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自由自在的貓散文
貓是具有靈性的一種動物。它機敏過人,活潑可愛。對于一般的貓而言,盡管其天性好動,但卻總歸是較為溫和的,卻并非溫順。自然也會有存在一些性格暴戾,易怒沖動的那種,可那畢竟是個例外。據說貓在預感到自己命不久已的時候,會選擇一處僻靜而無人打擾的地方,離群索居,安詳的等待死神的召喚。由此可見,在貓的天性中是極具孤傲與獨立品質的,此點絕非其它動物可比。單就此而論,也是有民間傳說為證的。
話說北宋年間,突然有一年鼠疫肆虐,泛濫成災,搞得京師開封人人惶恐不安,民心大亂。于是皇上在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可想之時,便想到了時任開封府尹,龍圖閣大學士的包公包大人。因都知道包大人有斷案可通神鬼之能。繼而便有了包公上天庭向王母娘娘借貓,以除民間鼠害的故事。
原來這貓還是王母娘娘身邊的寵物呢。難怪貓的性格盡管時常懶散,好玩,卻始終堅守著自我獨立的意識,我行我素,來去隨意,從未曾真正的聽命于誰,因其只屬于自己。由此點看來,幾乎任何動物都是無法同其相提并論的,更不必說人了,反而人應當在這方面多多的向貓學習才是,我覺得。
曾幾何時亦喜歡養貓,且一發而不可收拾,幾乎養了近二十余年的時間。養貓在我而言,并無任何所謂功力或其它的目的,只是喜歡貓那可愛的模樣,還有它那活潑愉悅的個性。可以說貓是在動物群體中最為擁有童真的一種,永遠是那么的天真爛漫,開朗豁達,甚至可用沒心沒肺來形容。都在講人應當如何如何的擁有大心胸,大氣量,然后方可近于自然,瀟灑于塵世之中。就此而論,老子的《道德經》應該是最為崇尚自然自在的了,也可說是最為符合于天道的。就連西方的宗教寶典《舊約》中也曾講過:你本是塵土,仍將復歸于塵土。然而凡塵俗世里的你我,又有幾人能夠如是?
而貓則不會為此擔憂,它永遠活的真實,自我;不虛偽,不做作,不依附于任何人,更不會成為任何人的奴隸。像是一句老話說的:不管別人如何說或如何做,我終究是一塊綠寶石,我保持著我的顏色。想到此,我不僅對貓生出一股敬佩之心。
同樣的,貓是永遠不會被人所同化的。雖然有那么多的動物被人關在籠中或馴于舞臺之上,聽由了人的安排,甚至是一向被稱為王者的.獅虎亦然。可是如若你將貓關于籠中,不給它自由,它便會開始焦躁不安,大喊大叫起來。因為在貓的心目中,想來正應了那句話的意思:不自由,毋寧死!
記得曾經在我養貓的時候,當別人得知我喜歡養貓以后,總是說養它做什么,養一只狗該多好,忠誠而又聽話,不像貓那樣我行我素,遭人討厭……而我則多半只是一笑置之,或只說一句“喜歡”而已。因我知道,從貓的眼神中我可以讀到那么一份真實,不是如狗一般對于主人的真實,而是其自我本身的真實。是不受任何外力所支配的,是完完全全屬于其自己的。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不是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想來這話對于人而言確實是困難了些,雖說人一直是崇尚獨立,崇尚自由的。可是人又何嘗真正的自由過,總在被功名利祿,聲色犬馬所引誘,墮入物欲的汪洋之中,難以置身事外。反之對于貓而言,則是再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你盡管可以說它自私,說它太過以自我為中心,但你卻不能夠說它自利。因貓就是貓,一如綠寶石就是綠寶石一樣。
所以我寧愿做一只遭人不喜歡卻自由自在的貓,也絕不做一只奴顏卑膝,搖尾乞憐的狗。
【一只自由自在的貓散文】相關文章:
一只貓的工夫10-30
一只鐲子的啟示散文01-10
一只貓作文十篇03-10
來生,我是一只蝶散文11-06
動物故事《一只不肯下樓的貓》讀后感范文03-31
老舍散文《貓》讀后感(精選15篇)05-26
貓的諺語02-14
城里的貓和鄉下的貓睡前故事11-22
《貓》的說課稿12-22
讀《笑貓日記——會唱歌的貓》有感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