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溫度散文
前幾天,同事打來電話,說他感冒高燒,需要請幾天假,他的工作麻煩讓我替他做一下。我很爽快地答應了,并告訴他按時吃藥、多喝水,工作上的事情盡管放心。他在電話另一端說:我知道你的能力,有你幫助做我的工作,我自然可以放心養病。
放下電話,自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生病的情景。小時候喜歡生病,因為只有生病的孩子在家里才能得到父母的特殊照顧。最重要的是可以吃一些平時吃不上的好東西,一般的病可以吃到母親搟得很薄的面片,病的再嚴重一些,就可以吃到心中渴望的水果罐頭。那時候,水果罐頭品種也不是很多,大約只有糖水蘋果、糖水梨、糖水桃、糖水山楂等幾個品種,最奢侈的大約就是糖水荔枝了。喜歡生病一個原因,就是在病的時候,一向嚴厲的父親像是中了魔法一樣立刻變得和藹起來。父親會拿著體溫計不停地測量我的體溫,也會用粗糙的手小心翼翼地摸著我的額頭,也會用放低了的聲音問我想吃什么?也會用和藹而又略帶堅定的話語告訴我:男孩子堅強一些,病馬上就會好起來。喜歡生病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生病前所犯的錯誤會一筆勾銷,不再受到“懲罰”。
看著父親一邊轉動著溫度計,一邊自言自語地說:38°多,果然燒得厲害,臉色也隨之凝重起來;有時候也會說:36.5°,哦,病好了,隨之臉色也舒展開來。小的時候,覺得那個溫度計特別的神奇,居然能測出小孩子病得程度。長大了,才知道,體溫計只能測出孩子的體溫,它怎能測到父母心里那種焦灼的溫度呢?
記憶之中,父親身體雖然清瘦,但卻一直很少生病。或者是病了,那時候自己還小,沒有看出來;有可能是父親病了,沒有告訴我們。應該是1976年的夏天,父親生了一場大病,差點離開我們。那是父親去外地出差,后來當地醫院打來電話,說父親在醫院搶救,不過,已經脫離生命危險。后來,母親和大哥去了那家醫院去看父親,寫信回來我們才知道,父親突發腦血管疾病,倒在旅館里,被一位解放軍送到了醫院,才撿回一條命。醫院等父親的意識恢復,才通知了親屬。那時候我還小不十分懂事,沒有意識到父親病的嚴重性,以為父親就像自己病了一樣,躺幾天吃點好吃的就會好起來。等父親回來的時候,特別地憔悴,躺在床上不能行動,醫生說父親很可能會半身不遂,躺在床上度過下半生。后來看著父親躺在床上,每天的事情除了吃飯就是大把的吃藥,并喝著從一個泡著各種奇怪中藥的大玻璃瓶子中泡出的藥酒。半年以后,父親居然可以自理,一年以后,父親恢復得像平常人一樣,沒有一點后遺癥。給父親看病的醫生也覺得奇怪,因為在他的從醫經歷中,得這種病的人大部分都是偏癱,很少有人會恢復的這么好。那時候有個印象,覺得父親就是一座堅強也不會倒掉的可以永遠依靠的大山,沒有什么打擊可以擊垮父親。
自己一向身體不錯,也沒有什么大的疾病。大約在女兒三四年級的時候,得了一場重感冒的記憶比較深刻。那次感冒比較厲害,發高燒,全身酸痛,渾身無力像灌了鉛一樣,腦袋也燒得昏昏沉沉。因為妻子工作忙,沒有時間接送女兒。早晨咬著牙起來給女兒做飯,孩子吃完飯再騎著自行車送她上學校。原來騎車去學校的時間大約八九分鐘的路程,那幾天每次要走十幾分鐘。女兒不知道我病了,只是奇怪地問:爸爸,你怎么騎得這么慢?我笑了笑回答說:爸爸的力氣快用完了。送完女兒回到家,吃了藥,喝下一大杯熱水,然后蒙著被子大睡。睡前怕耽誤接孩子的時間,把家里的鬧鈴上好,等鬧鈴一響,趕快起來去接女兒。這樣熬了五六天后,病終于好了,一照鏡子,自己也憔悴了很多,因為高燒,嘴唇硬是蛻了一層皮。
其實,生病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女兒生病。坐下來靜思,還能想起許多細節。應該是女兒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夏天的一個周日早晨,女兒醒的很遲,原以為是前一天參加同學生日會累了,沒有叫醒女兒。等到八點多的時候,女兒突然說:“爸爸,我感冒了,發燒。”我過去親了一下女兒的額頭,果然有些發燙,估計體溫大約有三十八度多。急忙找來體溫表一量,果然女兒是發燒了,體溫38.5°。連忙找來感冒藥給孩子吃下,原以為是一般的感冒,按平時的規律,及時吃藥,最多也就是兩天病就好了,可是誰知第二天依舊,女兒的病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并且越來越嚴重,高燒到了39.2°,吃退燒藥也無濟于事。看著病怏怏的女兒,心里特別的著急,但在女兒面前也不能表現出來。我對女兒說:“咱們去醫院輸液好嗎?輸兩天液,病就會好的。”女兒懂事地點了點頭。
