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石偶得的散文
一
近來,迷上了撿石頭,且愈來愈上癮,每天吃過午飯,顧不得天熱,放下碗即去撿石頭,荒草灘,野草地,路邊渠邊,溝溝坎坎,上高沿低,泥里水里,低頭彎腰,搜尋翻騰,雖然鞋里灌了水,褲腿沾了泥,臉上手上沾上了泥漿,卻不嫌不顧,樂此不疲,偶遇好石,獨自笑出聲來,以致被人認作瘋子。
撿石歸來,洗去石上的泥污,拿在手里,翻來覆去打量端詳,根據石頭的形狀姿態、圖案花紋等情狀而因勢象形,揣摩會意,然后定義取名,再以簡約的文字描繪注釋,再然后拍成照片,發到朋友圈,倘若能夠獲得三兩個親朋好友的贊賞評論,則沾沾自喜心滿意足矣!
二
自退休以后,工作量減少,活動量減少,懶散放逸,無拘無束,坐的時間多,動的時間少,忽一日覺得不舒,去醫院檢查:血糖偏高,于是吃藥控制,自今已有六七年了。自撿石以來,幾次查血糖,明顯得到了改善,兩月內四次測查,血糖都在6.1以下。竊以為,這個結果,是撿石以外的收獲。不僅收獲了奇石美石,同時也收獲了健康和快樂。
我真切地悟到:撿石,就是一條鞭子,抽打著你去活動鍛煉;撿石,就是一劑藥,治療你身體的毛;撿石,讓你在演一幕喜劇小品,惹你歡樂高興;撿石,更是一種積累,一份沉甸甸的積累。
至今,我已經撿了很多的石頭,有友就跟我開玩笑:“你怕都能撿一車石頭了吧,當心把樓壓塌了啊!”我告訴他:“別擔心,到現在,稱心如意的只有十幾塊呢!”
三
這撿石可是一門學問呢!
玄了吧?撿石頭還能是一門學問?不就是閑的沒事干解悶消煩的事兒嘛,這里面還能有什么學問?嗨,你別看撿石這點破事兒,這其中大有學問!明明是一塊好的讓人眼光發直的寶貝石頭,可被你拿在手上看一眼,然后隨手當廢物給扔了,你能說這里面沒學問?這里我舉一個例子:幾個小學生見我在石灘上低頭彎腰,東張西望,翻翻騰騰,他們好奇地問:“爺爺,你找啥?”我說:“尋找好看的石頭!彼麄兟犝f,立時也來了興趣,也唧唧咋咋地撿好看的石頭。孩子們眼尖,腿快,那速度,豈是我能夠比擬的?我看見一個孩子撿起一塊比拳頭稍大點的石頭,圓圓的,扁扁的,顏色灰灰黃黃、淺淺淡淡,咋一看,沒啥看頭。不過,這塊石頭的半個邊沿上卻鑲著一道顯亮的白色條帶,一頭粗,一頭細,由粗到細漸漸收縮,粗的這頭還將頭稍稍抬起,繞石頭的邊沿纏著。那孩子只看了一眼就扔了,我走過去撿起石頭,下細一看,大吃一驚:這不就是活靈活現的一條白蛇嗎?你看,就在蛇眼應處的位置上,恰好有一顆圓圓的黑點,而且正在憤怒地瞪著,蛇的頭昂著,嘴微張著,好似正在斥責畫面以外的什么?吹竭@里,我叫來那個孩子,跟他講《白蛇傳》的故事,給他講這塊石頭上畫面的內涵:法海和尚用金缽(就是石頭上灰灰黃黃的部分)罩住了白素貞,使她只得顯出了原形,成了這條白蛇,法海和尚還要將白蛇收進金缽里,壓在雷峰塔下面,白素貞不屈不服,正在憤怒的斥責法海,石頭上的這個畫面,就是《白蛇傳》故事的一個斷面,是很生動形象的,你別扔,拿回去收藏著。那孩子卻說:“爺爺愛,就拿去,我不要!”孩子還小,未能完全理解,他不要,我就當成寶貝收藏了。我想說,要能夠讀懂石頭畫面的含義,是需要歷史、地理、自然、天文、人文、科學等等包羅萬象的文化知識,沒有文化知識,就讀不懂石頭上形象或抽象的畫面。
我還撿到了一塊又扁又平的石頭,石面上紛紛亂亂的有許多紫紅色的長條兒,咋一看沒有半點兒情況,正當我要隨手扔掉時,忽然覺得那些紫紅色的長條兒像什么?對了,它們很像魚,像歡蹦亂跳的魚!擁擁擠擠,稠稠密密,再想起《洪湖水浪打浪》那首歌里的詞兒:清早船兒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倉。對!這不正是起網時的景象嗎?想到這里,這塊沒樣沒況的石頭,立時成為了寶貝,我還為它配上也可以叫做詩的幾句話:《魚躍》一網撒出去,撒的是勤勞,撒的是希望,收網時節,滿網魚躍,滿船喜悅,誰說石頭是僵的、硬的、不動的.,看這些魚兒,姿態各異,歡蹦亂跳。
我將它發到朋友圈里,得到了許多點贊和好評,我竊竊自喜,甚感自豪!
四
撿石,可以加深對藝術創作的理解呢。
按說,撿石頭與藝術創作,簡直是八竿子也打不著、挨不上的事兒。不過,根據我的體會,這二者之間還是能夠聯系得上的,而且還是能夠緊密聯系得上的。平時我們就說,對比是創作的一種重要手法,對比愈強烈,效果則愈好。就我而言,這理論是知道的,也是熟悉的,但理解得卻并不深透。通過多日的撿石活動,通過對石頭上花紋圖案的鑒賞,我這才真正深切地認識理解了對比手法的用途及其重要性,顏色的反差愈大,則對比愈強烈,效果愈好。這些在書上只是文字說教,而在撿石中則是活脫脫的就擺在我的面前,我這才想起,怪不得許多楹聯和牌匾都采用黑底色、燙金字,那就是為了突出色彩的反差,從而產生出強烈的對比。我曾經撿到一塊石頭,黑底白花,反差極大,效果強烈,給我以極大的視覺沖擊力。
無獨有偶,我還撿到過一塊很小很小的石子,只有核桃那么大點兒,但由于顏色對比強烈,反差極大,引人注目。畫面上,一只小鹿安然臥著,它仿佛是聽見了什么動靜,受到什么驚嚇,機警地探起頭來,它豎起耳朵,睜大驚恐的眼睛,全神貫注地望著前方,它雖然還躺臥著,但分明已經在做著站起來的準備。由于是黑底色,所以小鹿那金黃色的身形就特別顯眼,神態也顯得特別生動。這便是強烈對比所產生的效果。于是我想,我搞創作,特別是戲劇創作,一定要注意對比強烈反差大,因為戲劇講究的就是矛盾沖突,矛盾愈尖銳,沖突愈強烈,戲劇就愈引人入勝,四平八穩、無波無瀾的戲劇,是抓不住觀眾眼球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石頭上圖案花紋的反差對比,使我深深感受到它獨特的魅力。我想,在我以后的戲曲創作中,將自覺應用反差對比法,創作出來的作品定會有一個大的起色的!
【撿石偶得的散文】相關文章:
夜得深沉,漂泊得徹底散文欣賞11-12
三生石上散文11-08
三生石上情緣幾世散文05-03
遭際不偶的成語解釋01-12
《回鄉偶書》的古詩鑒賞01-21
《偶題》古詩賞析01-28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散文11-20
唐宋散文《祭石曼卿文》教案設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