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紅色之魂散文
紅色旅游是近些年來時興的一股潮流,全國上下競相追逐。不管怎樣,在外觀于物的同時能夠內省于心,較之單純的游山玩水,總歸是件有意義的事兒吧。筆者的井岡山之行即感觸良多。
作為土地革命初期中國工農紅軍遺址最集中的地方,井岡山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居、舊址數不勝數,僅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達10余處,茨坪、革命博物館、烈士陵園、黃洋界哨口等地游人絡繹不絕。大量的歷史文物和翔實的歷史資料,猶如艱苦卓絕、蕩氣回腸的井岡山歷史跨越時空地重演,“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于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在心靈深處再次得到升華。
筆者素來酷愛史學,對那段紅色歷程自然是耳熟能詳的。于是,親臨融傳統教育與風光攬勝為一體的“革命搖籃”,總想標新立異地在自然景色中探尋些象征意義的東西。正所謂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 “山川不同、風格迥異”,想來不會令人失望吧?
司空見慣了影視中的烽火狼煙、窮山惡水,沒想到眼前的井岡山竟然是峰巒疊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然而,最讓筆者感到震撼的,還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鵑,就像一望無際的紅色海洋。
作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的杜鵑,大江南北均有她的`倩影,原本不是啥稀罕物。包括地勢偏僻、氣候惡劣的少數民族區域,她也僅變換個名稱而頑強地生存著,如藏族的格桑花、蒙古族的弘吉刺花、滿族的年息花、朝鮮族的金達萊、彝族的馬櫻花、羌族的羊角花等。在筆者的家鄉,杜鵑更是舉目皆是,深山古剎的杜鵑甚至被稱作桫欏花,尊為佛花。但是,井岡山的杜鵑卻出類拔萃,別具一番風采。
在以往的印象里,杜鵑應該是屬于灌木、小喬木類植物的,而井岡山的杜鵑全部為大樹型。在五指峰下的彩虹瀑布附近乍見杜鵑“樹”時,筆者就頗覺詫異,待到筆架山“十里杜鵑林”,密密匝匝地綿亙在陡峭的峰脊上,主干直立、枝條互生,那真是高大挺拔、蔚然壯觀。通常的杜鵑都達一人多高,最高的簡直是十米有余的參天大樹,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除了枝干獨特之外,開于樹端的花朵更是堪稱一絕。細細觀賞,數朵集成總狀傘形花序,花冠恰似漏斗,花萼呈五角形,花瓣薄比綢絹,大的如同碗口,小的好像鈕扣。紅、紫、黃、白、藍等色彩繽紛、爭奇斗妍,有的一棵樹上竟能開出數種不同顏色的花朵來,難怪白居易贊美道“花中此物是西施”哦!
如果放眼遠望,不難發現面前的花海還是有個主色調的,那就是紅色。聽東道主介紹,井岡山的杜鵑品種眾多,常見的便是全國人民所熟知的映山紅,花開鮮紅;還有井岡山所特有的珍稀樹種——井岡山杜鵑,紅得有點發紫,芬芳撲鼻……正值清明時節細雨霏霏,都縱情駕馭著春光,爭先恐后地綻開紅彤彤的笑靨,顯得分外醒目和妖嬈。又仿佛燃燒的火焰、噴薄的丹霞,那真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好一派璀璨灼烘的風光!
盡情體驗著滿目紅色的視覺沖擊,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里的一個有趣情節:吳三桂為麻痹朝廷、推延撤藩,假意敬獻孝莊皇后的那株云南珍稀杜鵑“媚兒”,半紅半白的絕色倒成為其忠奸難辨的隱喻。也許這只是劇情需要的杜撰,卻并非空穴來風。看來,萬物造化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哦。
那么,井岡山杜鵑、映山紅等的象征意義就自不待言了。“杜鵑泣血”的典故感人肺腑,古時的人們可能愿意相信蜀帝杜宇關心庶民農事、死后魂化作杜鵑鳥,以致“凝成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的美麗傳說。而在當今,井岡山人、江西人、所有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中國人,都明白是數以萬計的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是革命先烈的靈魂化作姹紫嫣紅的杜鵑在井岡山上怒放。在并非我國最盛產杜鵑的地方,有這樣一段革命歷程和一種精神傳承,那便是井岡山杜鵑的魅力所在,井岡山“紅色之魂”的心靈感召啊!
記憶的強化再加之認識的深化,此番不虛一行矣!
【井岡山紅色之魂散文】相關文章:
春之魂現代詩05-24
春之芽散文11-15
秋之景散文11-15
心之隨想散文11-07
簡約之美散文11-07
人之氣度散文04-30
秋日之美散文12-05
成功之語散文11-29
春之雜感散文11-26
秋之韻散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