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想當然散文
想當然,可以有很多種理解,但其基本意思是不根據客觀實際而進行的主觀臆斷。“想當然”的心態很容易誤事。
把“想當然”換一種說法就是“應該如何如何”,或者“按理說會怎么樣”,等等。這些判斷都不是建立在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經過詳細觀察和認真判斷后得出的結論,而只是個人的一廂情愿。如此,屢屢收獲失望也就不足為奇了。
筆者空閑時喜歡在網上下下圍棋,下圍棋當然勝負都有,總結一下,輸的時候總是想當然居多,走一步棋認為對方會跟著自己的思路走,結果卻不是那么回事;勝的時候都是考慮得細致一些,把種種變化、種種可能都盡量的計算到。這一點也適用于做事吧。
我們發現,教育問題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父母一方的“想當然”,認為自己平時付出了很多,孩子就應該聽話、應該好學上進,等等;這種想當然忽略了孩子身心成長、發展所必須的氛圍、環境、動機,比如父母自己喜歡娛樂,家庭氛圍就比較散漫,孩子無法在其中集中注意力;比如父母自己做事就欠認真,孩子于是也潛移默化的學會偷懶;比如父母自己就沒有正視現實,孩子也就會在玩樂中逃避……如此種種,都不能不說是想當然的害處。
我們發現,感情問題中,失望的一方總是想當然居多,認為自己魅力多多,認為自己用心良苦,對方卻往往不領情;這不能不說想當然的一方忽略了感情中最重要的.“互有感覺”問題。再用心、再優秀,如果氣味不相投,如果一方感覺不開心,那就說明彼此不適合,再努力也是白費,不如各自重新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快樂。
我們發現,日常生活中,喜歡怨天尤人者也是想當然的天才,總是認為應該如何如何,一旦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值就會心理失衡,從而牢騷滿腹、心態扭曲。生活是一個綜合工程,需要在做人、做事上都要考慮周全、努力到位才行,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導致事與愿違。所以,與其抱怨,何如冷靜下來總結、提高?
其實,想當然是孩子們的專利。他們往往想當然的認為世界是安全的,于是家長們就要教他們遠離電器、火,在馬路上學會遵守交通規則,學會不輕信陌生人,學會自我保護;可以這樣說,離想當然越遠,就越成熟;想當然越多,就越幼稚。
想當然讓我們多了后悔、多了失望、多了憤怒;事前周密的思考問題、事中謹慎的去做好每一個環節,則必然能夠減少徒勞無功的負面情緒;這或許也就是民間所謂“丑話說在前頭”、“再親近的人借錢也要留證據”、“幫助他人也要注意技巧、防止被訛詐”等等的意義所在了。
【也說想當然散文】相關文章:
說網事散文欣賞11-05
挫折也很美麗散文11-27
寂寞也美麗初中散文02-02
堪折也不折散文11-15
時間也多物,空間也多知散文11-27
父愛也能如此細膩敘事散文11-20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散文11-08
其實一個人也挺好散文04-29
即使也造句09-14
不僅也造句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