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假日之旅散文
“十一”長假的來臨,也正是中國北方最浪漫的季節,秋的顏色愈加濃重,五光十色的美景,吸引著你,讓你的心為之而躁動。
我與妻的“十一”長假,在心里不知道編程了多少遍,都不想錯過這個尋秋、戀秋、感懷,觀賞祖國浪漫山川的最佳時節。當然了,在我們的心里,最佳的方案就是自駕出行,去觀賞楓葉美景。為了考慮季節和能觀賞到紅葉等多方面因素,我們盡量選擇了假日的最后三天。10月5日凌晨,把車當作我們的家,開始了我們夫妻二人的浪漫之旅。
浪漫楓情——楓林谷
“楓林映清泉,綠樹掩幽谷”,遼寧東部山區桓仁滿族自治縣南部有一處集 “森林、溪水、氧吧、楓葉”的休閑度假旅游景區——楓林谷森林公園,這是我們出行的第一站。400多公里的高速路程,行駛近5個小時,我們帶著濃郁的興致,于10點左右,來到了楓林谷景區。景區的山門壯觀而別致,呈“谷”字型,“楓林谷”三個紅色大字鑲嵌在上面。走進山門,一塊巨石上面雕刻著“中國森林氧吧”幾個綠色的名人題字,開始了楓林谷的文化之旅。
沿著峽谷依山勢而修的濱水棧道和石板棧道相間,蜿蜒地伸向峽谷密林,這是九曲峽景區。峽谷四周崖壁上遍布楓樹、柞樹,是溪流與紅葉相互映襯的景觀游覽帶,也是楓林谷景區的核心游覽區之一。此時,正是秋季枯水季節,但景區采取分段蓄水的方式,讓游人依然能看到穿梭于嶙峋奇石而奔流的溪水。溪水沖過錯落的大小卵石,激起白色的水花,載著漂浮在水面上的落葉流向遠方。秋水石白,讓人感受到秋的清澈、秋的深邃、秋的靜謐和秋的傷懷。除此層層疊水的優美,還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瀑布,襯托峭壁紅楓,更讓人贊嘆不已。
峽谷之內修建了許多觀景木臺、觀景小橋、木屋、樹屋等景觀,相互連接,使峽谷的景致美不勝收。置身在峽谷之內,仿佛人在畫廊,一樹一石,一水一葉,吊橋悠悠,驚險刺激。谷內名貴樹種、各種奇石題字題詞,加上古樹參天、抗聯遺址等景點幾十處,讓你目不暇接。
此時峽谷內的楓葉,正是由綠轉紅的時期,因為今年的霜期晚一些,加上谷內避風,還不是楓葉最紅的時候,但紅綠黃相間,卻別有一番風采,讓人感受到楓葉的活力。那綠蔭之處,剎那間伸出一樹紅葉,似彩蝶在綠叢中飛舞,似鮮艷的彩帶,飄逸在青山綠樹的腰間,更顯其楓的嫣紅、青山綠樹的滴翠。
透過那一樹樹如丹的紅葉仰望,背景是藍天白云,楓葉紅的透亮、紅的瀟灑、紅的靈氣,讓人貪戀、讓人動情。那紅黃綠褐染成的山巒,如一幅重重的油彩畫鑲嵌在藍天白云上,真是一幅絕美的畫卷。
一處九曲疊瀑從高處而下,開啟了景區險峻而奇美的境地。我們開始沿著懸掛在峭壁上的棧道,向“紅楓頂”攀援。成“之”字型的棧道云梯,曲曲折折,陡峭驚險,回首讓人眼暈,兩側都是懸崖峭壁,森林茂密,遮天蔽日,真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站在云梯般的棧道上,仿佛人掛在空中一樣。每攀爬一段“云梯”,都會有一個緩步臺,供游人稍作喘息,同時緩步臺也是觀景臺。這時,每攀高一段,就會有不同的景色,最讓人稱奇的是生長在峭壁上的楓樹,不僅僅是它頑強的生命力讓人稱奇、讓人贊嘆,更有它此時紅透了的紅葉,點綴得奇峰怪石有了生命力。紅葉或如藤條抓牢在石壁上,網狀般罩住了一方石面;或如彩練,攔腰鎖住獨立突兀的巨石;或如火苗,燃燒閃耀在石縫間;或如火炬,被峭壁高高擎起。
越往高處攀援,楓樹越加紅透,終于攀上了景區的最高峰——紅楓頂。站在紅楓頂向遠處望去,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山山相連,層層疊疊,或清晰、或朦朧;近處楓染山巒,多姿多彩,浪漫深情。我與妻流連在楓林中,遲遲不肯下山,在楓林里、在巖石邊,我們互拍或自拍,留下美好的瞬間。此時,多想納滿山的楓情燃燒我心中的激情;多想攬進處處的美景于心,抒發我浪漫的情懷……
天色近晚,我們戀戀不舍地沿著下山的云梯棧道下山了,一路依然是賞不盡的美景。
重游五女山
住宿在桓仁縣城,第二天我們的第二站是游五女山和桓龍湖。
五女山我八年前跟同事來過,要不是妻沒有來過,這一站不是我的選擇,但為了妻(其實,我的旅游出行一半是為了妻)這一景點選擇了。
