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路壩上的呼喚散文

時間:2021-05-18 14:20:41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古路壩上的呼喚散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

古路壩上的呼喚散文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將情景描述的憾人心肺,詩人并未在沉寂的氛圍中死去,而是在心中充滿了希望和遐想,行人的前方一定會有香飄四季的杏花村。

  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就是這座“杏花村”。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去漢中城固古路壩上尋覓早年父親的足跡也已回程。

  這些年來一直想拿起筆,寫下父親留給我的模糊的稀薄的講述,可腦海中總是不能有滿意的呈現而無從下筆,這也許就是作者所謂的“靈感”未至吧。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章,卻寫出了父親的追尋、父親的遭遇、父親的情懷和父親的生平。

  父親早年就是沿著烽火連天的冀中平原、沿著高聳入云的秦嶺山路,走進了漢中城固,走進了西北聯合大學的課堂,成為了“獨在異鄉”的學生;父親的中年卻被掉入了一條泥沙俱下、驚濤駭浪的河流中,他的心中想念著遠方的親人,身處泥潭而不能自拔;父親的晚年終于被清泉水洗刷干凈,拖著疲倦的身軀、挺起彎彎的駝背、唱起了“命運交響曲”,回到了家中。

  西北國立聯合大學是在抗戰的烽火中誕生的,那一年抗戰爆發,為了保存教育的火種,國民政府決定北方高校南遷,1938年7月,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東北工學院、焦作工學院,在漢中城固古路壩上聯合組建了國立西北工學院。加上遷移到城固的法商學院、教育學院、農學院,成立了“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古路壩與成都的華西壩、重慶的沙坪壩并稱為中國文化的“三大壩”?箲鸢四,從這里走出去的畢業生數千名,誕生了許多科學、文教、法律的名人泰斗,當之無愧地成為抗戰烽火中的教育圣地。

  抗戰結束后,西北聯大在西安成立“西北大學”,在西安成立“西北工業大學”,在楊凌成立西北農業大學,在西安成立陜西師范大學。這些保存下來的教育資源,讓地處祖國大西北的陜西成為了能夠與北京、上海并肩的教育大省。

  清明節前,思念父母之情尤重,(我的母親也算是西北聯大后期商學院的學生),隨誕生了去漢中城固尋覓父親足跡的念頭,以此行作為清明節悼念我的父親和母親。

  西成高鐵通車后,去往漢中就省去了開車的辛勞,我在妻子和小姨子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漢中的旅程。

  坐在列車上,看著窗外的景色,心中卻幻想著古路壩上的情景:夜色迷茫,遠處的教堂隱約可見,透過一排排小小的窗戶,燈光從里面灑向天空,小小的燈火慢慢地燃燒,并不畏懼黑暗的侵蝕。西北聯大的老師和同學們在這里勵志、在這里苦讀、在這里把燈火點燃!黑暗慢慢地褪去了,東方露出了魚肚白,莘莘學子一屆屆從這里走向光明,老師們辛勤澆灌的桃李開遍了天下。

  想著、想著突然聽見有人喊我:“快收拾行李,到站啦!”

  我的思緒卻仍然停留在古路壩上。

  當天下午迫不及待,侄子榮榮(三哥的孩子)開車帶我們直奔古路壩而去。

  古路壩是在光緒十四年(1888),因為地貌燦若盛開之蓮,恰合圣經一段記述,就在這里薈萃能工巧匠,歷數十年,建成了包括房屋550間、擁有養老院、孤兒院、修女院和小學校在內的西北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建筑群,也為日后的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奠定了堅實的辦學基礎。

  驅車一個多小時便來到了古路壩上,說是“壩”卻不是江河攔水的大壩,只是一處地名。車子?吭谔熘鹘烫脗让娴牟莸厣希瑒傁萝嚲涂吹搅瞬贿h處的殘垣斷壁和一座石碑,我快步走向前去觀看,石碑上刻有: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舊址,距離石碑不遠就是一片已經殘缺不齊倒塌了的房屋。我心里想:這可能就是當年的校舍吧。

  看過了石碑和這片殘垣斷壁,轉過圍墻就來到了教堂大門外,不幸的是大門緊關著,還有一把老式的大鎖掛在門栓上。侄子榮榮用手機撥打了寫在門外的電話號碼,許久也沒有人接聽。這時候又來了兩對夫婦和幾個行人,等待中與其中一個女生搭話:“你們也是來看西北聯大的嗎?也有親人曾經在這里嗎?”

