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作家是那些活在我們靈魂中的人散文

時間:2021-05-17 12:11:06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作家是那些活在我們靈魂中的人散文

  在這個物質構成的世界里,人類憑什么高貴?靠物質嗎?答案從來都是否定的,無論你腰纏萬貫還是富可抵國,無論你良田萬頃還是坐擁天下,終究也不過是金錢的奴隸和物質附庸罷了,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只會隨著肉體的消失而消失。而那些從高貴心靈里流淌出來的最純凈最本真最優美的聲音和文字,卻可以代代相傳,在人類靈魂的詩性地帶獲得永生。

作家是那些活在我們靈魂中的人散文

  然而,什么樣的文字才是真正打動我們靈魂的文字呢?是華麗的,還是清新的?是雄渾的,還是婉約的?說實話,雖然我從少年時代就對文學充滿了向往和熱愛,但至今仍難免感到一陣陣的茫然和失落。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形形色色的鋪天蓋地的文字,這其中有故作深沉的,有虛張聲勢的,有巧言令色的,有粉飾太平的。有的熱衷于玩弄機巧,有的沉醉于裝扮雅致,有的迷戀于肉體情色,有的深陷于世俗浮沉。這樣的文字紛紛擾擾,紛至沓來,如行云,如流水,如煙花,如戲場,大張旗鼓熱熱鬧鬧過后,終歸難免于一片亙古的寂聊。近日偶讀吾鄉先賢詩人馬長風先生的文字,卻使我仿佛不經意間感到了心靈的觸動和凈化,那平靜樸實的文字里面,實在有一顆無比高貴強大的內心世界,無比鮮活,無比生動,無比圣潔,無比感人,如靈山秀水,纖塵不染,讓我情不自禁生出高山仰止之嘆。

  精神的高貴,無法用物質來衡量,而污濁的俗世,只能更加證明其潔凈。馬長風先生一生歷經坎坷,早在硝煙彌漫的抗日戰爭時期,就主動投身到宣傳抗日的活動中,以出眾的文筆在文壇上嶄露頭角。全國解放后,正當詩人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新中國建設中時,接踵而來的政治運動卻把他打入了萬丈深淵。馬長風先生只因與胡風見過一面而受到株連,先是被列入“胡風分子”,飽受歧視,繼而被打成“右派”,并被判刑入獄十五年,從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詩人一下子跌入到生活最底層。這樣的人生遭際,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不幸,足以讓人痛徹心肺、萬念俱灰、沉淪不起。然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生活的磨難,才進一步彰顯出馬長風先生高貴的精神世界,使他的靈魂在文字中熠熠閃光,成為一盞照耀漫漫黑夜的明燈。

  1969年5月2日,馬長風先生帶著四年未滿的刑期回到原籍葉縣任店公社郭營村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改造,從此成為村里擔茅缸的義務掏大糞工,面對這件帶有帶有明顯侮辱和歧視性質的工作,請看看長風先生是怎么來用文字表達的吧:“對于擔擔挑挑,我倒不怯乎,本來我是個小文人,沒干過體力活,在監房里蹲了半年,身體變得更弱,判刑以后,去到勞改隊,猛然同別人一抬大筐大筐的土,就渾身發疼,兩個肩膀都腫了,兩條腿都先后累瘸了。經過這樣一冬脫胎換骨似的磨煉,身體才慚慚變得更強壯了,后來經過背坯和拉車運石頭,又得到艱苦的鍛煉。干這些活,為了減輕勞累,都必須走得快,久而久之,我就養成了走得快的習慣,現在擔起茅缸,當然能夠走得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在隊里擔了十多年的茅缸,竟然越來越愛干這種臟活,因為它具有很多的自主權,上工下工,干多干少,歇長歇短,都不受任何限制。如果遇到天快下雨,就趕快收工,絕對不會讓雨淋濕衣裳,還可以抽空干點家里的活,所有這些,都是比參加隊里集體勞動靈活的地方,特別是這樣單獨勞動,能夠平平靜靜、清清氣氣,在精神上不受任何外來的刺激,更是讓我熱愛它。”真不知道長風先生是以一種怎樣平靜超凡的心態來寫自己的苦難的,他寫得那么明凈,那么平和,那么坦然,居然找不出一絲一毫的怨氣,別人都不愿意干的活兒,在他的眼里卻成了寶貝。沒有一個強大靈魂的支撐,又怎樣能寫出如此脫俗的文字?

