過去的我、走向更精彩人生的階梯。這里也涉及到成才的原因探討了--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就要看面對挑戰的態度,是主動多一些,還是被動多一些。事實上,這也是一個說不清的.話題,因為不同的環境下,人的主動性也表現不同--在一個學術氛圍濃厚的地方與在一個以無所事事為光榮的地方,人的心態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如果在后者那樣的場合里仍然能夠靜下心來研究、追求,我想,或者這個人天賦異常,或者這個人有過特殊的、刻骨銘心的經歷。
這里也要提到心態追隨的問題了。人際關系提倡和諧、融洽,而道不同不相為謀又告訴我們不能一味被外界同化。這個矛盾如何處理?我想,還是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彼此給對方一個空間為好,這個空間的界限是不影響對方正常的生活、發展。至于在具體環境中如何操作,如何掌握,要不斷在實踐中調整、總結。不認可不代表不能尊重,相處融洽不代表事事聽從。這是兩碼事。所謂“君子和而不同”是也。
疑與學,伴隨著一個人的一生;如果疑而不學,或者疑而自欺,或者學而無疑,都容易失去針對性,都容易讓人生的層面停留在某個高度不再增長。這是平庸的根源,也是低層次紛爭的根源。
【疑與學的散文】相關文章:
學車的那些事兒記事散文11-19
罪疑從輕成語解釋01-12
堅信不疑近義詞01-13
學與玩的中考作文10-28
陶淵明的散文與辭賦解析01-31
人與風景散文12-19
遇見與風景散文12-01
暑期與夢散文11-20
與茶有約散文11-19
裁剪與制約散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