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高中歲月長散文
離開高中學習的那所學校已經30余年了,匆匆歲月不留痕跡地把那段光陰帶走了,帶不走的卻是我思想深處那永不磨滅的記憶。
我的高中時代是在20里外的縣辦中學渡過的,那段日子里,我常常背足了一個星期的餅子,翻過高高的黃河長堤,又沿了蜿蜒的鄉間小路,走過一村又一村,步行2個多小時,才能趕到學校里去。足下那條熟悉的彎曲小路一旁,點綴著些零星的棗樹,秋天里掛滿了青紅色的棗兒,我們來來去去的學子們,便揀了石塊、磚頭投棗兒吃,在那貧饑的年代,它帶給我們無限的幸福和溫馨。還有小路兩旁漫過頭頂的玉米地、高粱地,那一望無際的豆子洼,秋天里,熱風陣陣,我們再其間走,走得汗流浹背,枯燥中是那些翩躚起舞的彩色蝴蝶和吱吱吟唱的秋蟲,給我們帶來了幻想和樂趣。
有時候,我們帶的餅子不夠一周吃的,或者天太熱餿了,便幾個同學相約,在某個晚自習后徒步回家拿干糧。有時新月如鉤,有時漆黑黑一片,我們急匆匆走著,走過一村又一村,當終于翻過黃河大堤,望見村莊那明明滅滅零星燈火,陡然間渾身就來了力量,這時就有人首先唱起了一支歌,緊接著大伙一起唱起來,有一個人率先跑起來了,幾個人便爭先恐后地跑下壩坡去。當敲開自家大門時,已經亥時已過。第二天一早睡夢中被母親喊醒,在相約好的村頭會面了,又默默無言地返回學校,雖然身體疲憊,卻心情舒暢。那代莘莘學子,就這樣用自己的腳印,在那古老而美麗的鄉村小路上,編織著理想,編織著未來和希望……
高中學習時代是艱苦的歲月。那時候日子特別的窮饉,很多同學吃的都是用地瓜面發起來的黑亮亮的餅子,好一點的就是高粱餅子,吃上玉米餅子的少之又少。我有一個同學,家中人口多,日子格外苦巴,常常是過麥等不到秋里就斷了頓。他那滿臉滄桑的老父親,從幾十里外走來,又徒步趕回去,自己肚子餓的汩汩叫著,卻把一家人接濟下來的飯食送給兒子。那餅子根本就不是餅子,拿不成個,一塊一塊的,因而這位同學吃飯時,常常一個人溜出教室,到校園北邊的溪畔上去吃。
那個年代,學校勤工儉學種有一片菜地,夏天里種苔菜、菠菜,秋天里種蘿卜、白菜。學校一周中午有四次湯菜,一毛錢可以吃四頓,卻三分之二的同學舍不得吃。中午就是餅子、開水、咸菜,有的連咸菜也沒有。我父親在外面混事,家境稍微好些,我常常與家貧的同學交換餅子吃,一直到幾十年后提起那段日子,這些同學都眼睛潮濕濕地,感激不已。而我,也舍不得去吃那一毛錢四頓的湯菜,把母親給我的錢,我自己揀蟬皮賣的錢,一分一毛地積攢起來,夠一塊多錢了,就中午不睡晌覺,偷偷溜出學校,到鎮上書店里去買刊物。我清楚記得,書店里有一本大型雜志《十月》,厚厚的,制作精良,每冊零售價一塊零五分,F在看一塊錢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而那時對于我們確是一筆大款項。那本雜志給我帶來了另一個新奇世界,也充盈了我的生活,溫馨著我的'整個人生。
高中生活是緊張清苦的。家人的殷殷期望,師長的諄諄教誨,個人的夢寐理想,擠壓在這群男男女女身上,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前途命運傾盡全力拼搏,夜以繼日的學習,沒有時間和精力顧及其他,也因此使很多美好的事物被忽略和錯過了。為了調節學生的身心,舒緩壓力,學校每周末,放一次電視。放電視那晚學生們是不上自習課的,就是這樣,看電視的人也寥寥無幾。我記得在校園南北路的西側,第二排房舍第一個窗口,沖著窗口向外架起那臺黑白電視機,外面就圍了不多觀看的人。那是個秋風颯颯的沒有月色的晚上,已經快10點了,我從教室回宿舍,偶然踅過去瞧了瞧,一下子,就一下子,便像磁石般給吸引了。我被上面優美的畫面,動人的唱腔,凄婉的愛情故事給感染了,便一直看了下去,看得我淚水模糊了雙眼。后來,我知道了那是嚴鳳英、王少芳主演的黃梅戲《天仙配》,當時正好演到七仙女下凡和賣身為奴的董永,在槐蔭樹下結成夫婦。那是我在高中兩年里看過的唯一的一次電視,也是烙印在我靈魂上的終生難忘的一出戲。一直到后來我到泰安上學,也常常在晚自習后的操場上,仰望繁星閃爍的長空,竟癡癡企盼著七仙女的飄飄到來,盡管我是個無神論者。
離開高中之后,我尋機會看了多場那出戲的電影,有一次在鄉下村里看,我在黑暗里拿了紙筆記那唱詞,后來得到了錄制的唱帶,一對照竟大差不差。有一段唱腔格外精彩,那是董永夫妻百日長工滿,返家過橋,山也綠,鳥也笑的一段對唱,那歌詞是: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順手摘下花一朵,我與娘子戴發間;從今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你種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又飛在人間。
這一段唱詞我不僅記牢了,而且也唱得蠻像那么回事。后來在泰安學校里,傍晚時分唱過一次,那是個春風習習的晚上,天尚明,我從宿舍三樓下來往教室走,信口唱起了這段唱腔,也許是我唱的投入,也許是歌詞的凄美,也許是如我一樣的熱愛,也許是“十年”桎梏的壓抑,使人們感情瞬間得到了爆發,就見對面五樓女生宿舍四、五個窗子忽地一下,全打開了,一群皎好的潔白面容全部面向了我。
清苦的高中生活里,也留給我留下很多難忘的美好記憶。由于自己的勤奮,我的學習成績穩步上升。有一天晚自習課,班主任楊老師宣布將我調到一班去,那是年級重點班,那個晚上,我推開后窗,觀望對面燈火璀璨的一班教室,我心潮起伏,渾身也充滿了力量和斗志。還有一次上課間操,秋雨淅瀝,教務處客主任將畢業班集合到操場高臺前,表揚了學習好的同學,其中就有“后來者居上的李學民”。一直到后來我畢業走了,學校的老師還用我的例子講給在校的同學們聽。
高中歲月離我愈來愈遠了,但我忘不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日子,忘不了那些教書育人的辛勤園丁,忘不了我高考前夕病倒了,為我針灸、送飯的葛老師,忘不了給我激勵,與我長相談論人生的陳老師,還有給我溫暖,給我書看的柴老師……每當此時,我就想起李商隱那千古不朽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不覺淚水漣漣……
【悠悠高中歲月長散文】相關文章:
悠悠咸菜根短文散文11-12
悠悠古泊情散文05-01
歲月靜散文04-29
浮萍半載,前塵悠悠的散文05-01
經年歲月散文11-17
歲月長流散文欣賞11-19
嘆那無知歲月散文11-19
歲月六弦琴散文11-15
悠悠千載,誰堪忙碌間散文11-04
《煙雨歲月安好宜然》散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