我對女兒說:“爸爸背你下樓去醫院吧?”女兒有些害羞,沒有說話。“沒事,你感冒了,沒有人會笑你。”“好吧。”等女兒穿好衣服后,便背著女兒下樓。很久沒有背女兒了,有一種久違的幸福感覺。我對背上的女兒說:“爸爸背上你,有什么感覺?”女兒用細細的聲音說:“幸福和疼。”幸福我能理解,疼是怎么回事,我就不知道了。我問女兒,哪里疼。女兒說:“爸爸的腿硌的我疼。”回頭一看,女兒的兩只修長的腿向后彎著,姿勢像一只跳起來的青蛙。原來女兒長的身高快趕上我了,背上女兒的`大腿正搭在我的胯骨上,因為我比較瘦,突出的胯骨硌在女兒的腿上。盡管女兒把腿向后彎起,可是還是感覺到了疼。我笑了笑對女兒說:“你要再長,只能你背爸爸了。”
到了醫院,醫生給孩子量了體溫,然后開好了輸液的藥。看著針頭扎入女兒細細的血管,雖然女兒沒有表現出疼痛的樣子,然而自己卻有一種很疼的感覺,仿佛針似乎扎在了自己的身上。隨著透明的液體慢慢輸入女兒的身體,心里略略覺得踏實了一些。輸完液后,領著女兒回到了家,“想吃點什么?”我對躺在床上的女兒說。“什么也不想吃。”突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生病的情景,一樣的問話,一樣的答話,只不過躺在床上的是我,問話的是父親。熬上稀粥,到了女兒床邊,“爸爸給你講故事吧?”“好的”。“格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不許講書上的故事。”“行,就講你小時候的故事。”“你剛生下來,很小,就像一只小貓,也像一個布娃娃,最喜歡在爸爸的胸脯上睡覺……”“別講了,這個你講過好多遍了,我睡著睡著,給爸爸尿了一身。”“你為什么尿以前不跟爸爸打個招呼?”“我那時候不懂事。”和女兒說了一會兒話,女兒睡著了。過了幾天,女兒痊愈了以后,我感覺有些虛脫,好像自己病了一樣。
“寓形天地間,疾病誰能無?”,人到中年,對很多事情學會了思索,學會了感悟。對于疾病也一樣,得病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小時候生病的時候,父親常常會說一句話:“小孩子得了病是一件好事,只有得病孩子才能長大。”當時覺得父親的觀點很奇怪,現在漸漸明白了父親話里的含義,疾病和其他事情一樣,是我們生命旅途中不可回避的事情。“秋氣凄涼霧雨昏,老書生病臥孤村”,每一次生病,便會對生命多一份的感悟;每一次生病,便會對親情多一份珍惜。
37°,這是同事生病的溫度,就像于丹所說:“我希望經典的溫度,是不燙手,亦不冰冷,略高于體溫”,我們彼此感覺到人間真實的情感,毫不夸張的情感表達傳遞同事之間的友誼。
39°,這是父母生病后孩子感知的最高溫度,兒女們為父母焦急、擔心,但其程度上要遠遠低于父母對兒女的擔心程度。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我們記得自己生病時父母是如何地焦急,但難以同樣的心情對待父母;我們可以感知父親粗糙的手傳遞的關愛,即使可以把這種關愛回饋到父母身上,但卻難做到父母對我們的那種滿懷愛憐。慈母手中線縫入的愛,永遠溫暖著游子的身心。即便有寸草心,卻難以報得三春暉的溫暖。
40°,這是女兒生病時候我心里感知的溫度,也是人類生病時可以耐受的生命極限溫度。小時候生病只是看到父母的著急與擔心,但父母內心焦急,想替孩子生病的那種心情卻難以理解。只有自己的女兒生病了,那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情感才有了徹徹底底的感受。汶川大地震時,有一位母親,搶救人員發現她時,她已經被垮塌的房子壓死,救援隊員透過那堆廢墟看到她的姿勢:雙膝跪地,雙手依然支撐著身體保護著她的孩子,這才是偉大的母愛!兒女永遠無法做到的愛。
生命溫度的感知,在一場場疾病之中得到感悟,自己的,父母的、同事的、孩子的……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慢慢感知著生命的脈動,體會著生命的溫度,想想逝去的父親,漸漸長的女兒,慢慢衰老的自己,我們無法阻止時光的流逝,卻可以在這生命的流逝中細心品味生命的溫度,讓愛永遠溫暖著我們的心。
【生病的溫度散文】相關文章:
溫度高二作文09-29
為什么中午溫度高06-05
夢見女兒生病的寓意10-20
提醒自己要有溫度的活勵志文章02-06
溫度高二作文3篇09-29
描寫醫生病人的好詞03-11
夢見自己生病的預兆11-06
生病的酸甜苦辣03-16
心靈的溫度決定人生的狀態勵志文章01-04
溫度初三作文初三作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