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山小記散文
到了夏天,如果閑暇之際,能到渭北張家山來看一眼,那絕對是不虛此行。
單說那從山腳的巖石縫隙間,一眼眼清泉噴涌而出,順著山坡的坡勢崎嶇而下,向著山下河流的懷抱歡快而去。泉溪水流如同妙齡女子一樣,清新而透徹著光彩照人的純凈,將山坡一腳裝飾得可親而近人。圍繞著泉溪清澈水流的,一簇簇水草豐茂盎然,綠滋滋地恰如青春少年那種,蓬勃而執著著滿眼春色的欣喜,就足以挽留住入山人的腳步。
這是一道僅僅二十余米長的山坡,因為泉溪,因為水草,更因為時不時有青年男女在水中赤足而行。猛然間只聽見一聲“啊”的一聲驚叫,就見那貓著腰在泉溪邊的水草下用手尋摸著的男青年“呼”的一聲站了起來,長長地伸出右手高興地叫喊著:“又抓了一只。”但見男青年的手指上掛著一只碩大的螃蟹,而那螃蟹前端的蟄夾緊緊地夾著男青年的手指。女青年見狀趕緊上前張開盛著清水的塑料袋,既欣喜又心痛的看著對方將強壯的螃蟹從手指上拿下,堆著笑臉又嗔怪著充滿了關切地問到:“不要緊吧,痛不痛?”只見這男青年嘴里吸溜一聲眉頭一揚瀟灑的一甩頭滿不在乎的口吻驕傲地說道:“沒有啥!這算什么傷?你可要拿好了啊!”說罷又彎下腰在水草邊或者石頭下尋找著新的獵物。正因為經常有如此美好的故事發生,這短短的坡段就有了一個形象而具有詩意的名字“螃蟹坡”。只要是天氣晴朗的大好日子,總會有這樣養眼而充滿了愉悅的故事上演。
擁有這道美麗而神奇的螃蟹坡的好去處,如果是山水俱佳風景秀麗的南方某處,也不以為奇;可眼前這個充滿了神秘傳奇的好去處,卻恰恰發生在渾厚而少水的渭北涇陽古鎮王橋張家山,那就足以讓人堪稱神奇了。
如果天氣晴好,沿著橫穿涇陽縣古鎮王橋的涇惠渠邊的路徑一路西行,約摸五六里地,就到了一道道延綿不絕的大山腳下,而這就是張家山了。
因為還沒有充分人為的開發,來這里的人還不是太多。到了山腳下,沿著涇惠渠渠岸的路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不足數十步,才過了渠上一座小橋,就聽見轟隆隆的水聲磅礴而至,在山谷中的回聲不絕于耳。循聲探頭而望,只見渠邊下方一道瀑布映入眼前,讓人眼前一亮。不由得三步并作兩步,快步來到了瀑布側方的一處高臺之上。一處水流從涇惠渠邊的閘門下噴涌而出,順勢直落十余米,跌落入下面的水潭之中而漫流入身邊的涇河之中。雖然是人工瀑布,但是這道集防洪泄水的瀑布,其轟然之聲,磅礴之勢,仍然讓人充滿了驚喜之情。沿著觀瀑臺的斜坡委身而下,如同細雨的水霧撲面而來,涼颼颼的.如同喜降甘霖的感覺一下子將一路的暑熱驅趕得無影無蹤。這時,站在瀑布正下方的正對面,瀑布磅礴而下的氣勢一收眼底,轟然而下的水聲和撲面而來的水霧,簡直讓人不敢相信在渭北一角還有如此好去處。
看完了瀑布,在沿著僅僅只有一米余寬的小路前行。右邊是山腳下涇惠渠渠中的激流,左邊卻是山腳下寬闊而充滿了奇石險灘的涇河河谷。兩山相挾,人工而成的涇惠渠和大自然而成的涇河河谷一高一下、一寬一窄、一平一險相依而存。滿目望去,只見在涇河激流沖擊而下形成的各種奇石怪樣盡收眼底,或呈抵流中柱的虎踞之勢,或像蟠龍臥底的威武之態;兩岸巨石或凸出如飛來之形,或凹進恰若俯身育嬰之狀,涇河之水掩映其中逶迤而下,形成數里地的涇河大峽谷,讓人嘆為觀止。
再往里而行,可見涇河河谷逐漸收窄,卻可見涇惠渠下巖石縫隙間有泉水噴涌而出,這就到了螃蟹坡了。來到螃蟹坡旁,不知生長了多年的老柳樹,艱辛而執著的在巖石縫隙間生長著,給了螃蟹坡一道村莊樣的遠景。站在涇河岸上,河灘上的巖石上依稀可見淺紅色,當地人謂之龍鱗灘,這讓人再一次回味到那個神奇的傳說中。相傳大唐年間,涇河龍王聞說在長安街頭見一老者算卦相當靈驗,心中遂有不服,便有心一試。其時關中已是多日無雨,涇河龍王便問其何時降雨。算卦老者掐指一算,說是下午既有和風細雨。涇河龍王說如算卦不靈驗,便砸了對方卦攤。誰料涇河龍王才會家中,就傳來天上諭旨,說是讓其下午降和風細雨。想到自己一個專司降雨的龍王,竟然不如一個算卦的老者先知,就賭氣之下故意降了狂風暴雨而砸了對方卦攤。那老者指著涇河龍王冷笑著說:“你已大難臨頭而尚且不知,你本涇河龍王,肆意篡改玉皇旨意,違反天條,將遭死刑。”龍王知道了這個,立刻叩頭謝罪,詢問對方開罪之方。老者說:“監斬官是魏征,你可找唐王說情或許可以。”不料后來就發生了魏征夢斬涇河龍王的傳奇故事。故事中,涇河龍王的頭被斬后落在了長安城北邊,就是今天西安北關的龍首村,而龍身落在了涇河,鮮血染紅了河灘,就是眼下涇河中石頭泛紅的龍鱗灘。
一路議論著傳說,一路前行,河谷再一次收窄,豁然可見河谷中有一道巨石被從中鏨開,其中安裝閘門的痕跡至今猶存,這就到了鄭國渠暨歷代引涇水利工程遺址保護區了。由宋到元朝乃至近現代的各個時期的引涇水利設施,如同鮮活的化石一樣,就這樣直接映入眼底,讓人再一次感受了人類在戰勝自然,建設水利設施的壯闊與宏偉。站在涇河岸上,注視著身邊的涇惠渠渠首不時隱入山腳下的一號渠、二號渠、三號渠,這一道道山下引水隧洞可是當初一個個石匠們用鏨子一點一點的鏨出來的。再注視山腳上方安葬著因為修渠而故去的石匠們的石匠墳遺址,龍王傳說的神奇已經消退,而對水利先賢工匠的敬畏之心頓生。
這時,站在山谷中間,但見山風徐徐,泉水清冽,空氣清新,水聲如樂,大約天上仙境,也不過如此罷了。
張家山勝景,融自然與水利設施于一處,山水如此和諧而巧妙的存在。在渾厚缺水的渭北,人文歷史與山水美景相結合,讓渭北熟悉這塊絕佳去處的人們一次次留戀而往返。
【張家山小記散文】相關文章:
南蓮小記散文欣賞11-14
張春芳散文之父愛如山11-20
《禮記》禮記·喪服小記06-14
早起的心是一張白紙散文11-14
永興特征小記日記03-25
唐詩《從岐王夜宴衛家山池應教》賞析02-27
三年級小記作文04-10
張儀拆散聯盟01-09
《全宋詞》張 輯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