  其實長風先生的日常生活要比我們想象的艱難得多,作為那個年代的“五類分子”,他不僅沒有任何的人身自由,而且完全成為人人可以呼來喚去隨意使喚的勞動工具,不但要擔茅缸,還要看莊稼、運煤、蓋房子、拾糞等等。雖然每日奔忙不休,卻連一分錢的報酬都沒有。有一次到縣城參加宣判大會,他甚至還要厚著臉皮向兒子要兩毛錢的路費。他必須要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克服常人難以克服困境。有一年正月十六下午,隊長派他跟一個族弟拉著架子車到寶豐火車站買化肥,回來時“不料當夜下了大雪,我們吃罷干糧,喝罷開水,繳罷住店費,就離開了干店,因為土路上全是泥,我們只好拉著架子車,繞道公路上,踏著很稀的泥水,開始回家。

  我正在行走,右腳上穿的那一只布鞋忽然后半部的鞋幫脫離了鞋底,走起路來很不方便,使人非常發愁,在這寂寞冷落的公路上,唯一的辦法,只能是一方面繼續拉著空車,踏著泥水,勉勉強強地走著,一面用目光搜索著可用之物,當我發現了一長段破舊的細麻繩,真是喜歡得如獲至寶,趕快停車,把它拾起來,捆住出了問題的那只鞋的后部,趕快拉起車子,追趕已經走了好遠的水朝,可惜走了不遠,它就斷了,把我氣得咬牙切齒,火冒三丈,也只好拉著車子,勉強走著,再搜索,再發現,再停車,再捆綁,再追趕,這樣反反復復弄了好多次,到了天黑,我們很快就拉著車子走進一個燈光昏暗、人聲嘈雜的房子,只見這里投宿的五六個人都是小商小販。店里賣煙賣酒,還賣蒸饃和湯面條。當我們吃罷干糧,喝罷開水,在燈光下,走進地面潮濕的套間,我除了看看今夜要睡的木板床,就搜索可以結結實實捆綁那只破爛鞋子的東西。忽然我看見近處有一雙被遺棄的沾著一層干泥的破舊布鞋,拿起來一看,是一雙女人穿過的布鞋,到這種地步,心一橫,臉一變,管它女人鞋不女人鞋,只要它是鞋,就可以據為己有。就立坐在床沿上,穿上試試,覺得還算合適,只是稍微有點夾腳指頭。這個喜出望外的'所得,連永朝都很高興。天一亮,我們繳了住店費,我不要了那只脫幫的鞋,換上一只女人的破布鞋,把另一只破布鞋放到車子上,作為后備,我們各自拉著自己的空車高高興興地上路了。”在這段文字里,作者雖然使用了諸如“喜出望外”“高高興興”等字眼,但我們實在讀不出一點喜悅,內心深處只是無盡的凄愴和悲涼。

  把苦難的生活寫出一種歡樂的境界,將苦難寫得如此輕松隨和,沒有對苦難的深切體會,沒有從苦難中升華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絕對是辦不到的,那是需要怎樣的心理承受能力與多么圣潔的靈魂才能做得到呀。再看看長風先生為了掙一點工分從縣城里徒步三十里趕回家時的情形吧:“天空是蔚藍色的,大路是土黃色的,日頭是火辣辣的,空氣是悶熱的,在這三伏天的下午,路兩旁的高高低低的秋禾和雜草,都被日頭曬得耷拉著葉子,我看看近處,再看看遠處,連一個人也沒有,只有我一個人,戴著破草帽,不斷用破手巾擦著臉上的汗,大步流星地走著凌晨來的時候所過過的路。

  邊走邊想,如果在1957年以前,遇到這樣熱的中午,即使我光著脊梁穿著短褲躺在涼席上扇著扇子,還會嫌熱得難受哩!可是現在不同了,因為我背過坯,現在又天天在隊里擔茅缸,早就養成了走得快的習慣,所以,我現在不怕熱,也不怕走路,再加上不怕挨餓,有了這‘三不怕’,走起路來我還怕什么哩?想到這里,我順便又想,如果從身體得到鍛煉這個角度來看,我應該感謝大災大難。”曾經有位作家說過,苦難是人生的老師。我相信這是甘苦之言,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是說不出來的。然而,當我們深陷苦難面對苦難的時候,真的可以做到這樣坦蕩,這樣灑脫,這樣真誠嗎?讀著這樣的文字,怎不令人動容?既使在那樣的惡劣的環境中,在那樣飽受不公的待遇面前,長風先生仍然沒有絲毫的悲觀情緒和怨天尤人,居然還要感謝那場大災大難。這是怎樣的一顆寶貴的心靈啊!在這樣強大的心靈面前,什么樣的苦難都會黯然失色的。在馬長風先生三四萬字的回憶錄中,這樣真摯平實而又從容淡泊的文字,可以說是貫穿始終的,每一個段落,每一個細節,都讓人感動、長嘆、唏噓,進而是敬佩。

  讓我再錄一段馬先生寫自己拾糞經歷的文字吧:“說到牛屎,我們拾糞的人都希望拾到牛屎,而且越多越好。要知道一泡牛屎,往往都是二三斤,拾到一泡牛屎往往就等于一下子拾到半個多工分呀!