  女生答:“我們是來旅游的,在賓館看到了有關西北聯大的介紹,所以慕名而來!”

  又問:“一般人旅游不會來這里的,你們(夫婦兩人)怎么想到這里看看呢?”

  女生答:“我在沙坪壩上的重慶大學上過學,這次看到介紹西北聯大是教育圣地三大壩之一的古路壩,所以要來看看,過去只知道有西南聯大,并不知道還有個西北聯大!

  女生問:“那您也是來旅游的嗎?”

  我答:“我的父親早年是這里的學生,后留校當了老師,這次來就是想要尋覓父親的足跡。”

  女生的老公也不時地參與這些話題,看來這對夫婦是我的知音了!隨相互留下了微信聯系方式。

  艷陽高照,城固的下午已達三十多度,我已經有點熱的扛不住了,有幾個游客逐漸散去,這對夫婦卻還在等待。侄子說:“電話打了幾遍,沒有人接聽啊,我們再等等吧?”

  我知道,必須給一個人打電話了,這個人就是這里的主教神父,他是我來之前莫申老師介紹并打過招呼的。原本不想麻煩莫申老師,現在看來只能麻煩了。

  聽莫申老師講過他在這里拍攝了“古路壩的燈火”,電影在西影內部放映時我還專門去觀看過,影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不久我給莫申老師送書時,提到了想去古路壩尋覓西北聯大的歷史與父親的足跡,莫申老師就熱情地給我介紹了主教神父。

  電話撥過去有人接聽了,我問:“您是廉神父嗎?我是莫申老師介紹來的。”

  廉神父答:“哎呀,莫老師早就給我打過電話了,今天在城固縣里開神職人員會議,不好意思啊,我馬上往回趕!”

  我說:“您要是忙就不要趕回來了,我可以改天再來!

  神父說:“你等我,一會就到!”

  大約等了一個小時左右,看到一輛出租車開了上來,從出租車上走下來一個高高大大的男子,看樣子有五十歲左右,方臉濃眉寬額頭,身著一身黑色神職衣服。我走上前去握住了他的手說:“您是廉神父吧?我是莫申老師介紹來的!

  神父非常熱情,連聲說:“對不起,不好意思,今天會議有我的發言,來晚了、來晚了!”

  天主教堂的大門打開了,一眼望去里面真是不小,正中央是教堂禮拜的大廳房,兩邊都是一長排平房。神父介紹說當年西北聯大的老師和建設者們就住在這里。

  在神父的帶領下,我們一行(包括重大的這對夫婦)又走到了教堂的圍墻外,廉神父指著前面的殘垣斷壁說:“這里是過去的修女院,西北聯大建校后是學生宿舍!

  我問道:“怎么沒有看到上課的教室呢?”

  神父回答:“教室分布在這里和懸崖下面,你看下面不是有幾棟房屋嗎,當年可不是這一點建筑,上面和下面共有房屋近千間,西北聯大建校之前是養老院和孤兒院,還有小學校。”

  聽說有這么大規模的建筑群,我驚訝了,沒有想到區區城固一處窮鄉僻壤里,卻有著一所“天主教小鎮”,包括了學校、養老、收養、種植、住宿等完整的生活環境。

  有人問道:“這么多的建筑,現在為什么都看不到了呢?”

  神父答:“哎,那些年都被拆了!”

  我們都明白“那些年”的含義,不再追問了。

  那些年前的那些年,從這里轉移出去的養老院的老人達五千余名,收養的孤兒也很多,再加上國立西北聯大的建立,古路壩為烽火中的國家做出了艱苦卓絕的貢獻!

  我拿出了當年父親在這里任教時的照片,神父看后提出來留給他一張,并讓我在照片背面寫上了父親入校的時間和姓名。

  在與神父認真愉快的交談中,我們一起合影留念,一起話說當年,一起漫步在西北聯大遺址的廢墟上。

  我頻頻地舉起相機,把現有的、倒塌的、已經拆除的、神父描述的、我即時想象的盡可能的拍了下來。

  忽然想到了一段歷史佳話:相傳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戰勝了西楚霸王項羽后取得天下。也是清明將至,他返回故鄉想要到父母墳前祭拜。來到了記憶中的墓地,只看到這里雜草叢生、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已經無法辨認。劉邦無奈,從衣袖中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碎片,然后向上天禱告說:“我將紙片拋向空中,若是老天開眼,就讓紙片飛到爹娘的墓前。”

  說完他就將紙片拋到了空中,忽然起了一陣大風,紙片隨風飄去,落在了一處地方,他趕上去一看,果然有一塊刻有爹娘名字的墓碑……。

  聯想到眼前的場景,雖然大部分建筑已經隨風而逝,我相信可只要我的心誠,就會像紙片一樣找到我父親的足跡!

