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竹林文苑現象的散文

時間:2021-05-19 09:06:21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竹林文苑現象的散文

  一張散發著泥土清香的“竹林文苑”小報,一問世就火爆起來,縣內文學圈為之一震,稱其為“竹林文苑”現象。

竹林文苑現象的散文

  緣于對文學的愛好,我對“竹林文苑”小報的事略知一二,“竹林文苑”報是由司竹鄉路寶蓮女士倡導創辦的,寶蓮女士的居所就在翠竹林中,緣此小報就以“竹林文苑”冠名。

  提起路寶蓮女士,縣內文學圈里的人并不陌生,八、九十年代,她就是縣“青春文學社”里的熱心人,雖說她是一個農家女,但她一生對文學的癡迷精神,令縣文學圈和熟知她的人的敬佩。去年的一天,我慕名和幾個文友去過她的竹林小屋,在數小時的接觸中,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行如風,站如鐘,說起話來快言直語,不拐彎抹角,兩個字,爽快!她說她要創辦一張純文藝月報時,我的心里不覺咯噔了一下,心想,時下官辦純文藝刊物也舉步維艱,那么一個民間小報能有多大的市場呢?但出于禮貌和初次見面的緣故,也不好意思多說什么,心里只是感覺到這個女人真有點不識時務。

  不多時日,一位文友一見我就忙問:“你知道不,路寶蓮的‘竹林文苑’辦起來了!薄吧叮柯穼毶徦娴腵把報紙辦起來了?到底啥樣?”文友見問,就激動地侃了起來:“我最近去過她那里幾次,整天人來人往,有送稿的、繳會費的、取報紙的……來了一撥又一撥,火爆的很!”我一時納悶,為啥一張民間文藝小報竟有如此的魅力,是我愚鈍,還是知識淺薄,真是有點霧里看花,這個其中的緣故實在有點弄不懂

  前幾年,西安日報記者金石在一篇調查報道說,周至人熱情文學寫作,這話一點不假,周至人的確有許多癡迷于文學創作的人,就是賠錢也要堅持文學寫作。但凡熱愛文學寫作的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沖刺目標,他們把眼光瞄向了省市級或國家級文學大刊上。如此一個名不經傳的民間“竹林文苑”小報,卻擁有這么一大群熱情癡迷的人,實屬少見,為啥會出現這種“竹林文苑”現象,我還是百思不得其解。

  無獨有偶,就“竹林文苑”現象而言,近幾年我縣碎戲的發展也相當的的火爆,在西安影視圈打拼多年的縣工商局離退干部王慧軍,回縣拉起了桿子,成立了屬于周至人自己的影視拍攝制作公司——周至惠民影視。他的影視公司一開機,縣里四鄉八村想過一把演員癮的媳婦姑娘和那些手握鋤把的漢子,爭相熱情地投入到群眾演員的行列,雖然說當群眾演員掙不了幾個錢,但他們卻樂意。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咱們農村人能在電視上露露臉,就知足了。人家導演給咱這個機會,說來還得謝謝人家,還要的啥錢哩!說得也是,上電視當演員那是城里有文化搞藝術人的事,過去,這是咱農村人連做夢也不敢想的事。省電視臺推出的《百家碎戲》和《都市碎戲》,為廣大的農村人提供了這個自我表現的平臺,難怪這兩檔方言欄目劇一推出,在農村就像燎原之勢立馬火爆起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緣由是,碎戲的興起和快速發展,完全打亂了文學和影視藝術的創作模式,讓這兩個視覺大眾化的藝術樣式變成了創作平民化,使這高高在上的高雅藝術創作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成為普通百姓生活中的一道菜。百姓寫,百姓演,百姓導,百姓當制片人成為陜西影視圈一道靚麗的風景。碎戲的制作就像完成一座建筑一樣,成為普通百姓集體的事,真正體現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藝術。感悟百家碎戲現象,暮然回首,是我一下茅塞頓開,竹林文苑現象不言而解。

  為啥一張民間文化小報,就擁有這么多熱情參與投稿的人,這就像眾多的農村人熱情參與百家碎戲的人一樣,使這高高在上的高雅文化走進了農村,成為平民百姓的群眾文化。他們中間大多數人沒有成名成家的非分之想,而是想借這個平臺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自我張揚一下,一些老同志也無他求,來此以文會友,圖個好心情,好借此來提高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質量而已。

  大凡人們在滿足了物質生活質量后,就有了精神生活質量的需求,時下,農村人富裕了,再也不會為柴米油鹽的事犯愁腸,他們也有了新的,更高層次的追求,這個高層次就是所謂的精神生活質量。路寶蓮女士揣摸了農村人這種生活需求,正是她這種審時度勢的膽略和卓識,才使她的“竹林文苑”贏得了農村這個廣大市場的青睞。

  竹林文苑這張小報我看過,雖然說還有點稚嫩,但從作品的編排和版式設置來說,它卻具備了包容和大氣,一張四開小報文體具全,既有小說、散文、詩歌、學生作文、還有書法、繪畫和剪紙,說它大氣,是說它的編排和版式都達到了人們閱讀視覺和審美視覺的最佳效果,讓人看了順眼、舒服。真沒想到,一張民間小報竟能辦出這樣好的水平,而且竟然是出自一群沒有專業水準,業余編輯之手,驚嘆之余又多了幾份敬佩之情。

  此后,我去過路寶蓮的竹林小屋,親眼目睹了路寶蓮女士超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那一撥又一撥的來訪著和崇拜者,就是最有力的證明。難怪一位文友感受說,這里是世外桃源,沒有紛爭,沒有貴賤,沒有欺詐,只是聊寫作,諞書畫,來這里人人都會感到特別的愜意和輕松。來此一看,我也有同感,這里的的確確是一塊群眾文化的凈土。

  說百家碎戲和都市碎戲是造星的舞臺,那么由路寶蓮女士倡導創辦的“竹林文苑”就是農村人追求精神文明生活的會館,是文學、書畫愛好者自我張揚的平臺,是未來作家,藝術家的成長搖籃。路寶蓮女士把這原本高高在上的高雅文化藝術推向了群眾,推向了農村這個廣闊的市場,她對縣域農村群眾文化的傳播,可算是功在當代,惠及一方。

  “竹林文苑”——周至群眾文化一張靚麗的名片。

【竹林文苑現象的散文】相關文章:

漫步竹林散文11-03

記憶中那翠綠的竹林08-01

物候現象的諺語范文06-13

竹林七賢地位最低的是誰07-15

《后漢書》卷八十上·文苑列傳第七十上03-23

描寫事物與現象的成語02-27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說課稿11-03

《后漢書》卷八十下·文苑列傳第七十下07-19

有關竹林的作文600字_小學生作文04-14

毛細現象說課稿11-0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欧美综合网 | 综合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永久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 天天久久精品美美免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