  牛屎這東西,在城市缺,在農村有,在東村多。東村牛多,牛屋多,拴牛場多。每個拴牛場,既然都拴的是牛,就會有牛屎,每個牛屋里的人,都常常把牛鋪里的新牛屎,通過墻上類似窗戶的小方口撂到墻外,堆在那里,而且越堆越多。在中午,在半夜,當我每次拾糞經過它們附近的時候,總是看見它們,令我眼紅,心想,如果我能擁有這么多發黃的東西,那該多好呀!然而,不論是在朗朗乾坤、毫無人影的中午,或是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的半夜,我都沒有萌生過非分的欲望,我總認為:我雖然淪落到這一步,但我還有人格,還有自尊,還有良心,所以我總是按照‘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的古訓,故意離它遠一點,一閃而過,去尋覓我心中的希望。

  以前,不論是在陰天或者有星星的深夜,只要我拾夠半籮頭糞,總是坐在街旁的石板上,掏出紙條和碎煙葉,卷一支‘兩頭停’,一面吸著,一面歇著,這時候,街道兩旁各戶的大門當然照樣關閉著,照樣聽不見狗叫,也照樣看不見一個人影,覺得格外的寂靜,我敢說,凡是這個村里睡在溫暖被窩里的人們,誰也不會想到,在這滴水成冰的深夜,竟然有一人會來到本村拾糞。

  現在不是前些天的深夜,而是有月光的深夜,我拾夠了半籮頭糞,照樣坐在街旁的石板上吸著煙休息,而且,還在百無聊賴中賞月,但我沒有聯想到李白的月亮、杜甫的月亮、蘇軾的月亮和西廂下的月亮,也沒有回憶起自己以往那個非常浪漫、非常甜蜜的月亮,我坐在這里賞月,只是覺得月亮怪明,照著我拾糞,怪美。”多么可愛的長風先生啊,難得他在如此惡劣的境遇中還有這樣一份賞月的心情。我真不知道這樣的文字是怎樣從你的心靈里流露出來的,那么純靜,那么自然,那么清亮,那么潔凈,在那樣的一場劫難過后,你為何表現得如此鎮定從容,如此淡定優雅。你使我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人有時可以被打敗的,但永遠也不可能被征服。在這個月光如水的靜夜,在一顆高貴的心靈面前,這世上所有的災難都變得蒼白無力甚至不值一提了。那高掛中天皎潔如洗的月亮,分明就是你純美心靈的最好寫照。

  誠然,在現實生活中,精神高貴的人也許是身份低下無足輕重的,窮困潦倒的和與世無爭的,形而下的生存智慧并非他們之所擅長,甚至還會因此成為人們嘲弄戲耍的對像。然而,這些卻絲毫不能影響其骨子里的高貴,越是經過歲月的磨難越是能夠歷久彌香。說來慚愧,我與馬長風先生只見過一面,那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此前,我雖然也曾多次從朋友那里聽到過他的名字,渴望一晤,但世事紛紜,總是無緣,直到他病重到市里就診時,經過黎筠介紹,我們才在病房里匆匆相見。寒喧幾句后,當時看他神情倦怠,就知趣地告辭出來。誰知一別竟成永訣,數日后當我再向黎筠打電話詢問先生病情時,先生已經闔然離世了。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留給我一個深深的遺憾。

  近日閱讀《長風文選》,感嘆唏噓之余,總有悔之無及之嘆。追思懷遠,坐臥難奈,于是抽暇約三五好友頂著烈日一路尋尋覓覓來到葉縣任店鎮郭營村,在當地村民的熱情帶領下找到了馬長風先生的故居。因為馬先生平反后舉家遷入縣城居住,原來的院子久不住人,呈現出一派荒涼破敗景像,斷垣殘壁,雜草叢生,那破舊的門框上,還貼著陳年的春聯,那斷垣殘窗下,還靠著一張馬長風先生生前睡過的舊繩床。睹物思人,往事歷歷,故園雖在,斯人已遠,無論如何都讓人難以釋懷。但長風先生的精神是永遠不會離去的,物質易朽,精神永存,我相信他那些在痛苦和磨難中淘洗出來的文字,自有一種神奇的生命,在這悠悠遠遠的天地之間,如圣水,如明月,如清風,足以蕩滌這塵世的腥臭污穢和卑劣貪婪,散發出人類本應具有的高貴之光,并引領無數后來的人們,在物欲掙扎的靈魂中去尋找詩性的芬芳。

【作家是那些活在我們靈魂中的人散文】相關文章:

靈魂之戀散文11-11

流亡的靈魂散文11-09

那地方那些花兒|散文11-19

那些希冀的等待散文04-29

活在故事中的老兵愛國詩歌08-30

高三的那些回憶散文11-03

洗城的人散文11-17

賣花的人散文11-14

寫詩的人散文11-27

那些年,我們一同的日記03-25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不卡 | 小草在线影院婷婷亚洲 | 青青国国产视在线播放观看91 | 又大又黄又爽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天堂网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