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冉莊之行的散文

時間:2021-05-19 18:17:04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冉莊之行的散文

  提起冉莊,相信很多人會問:冉莊是哪?沒聽說過!但是凡是出生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一定會記得這樣一句經典電影臺詞“各小組注意!各小組注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還會記得這樣一個永恒的鏡頭:一位頭戴白毛巾的老人,犧牲在鬼子的槍口下,就義時他手中緊緊握住一根鐘繩;也會記得這樣一首傳唱經久的電影插曲:“太陽一出閃金光”。是的,這是電影《地道戰》中的臺詞,鏡頭和插曲,冉莊就是當年拍攝《地道戰》的所在地。

冉莊之行的散文

  我懷著對烈士的緬懷和對冉莊人民智慧的崇拜,來到當年《地道戰》的遺址:冉莊,體驗一下地下長城的偉大。

  我們一行人不辭勞苦,頂著烈日,終于站在《地道戰紀念館》面前,它的莊嚴肅穆讓我肅然起敬。我懷著崇敬的心情步入紀念館的大門。《紀念館》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建在半地下,因為我是沿著甬道的緩坡下行的,據說這是當年地道的一個重要入口,在沒踏進正廳前,甬道側壁上一個個一尺見方的孔吸引了我,我好奇的走到方孔前面,旁邊寫著“射擊孔”三個字,我好奇的從方孔向外望去,外面的情形盡收眼底,卻原來我們已經步入地道的一部分了。我們與其說緩步穿過并不明亮的甬道,不如說是小心翼翼,因為光線的昏暗,我們不得不摸索前行。

  我們來到了紀念館的正廳,一個個熟悉的場景出現在眼前:地平堡工事、冉莊地道、吊在古槐樹上的鐘、人們制造挖地道的工具、誓死不當亡國奴的壁墻和壁墻前面的石磨。這些都是《地道戰》中高莊的特有村貌。最吸引我的是一棵仿真古槐樹杈上的那口大鐘,據說這是抗日時期村里唯一報警的工具,我記起小時候看電影《地道戰》時緊張的情形:鬼子已經進村了,正向這口鐘走來,那位頭戴白毛巾的老人,也拼命的跑向這口鐘,我著急的站起來喊:別去!鬼子已經來了!現在再想,他明知道鬼子已經進村,明知自己是在往鬼子槍口上撞,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向這口鐘奔來,這得需要什么樣的膽量和勇氣才能這么做!

  這就是英雄的中國人民!

  一個三維的'電影屏幕吸引了我,這里不間斷的演示整個地道網,然后示范冉莊人民在地道中如何對付鬼子的放火、放毒氣和用水淹,再后面是如何擊退鬼子兵,我看的呆了:好聰明的冉莊人!我為他們感到驕傲,更堅定了要去地道中走一遭的決心!

  我們終于在正廳的一角,看到一個幽深的洞口,標示牌上寫著:“地道入口”,下面用略小的字提示:地道內空氣稀薄不可久留!原來我們剛才走的甬道只是紀念館的入口,真正的地道是從這里開始,我們毫不猶豫的鉆了進去!

  地道崎嶇狹窄,只能容一人孤身前行,兩側每隔不遠都有一盞小壁燈照明,但仍是昏暗的只能看到前面人的衣著,據說當年進入地道的人都隨手提著馬燈,現在的電燈是方便游人參觀特別安裝的。突然感覺地道向下延伸下去,本來潮濕的地道濕氣更重了,腳下的地面也有些凹凸不平,借著昏暗的光線,看清腳下是蜿蜒的淺溝,原來這是對付鬼子水淹的排水溝,果不其然,不遠處發現一口井,仰頭望去,碩大的井口小如碗口,我瞠目:好深的地道。我們繼續前行,看到《地道戰》中演的翻板,這是阻擊敵人追擊的一種機關,墻上還有不同的孔,這是為射擊敵人或者用扎搶攻擊敵人而挖的,我知道,一墻之隔的另一面就是另一條地道。人們把地道已經從單純的躲避敵人改造成集防御和進攻于一體的地下長城。

