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結的散文
我居住的這個縣城叫“河口”。它的歷史不長,在這里生活,總是在記憶中凝結著許多美好的情結。隨著時間推移,與它的觸摸越發溫暖起來……
這個縣城的歷史開始于1984年。我是兩年后被父親用自行車帶到這里的,鄉下還有母親、哥哥和妹妹。
這兒條件的確很好,每次到飯食的時候,我就跟著父親的身后顛顛地跑到食堂吃飯。這兒飯菜可口,比母親蒸的黑面饅頭和炒的咸菜瓜子好吃多了,還有好幾個花樣。我習慣了那個小村子無憂無慮的生活,咋來的新鮮不久就被拘謹淹沒了,窘態百出。這兒廁所蓋得倒比村里的房子也好,卻總讓我舒服不起來。在村里,內急的時候一高興就會鉆到小樹林里、草窠里或莊稼地里痛快一把,那里空氣清新,微風一來,什么味兒也沒有了。這兒倒好,便池里的腥臊味和便坑里的屎臭氣太重,再加上上面厚實的屋頂,空氣總是不會那么順暢,強忍著進去,要是鼻子捂不好,會被熏得惡心半天。要命的是這兒規矩就是多。在這兒中午還得午休,要是在村里早就跑到河里洗澡了;這里夏天穿涼鞋還得穿襪子,在村里只要舒服穿什么都可,有時索性光著腳丫滿街亂跑……
河口是個新建的小縣城,各個單位也是百廢待興,房子自然緊張,我跟父親住的是集體宿舍,叔叔們的呼嚕聲總是讓我徹夜難眠,盼望的是能自己擁有一間房子。
在集體宿舍生活了一年多,爸爸終于有了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我們爺倆高高興興搬進去,我終于單獨擁有了自己的一張床和一個書桌。父親終于長吁了一口氣,起碼鄉下再來親戚有地方坐坐了。離開了集體宿舍的生活,特別是父親出差自己一個人悶在屋里,更感到了思家的情緒,思念在鄉下那個小村里的母親、哥哥、妹妹,還有那群可愛的小伙伴和到處充滿泥土芳香的田園生活。于是,我做了個“驚天動地”的舉動,偷著騎上父親的自行車,憑記憶循著他帶我回家的路線,用了近一天的時間,騎了一百多公里,終于回到了那個小村子,見到了夢中縈繞的一切。盡管那時還在小學,盡管剛學會騎車子,腳還剛夠到車鐙子。父親出差回來,發現我不見了,發瘋地到處找我。那時通訊可沒有現在這么發達,單位上唯一的那輛北京吉普算是派上了大用處,帶著父親半夜趕回了鄉下。一看到我在家里那暖和的土炕上睡得異常香甜,父親一句話也沒說,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看著我,重重地嘆著氣。
生活不會一成不變的,在那個房間里又待了三年,這個縣城里開始興起給職工蓋家屬院。這是福利分房,爸爸積極報了名,按分排名,結果分到了一個兩間的獨門小院。父親拿到鑰匙的當天就帶著我回了鄉下,把喜訊告訴了全家人。不幾天后,全家就搬進了那個小院,我們也算是成了城里人。
全家人在一起,的確是幸福的,兄妹三人一起玩耍,每天放學后還能吃到母親的可口飯菜。可是不久,生活的捉襟見肘便顯現出來,因為一家幾口的生機僅靠父親的工資維持。母親是個要強的人,不愿呆在家里,央求父親給做了個木箱子,用車子馱著出去賣冰糕貼補家用。每天母親起早貪黑在外忙活得不亦樂乎,回來總是兜著一大把零錢,雖然不多,但每次都有盈利進賬。有了母親的貼補,家里的日子也慢慢殷實起來,不再那么緊張。后來,哥哥被招工參加了工作,日子也慢慢輕松起來。父母總是盡心盡力供養我們,不讓我們受一點委屈,他們長年累月不舍得添一件衣服,卻把我們打扮得鮮鮮亮亮的。
再后來,我們家也搬進了寬敞的樓房,當然也花去了兩位老人的所有積蓄,父母覺得值。那冬天里火熱的暖氣,太陽能的熱水隨開隨使,上廁所不用再往外跑……諸多好處,父母知足得每天笑呵呵的。
再到后來,我和妹妹相繼上了大學,參加了工作,又成了家,有了各自的小家。父母幸福日子的來了,不再操勞,膝前的天倫之樂融融……
有時總是拾起過去,那些在心上留下的印記也許有點苦澀了,可最終的甜蜜已經凸現出來了。雖然敘述起來平平淡淡,沒有那么波瀾壯闊,可在這個城市里的人和這個城市二十多年的變化讓我們感到了日新月異,當再次撿拾起那逝去的滄桑和艱辛,雖然那些點滴久久不能讓我們忘卻,但是那風雨后的彩虹確是燦爛,我們確確實實地享受起這份獲得的幸福。
我們的情結總會那么清晰,那么回味……
【情結的散文】相關文章:
瑤胞的尋根情結散文11-11
一直延續年少的情結散文11-13
薺菜情結心情日記03-25
我的箜竹情結心情日記03-25
數學家華羅庚的愛國情結05-20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經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
李樹的散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