從桓仁縣城到五女山很近,開車十幾分鐘就到了山下的停車場。到了這里我才感覺,雖然來過,但還是很陌生。以前我們是直接開車到半山腰,然后就登山。這次不一樣了,警察同志把我們遠遠的引導到離山挺遠的停車場,然后購票,穿過一座三層樓高的似古代城墻一樣的建筑。原來這是一座博物館,里面設置了幾個展室,分別從五女山的起源,到高句麗民族在此建都城,直到后來高句麗王朝的滅亡,以及后來的大量考古發現的各種遺址,器皿等。博物館中有史料,有實物,有蠟像,讓人對五女山的歷史有所了解。無疑,這是一處歷史文化與現代自然景觀相交融的景點。
據史料載,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北扶余王子朱蒙因宮廷之爭逃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麗第一都城,史稱紇升骨城。修建城廓,建立高句麗國,此山為高句麗開國都城。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阿哈出(李成善)之孫,釋家奴之子,建州女真第三代首領李滿柱進軍遼寧時,居于此山城的南麓甕村。其后,五女山城一直是建州女真的防守駐地。出土的大量文物佐證,此山城在唐、遼、金、元、明等朝代均曾駐兵或有部族聚居。
五女山遠遠望去,像一個巨大的豆腐塊,風光綺麗,突兀雄偉,巍峨壯觀,懸崖絕壁,險峻奇秀。
相傳古時候有五女在山上屯兵,山因此而得名。后傳有五位仙女下凡,為民除害,人們在山上修五女廟以示懷念。迄今廟址尚存。
穿過博物館乘景區大巴車向五女山駛去,大約二十來分鐘,到五女山城山腳下。拾級而上,來到“十八盤”。
如今的“十八盤”與我曾經的記憶顯然大不一樣,進行了重新的修繕。這是一條登上五女山的“通天路”,陡峭的石階,讓人眼暈,雖說半個小時可以登上山頂,但那也得有相當的體力。我與妻沿著環繞十八盤緩坡路攀登,將近四五十分鐘,才登上山頂。山頂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草木茂盛。滿山的楓樹,大多呈現橙黃色,巨大的古楓得有上百年的歷史,依然煥發著青春。站在東端峰巔,遙望遼寧省最大的水庫——桓龍湖,如一條舞動的巨龍,煙波浩渺,云天山水,渾然一體,桓仁鎮如一幅畫卷,盡收眼底。
如今的五女山頂,開發出了許多景點,云海松濤、姊妹橋、結義松、迎客松、五女墳、五女松、南天門等景點。奇峰怪石,林海松濤,幽靜秀雅,風光旖旎。原遼寧省副省長林聲曾為五女山寫過一首詩:“霜重險峰紫,葉落滿坡紅;松抱一線月,云繞五女城!闭谴藭r五女山的寫照。
開發的歷史遺址依然保存完好,游歷每一處遺址,都仿佛回顧著一卷卷的歷史,為一個民族的興衰而嘆惋,為一段歷史而銘刻心底。祖國的大好河山歷史演變,正是一個中華民族崛起的歷史鑒證。
飽覽了五女山的歷史和自然風光之后,我們沿著南門的下山路下山。這也是近年開發的一條新的路徑,一直來到南門的停車場,轉乘大巴車到桓龍湖,乘游船游覽桓龍湖。
山下渾江水庫——桓龍湖,在陽光的照射下,碧綠的湖水泛起鱗鱗細浪,映出片片絢麗彩霞。四周遠近山峰,早已染上了秋色,五彩斑斕。山峰倒映在湖水里,讓湖水隨著山的顏色,忽而變綠、忽而變黃、忽而變紅、忽而彩色斑斕。游船上彩旗飛揚,游客歡歌笑語。湖中的萬樂島像一塊翡翠,鑲嵌在藍天下碧水中。雖然沒有登島,但臨近萬樂島,島上高聳的佛像清晰可見,景色依然絢麗。
在五女山莊用餐后,一路欣賞著美景,我們向新的目的地出發了。
靜美的小山村
下午3點多鐘,來到了天橋溝附近。一個很美的小山村,從車的右車窗映進我的眼簾。與妻商量一下,決定在此住下。
這是一個靜美的小山村,能在小山村住一住,體驗一下這里的生活,也是我一直的向往。
一條寬闊而淺淺的河,在村頭流過,村頭的.橋邊立著一塊石碑,上書“黎明村”。
一位大爺在進村的橋邊攔住了我們,介紹我們去他家住宿。
走進小山村,清一色的尖頂磚瓦房,紅磚褐瓦,白色的屋檐和梁柱,別致而有特色,一看就是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的,整齊的房屋、整齊的街道,包括院落和倉房都是一致的。
來到房東大爺的家里看看環境,也是非常干凈,室內也收拾得整整齊齊的,講下價格一百元一個房間,也不貴。房間很寬敞,一鋪火炕能住下五、六個人,地下一張大床能住兩個人。房東大爺說:“你們隨便住”!