  我們繼續前行,地道的一個岔道口寫著“地平堡”三個字,我們懷著好奇,拐了過去,地道突然向上拐去,墻壁上寫著“陡坡!小心前行!”我們謹慎的向上爬去,已經能感覺到盛夏的溫熱,原來我們已經接近了地面。再向上走,有光線從方孔透射進地道,我們走近觀看,原來又是的射擊孔,從射擊孔向外望,外面的景物一覽無遺:片片民房掩映在綠樹間,馬路上行人匆匆,車輛的車輪從眼前滾過,原來射擊孔幾乎是與地面平行,這是當年狙擊鬼子掃蕩的一個戰略設施。

  我們又返回地道深處,地道越來越窄,岔道也越來越多,而且都是一個樣子:同樣的寬窄,同樣的設施,同樣的幽深,只是不同的方向,我們仿佛進了一座迷宮。我們選定一個方向向前走去,地道越來越窄,只能容一人躬身前行,據說這還是加寬后的地道,當年只能容一人爬行過去,目的是“關起門來打狗!”

  由于在地道的時間過長,再加上空間狹小,特別懷念地面上的光明,我想回到地面,雖然地面上驕陽似火,可我寧愿被太陽暴曬,也不愿待在這暗無天日的地道里,可是哪里是出路?再找來路,岔道叢叢,哪里又是來路!我們唯有前行!

  地道雖然狹窄,雖然潮濕,總是能看到前指的箭頭,寫著“出口”,仿佛是給我們的希望。我知道當年鬼子恐懼在哪里了,沒有來路,沒有去路,有的是制他們于死地的翻板,扎搶和子彈,這就是冉莊人民的聰明所在。

  我們執著的前行,不再有水泥鋪就的地面,坡路陡峭,我們為了保存體力,每個岔口,只派一個人去前面探路,其余人留在主道接應。我們終于在不知道第多少個岔道口,聽到打探的人喊:“過來吧!這里有出口!”

  我們終于見到了光明,等我們鉆出地道,才看清這是一個農家的廂房,庭院里有水井在悠悠的澆著蔬菜,而我們走的地道出口是一個廢棄的火炕。

  一位農民老伯一點不驚訝我們一行人的出現,沖我們微微一笑,自顧忙著手里的活。我忍不住的問:“突然出現這些人,您怎么不奇怪?”

  老伯還笑:“不奇怪,我們這里、那里、還有那里都有地道出口的,每天都有人突然鉆出來。我早已經習慣了。”

  我們告別老伯來到大街上:好陌生的環境,我們不知道應該往哪個方向走才能回到《地道戰紀念館》,我們在地道里早已失去了方向。

  熱情的商家看出我們的迷茫,笑著指給我們方向。我們順著指引,來到一條很寬的橋邊,我們瞠目:啊!我們鉆的地道是從河下穿過去的,好深啊!我們的驚訝還沒收起又一個驚訝接踵而至:再我們駐足的身后,看到一個一米多高的圓柱型建筑,上面寫著“地平堡”三個字:“快看!地平堡在這里!”我好奇的蹲在射擊孔的地方看著面前的一切:不錯,就是這里和我們在地道里看到的街景一樣。再抬頭,一棵“古樹”立在橋頭,上面刻著“冉莊地道站遺址”保護區。

  呵呵!這里才是名副其實的地道!我也領教了地道的威力!

  我禁不住回頭,重新審視我們剛剛走出的村莊:這個村莊就是冉莊,就是當年讓鬼子膽戰心驚的村莊,它的地下有兩萬米的地道,把一家一戶一村一莊連接起來,構筑了一道地下長城。

  冉莊之行讓我領略了冉莊人民的勇敢和智慧。領略中國人民的偉大。

  冉莊之行不虛此行!

【冉莊之行的散文】相關文章:

冉氏-姓冉的名人-冉姓起名字-冉姓的起源與家譜07-23

輕倚疏狂不可語莊散文11-05

《左傳·莊公·莊公二十四年》的注釋翻譯03-23

我的廬山之行作文03-14

《過故人莊》的創作背景03-27

皇甫冉《春思》的原文注釋及唐詩鑒賞01-21

謝莊《月賦》11-23

《全宋詞》劉克莊07-08

《全宋詞》劉克莊07-04

謝莊《月賦》賞析11-3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站 | 五月丁香婷中文 | 在线视频国产网址你懂的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中文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