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登高東湖山散文
國慶大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晚餐時幾個朋友小聚。酒足飯飽,隨意地散會兒步,便不約而同地去了東湖山。
正所謂交友貴乎交心,同往的幾個朋友雖然身份、經(jīng)歷迥異,相互之間卻極為默契:回家探親的軍官朋友,皈依佛教的居士朋友,辭去公職的美女律師朋友,以及困守衙門“圍城”、瞻前顧后的筆者,因為機緣巧合而走到一起,相知相識已經(jīng)多年了……談笑間,原本以為相距市區(qū)遙遠的東湖山主景區(qū)公園,不經(jīng)意地便呈現(xiàn)在眼前。
從來沒有在夜晚來過東湖山,就連平日里都極少光顧,沒想到在華燈初上時居然游人如織。基本上是抱著鍛煉身體,或者是散心的目的吧?我們不也一樣,再說黛色一片能夠看些啥呢?故而,那些經(jīng)過精心打造后的別致景觀——“丹井流霞”、“流泉飛瀑”、“親水平臺”、“廊橋聽蟬”、“天一廣場”、“曲橋風荷”、“海棠報春”、“函谷廣場”、“竹林夜雨”、“長亭聽濤”、“熱帶風情沙灘”、“眺龐樓”等,都是跑馬觀花罷了。
青山隱隱、綠水迢迢的去處不愧為“天然氧吧”,大木參天、氣象森森,湖光山色、煙波浩淼,令人神清氣爽,如同作家楊朔所描繪的那樣,“可以把人的五臟六肺洗得干干凈凈”。清如水、靜如山,這種“清靜”的意境,直指滾滾紅塵之人的內心需求。同往的朋友們時而昂首闊步,時而徐徐緩行;或三三兩兩,或共為某個沒有主題的話題,天馬行空地邊走邊聊著,雅的、俗的,素的、葷的,國際的.、國內的,古代的、現(xiàn)代的……不一而足,那種感覺愜意之極!
這應該算得上是“漫游”——唐宋人士推崇的出行方式吧。在心曠神怡、物我兩忘的同時,增添胸中的溝壑塊壘,啟迪人生道路、生活際遇的哲理思索,既不矯飾虛情,也不悲觀厭世,那是何其曠達灑脫啊!身臨其境,還真是羨慕遠古的先人們,奢有現(xiàn)代物質文明的豐衣足食,卻深受儒、釋、道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熏陶,“游必有方”,就連玩都是有品位、有內涵的。
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可謂深入人心,孔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論述,視流水能賦人以靈性與智慧,山岳能賦人以寬厚與仁慈,更有一種比況、象征的意義。而釋家(佛教)追求的是一種“內心澄靜”的境界,以出世的淡泊心態(tài)、積極入世的宗旨為筆者所傾心向往。相比而言,道家追求的是一種“虛極靜篤”的仙境,其“絕圣棄智”、“無為而治”的思想似乎顯得有些避世。如果認為這種避世是具有完全的消極意義,那就是俗人的誤解了。道家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力圖超凡脫俗、返璞歸真,達到精神上“外觀于物,內省于心”的目的,以突破一切功名利祿、榮辱是非的束縛,這種價值取向是不能否認的。
山是天與地會合之處,有宗教信仰的人則把山當作歸隱的絕佳場所。“天下名山僧占多”,道家亦不例外,山歷來被視為修煉的“洞天福地”。就說東湖山吧,由于形似展翅欲飛的鳳凰,古人稱之為鳳翥山,聞名遐邇的玉皇觀,便位于其疊翠峰頂。玉皇觀始建于東漢,興盛于東晉,至今近兩千年,是道家凈明忠孝派開山祖師許真君的發(fā)源圣地。許真君本名許遜,歷史上確有其人。據(jù)《一統(tǒng)志》載,許遜唯一的從政經(jīng)歷便是在42歲時領四川旌陽縣令(晉代)長達十年,治水患、除惡疾、興教化等善舉無數(shù)。為彰其任職期間德政如陽、功業(yè)煌煌,百姓自發(fā)將地名改為德陽,并沿用至今。他后來因不拘仕途險惡而辭官修道,被民間尊為福主菩薩。雖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被逐漸異化為一種貶義,但是,在筆者的家鄉(xiāng),許遜是一個被永遠頌念的好父母官,老百姓更加愿意把他奉為廉吏的千古典范。
……
翌日恰逢重陽節(jié),意猶未盡的我們興致勃勃,打算故地重游一番。黃昏,簡單的聚餐之時,窗外卻是風云突變。陰霾密布的蒼穹,狂風大作、沉重如鉛。“天欲墜,賴以柱其間”,那么,東湖山即是身處這座城市的“柱”了。既然“山雨欲來風滿樓”,只好調整此次行程了。于是,位于市區(qū)中軸線盡頭、屬于整個東湖山風景規(guī)劃點的鐘鼓樓,便成為了首選。
鐘鼓樓原本是繁華地段的古建筑,故址不存而恢復重建于山頂?shù)摹N覀円恍兴娜耍由显捡{照的一個師妹和途經(jīng)偶遇的一個朋友,浩浩蕩蕩地直奔目的地而去。經(jīng)過短暫的路程之后,就開始拾階而上了。所幸盡管是臨時變動,卻正好契合了重陽節(jié)“登高望遠”的習俗,還真是天意啊!
俯瞰著下面燈火通明、平時朝夕相處的生活空間,慨嘆“登高望遠”這種親近自然的古典方式,確實能夠振奮精神哦!不禁想起了“詩圣”杜甫在流寓夔州時有感而作的《登高》——這首被譽為“古今第一”的七言律。所謂“深于言情者,正善于寫景”,那種“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有些多愁善感的味道,卻并不過分、更不消沉。畢竟,人是在將有限之身來面對無限的時空,并且,通過“登高望遠”,由于自身眼界的開闊,容易產生一種博大、精深的情感體驗……
礙于氣候無常,雖然是匆匆往返、草草收場,但總算了卻了心愿。同時,為今后的生活休閑方式,亦注入了新的內容。
【漫游登高東湖山散文】相關文章:
山韻散文11-09
蘇教版選修課文:杜牧《九日齊山登高》04-24
登梧桐山散文11-05
《登高》賞析03-03
慢慢綿山情散文欣賞11-07
豪華的馬尼拉華人義山散文11-09
心中的麻山鑼鼓散文欣賞11-05
走吧,和我一起漫游在這個世界的散文11-03
《登高》唐詩鑒賞01-29
《登高》教學設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