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散文
將陸續呈獻的文字本是小說體的,只嘆十月懷胎七月即產,畸形骨架不稱小說了。源在我給摯友的小說做了“語法修辭事小,關鍵是構思。”的肇事評語,緣于摯友的誠心扶履。周六,他引領我為尋得免構思的情節不惜起了一個驚天大早。
從市區到郊外主人公家的路是需要駕車的,可摯友提出徒步過去,一來替代了散步晨練,二來方便了他的學術交流,有益于我的寫作長進。
柏油路邊的法桐只能看出個大概輪廓,葉子在烈烈秋風里瑟瑟作響,與兩人的腳步聲適然混作交響樂,為我與摯友的并行形成了天然的畫外音。
如果不是她一米七身高的兒子邊開門邊喊“媽,羅大叔來了。”誰也不會相信迎上前來的這位藐美如花、音比銅鈴的她步入了不惑之年,明天就是她40歲生日了。
她對自己已然不惑的年齡了然于心,只是旁人不易察覺,因為生活中的她儼然一個未曾出嫁的姑娘,生命是那樣的鮮活,激情是那樣的奔放,思想是那樣的前沿。
“我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長大了,開始老了,年華似水,漸漸明白了光陰如梭,為此我還稍顯隆重地照了一組寫真,但這些都沒有阻止時而幻想、時而沖動的我,因為身體里7歲那部分允許了未成年,允許了天真與憧憬!”她侃侃而喻的當兒把豐盛的飯菜端了上了桌子,據其豐盛狀我即悟是老羅事先有約了,沒等我來及說幾句客套話,女主人便招乎我們“快吃,快吃,別嫌棄。”她邊吃便把話題拉到了縱深。
她的老家是唐山。唐山大地震,那時候她很小,無知者無畏,只是當時隨處的呼叫聲、呻吟聲和在帳篷里聽到的雨聲。不用想,心也忘不掉,就像釘子進了墻,銹也銹到墻里了。
做了兩次急診手術又被死神退了回來,在第二次手術中由于麻藥的作用,美滋滋的體會了像靈魂出竅一樣的飛翔,以至于現在提起來沒有恐懼只有對那夢境的留戀,倒是家人手心里的汗一把一把的出。一個人要到相看隔煙水時,才覺得生命的重要,認真地投入呼吸吧——這個每天做過無數次的事情。
心境豁達的.她坦然對待生活,她風趣地說她是一個典型的路癡,因此至今不敢獨自去旅行,最大的顧慮是怕自己丟在窮鄉僻壤里,被人家當成富姐,影響安定團結,還是和諧重要哈,為此,她也沒有學車的沖動,那樣丟的更快,堵車也是個大問題,至少現在那是司機的事。她喜歡看書、看電影,會在別人的故事里稀里嘩啦流自己的眼淚。她不喜歡錦上添花,因為她怕那花團錦簇把人埋沒,使人看上去像一顆草,總覺得雪中送炭比較好,說她熱情有余也好,同情心泛濫也罷,但她喜歡。
到現在她做過的最具挑戰的事有兩件,第一件是蹦極,她把它看成是生死一線的浪漫,不會上癮,但終身難忘!另一件是徒步爬華山,巨巖聳天,懸崖萬丈,山壁如削,為了能早晨到東峰看日出,她們決定夜爬華山,“奇險天下第一山”游完歸來想著去時路,只想,是怎么上去的,又是怎么下來的,如果再讓他去一次,還有多大的勇氣走完所有的路。13個小時,讓懦弱望而生畏,流連退卻。她被自己感動了!
“對于像這樣每個月總有那么三十幾天不愿意上班的人來說,每天早晨的鬧鐘總是響得那么刺耳,但我知道這表明還有人需要我,我會跟病人說:‘我每天都在’從開始我都堅持著家是第一位的,工作是第二位的,但一踏上工作崗位這種理念就隨之顛倒了。工作讓我能獨立思考,滋生了自信,了解了社會從而更懂得生活。”她直言不諱。
她說她的最大愿望就是退休以后,到不同的城市去生活,登高攬勝,臨河就水,觀街景,穿小巷,品特色,嘗小吃,那將會是意趣無窮。
愿她繼續熱愛著生活,繼續做她能進行到底的事:在塵世流年里,安然,自得,美好的存在著。
【不惑散文】相關文章:
智者不惑反義詞是什么08-01
黑與白散文11-06
資格散文12-25
夢想_散文11-20
《父愛》散文11-20
塵緣散文11-19
年畫散文11-19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