  離開了教堂,離開了古路壩,我們驅車趕往西北聯大舊址的另外一處地方,這個地方是西北聯大法商學院的舊址,現在城固一中的校園里。

  時間已晚臨近黃昏,榮榮的朋友帶我們走進了校園(學校是不允許外人進出的),校園建設的很美麗,漂亮的教學大樓,寬闊的活動場所,現代化的運動操場,還有三三倆倆的同學們,他們有的在打掃衛生、有的在追逐嬉戲、有的在埋頭看書,共同編織出一片恬靜雅致的文化氛圍。

  西北聯大法商學院是父親曾經執教過的地方,也是日后母親畢業的`學校(母親畢業于商學院,那時已經搬到了西安),這里對于我來說就顯得格外的親切。法商學院的舊址是一棟磚瓦木質小樓,由于最近重新整修大門是鎖著的,透過大門門洞向里面窺測,里面還有一個不小的院子,四周圍都是一排排平房,大門一側也立有一塊石碑,上書: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法商學院。這一處建筑保護的比較完整,不像古路壩上的慘淡。小院圍墻外立的專欄群上,寫滿了當年的那段歷史,記錄了來到這里和走出這里的名人泰斗。

  我用心記下了能夠看到的歷史記載,用心拍攝了這棟有著父親足跡的小樓,還拍下了城固一中美麗的校園景色。

  老話說:早清明、晚十一,清明前來到西北聯大的遺址,來尋覓父親曾經走過的足跡,緬懷一代知識精英創造的那段歷史,追思一群在這里曾經生活、學習、奮發、勞動的人們。我想:這應該是在清明節之際,為父母親送去的有意義的悼念吧!

  坐在回程的高鐵列車上,回想著古路壩上的尋覓,回想著城固一中的追思,我的眼眶濕潤了,用心在手機上寫下了一首詩句,如下:

 。2018年三月底,我踏上了南去的列車,前往古路壩尋覓父親當年的足跡,)

  題目:我父親與她姑姑:(很巧,侄子榮榮的姑奶卻是父親的同學,城固人第一位拿上西北聯大學士學位的女性)

  一場民族的災難,讓他們來到了古路壩上,

  一個徒步千里翻越大山,一個謹尊母訓掙脫傳統,入校了。

  夜晚,是他們將壩上的燈火點亮,

  白天,是他們在這里奮發圖強!

  在艱難的日子里、在日寇的炮火旁、在民族的呼喚聲中,

  他們在群山峻嶺里苦學勵志,他們在茫茫山霧中把號角吹響。

  知識和進步是他們的希望,學習與報國是她們的理想,

  一代學子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就是"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之寫照!

  一個留下了,想用知識報效祖國,一個走去了,也用知識服務民族,

  一次偶然的發現,他說:"這位是我的同學",她問:"這些年你過得還好嗎?"

  無語的記憶,浸透了我的心肺,

  無聲的吶喊,飄蕩在古路壩上?!

  (寫于漢中一西安的列車上)

  回到家中又寫了一首詩:

  情系古路壩:

  古路壩上淚遮框,

  天藍云白菜花黃,

  千縷思念成呼喚,

  清明節前喊斷腸!

【古路壩上的呼喚散文】相關文章:

悠悠古泊情散文05-01

路散文范文12-19

夕陽下的南溪古寨散文03-25

門與路散文11-04

甭當爺的路散文11-14

關于路何時天涯的散文05-02

迷惘地尋友路散文11-04

這條路走的太匆忙散文11-08

愛若有呼喚,幸福便永遠都在散文12-05

正宮·叨叨令·黃塵萬古長安路元曲賞析及題解11-2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a爱片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字幕一级二级 | 亚洲精品最新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天天噜噜噜在线视 | 在线观看网站深夜免费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