安排住下后,我和妻好奇地在村里隨便轉轉,到處都是美景。村子的北面是一做宏偉的樓牌,上書“參仙源”三個大字,走近樓牌,原來是一個酒廠的大門。保安出來攔住我們不讓進到廠區,但從外面看,里面依山修建的景致十分優美,很遺憾只能在外面參觀一下了。
村里的街道整潔、肅靜,整個村看不到一個年輕人,只能偶爾看到幾個上了年紀的老人。
跟房東大爺聊上一聊,這才知道這個小山村,屬于寬甸滿族自治縣雙山子鎮,村里共有54戶人家。原來也是一個落后的小山村,2008年前,村里原來的一個姓于的隊長,辭職去北京搞房地產開發,掙到錢后回到村里,買下了全村的山地種植人參,建起了人參酒酒廠,并出錢把全村的房屋,統一給翻建成現在樣子。2008年全村村民統一搬進了新房。為了解決村民的燒柴問題,每家每戶每年給一車木絆子供燒柴。村里的青壯年愿意去酒廠打工的,都進了酒場打工,還有一部分去了附近的天橋溝景區打工,家里剩下的就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了。難怪我走進村里看不到一個年輕人呢。
小山村環境優美清靜,四面環山。坐在房東大爺的炕上,對面窗戶正對著大山,山上五彩斑斕的景色坐在炕上就可以一覽無余。村里54戶人家,有兩戶開小超市,有兩戶人家開農家小吃,雖然深居深山,菜還是比較全。
晚飯我和妻沒有在農家小吃吃飯,我們選擇在房東大爺家自己做吃。開始,妻跟我說:“在家經常做飯吃,到外面了還自己做吃干嘛,到小吃部吃點省事兒算了”。我說:“在家經常做飯吃,那是過日子;現在自己做吃,那是生活情趣,感覺不一樣的”。房東院子里長著水靈的大白菜,我們拔了一棵,燉點粉條,炒了一個紅磨土豆片,食材房東有,紅磨在小超市買。雖然簡單點,但心里卻有無窮的樂趣,這頓飯,我們吃的比哪頓都香。
太陽落山了,夜幕也降臨了這個美麗的小山村,村里家家戶戶都升起了炊煙,一股久違的柴草的煙味在村里彌漫,讓我的心情也隨著裊裊的炊煙,慢慢彌散,慢慢升騰,仿佛至若人間仙境一般。村里的人開始慢慢多了起來,這是打工的人們回來了。村民們主動跟我這個外地人打招呼,并熱情地回答著我的一些問題,讓我感到了這個小山村人們的淳樸。
清亮的公雞打鳴聲把我從清晨中叫醒,多少年了,沒有聽到這樣的雞叫聲了。一聲雞叫引起了全村公雞的配合,此起彼伏,這無疑是我聽到的最美妙的音樂,最美妙的天籟之聲。棲住在小山村,享受著山村靜美的熏陶,贊嘆于姓老板富了不忘鄉里的美德,同時,也在心中默默地祝愿這個小山村,像它的名字一樣,在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大道上,披著黎明的曙光,走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美好未來。
北方第一紅葉——天橋溝
天橋溝森林公園,這是我們這次旅行編程的最后一站,也是最美的一站。
天橋溝國家森林公園,座落在寬甸縣西北邊緣,林區面積40平方公里,森林公園面積10平方公里。據介紹,全區內山峰俊秀,奇石林立,古樹參天,溪流潺潺,泰山的巍峨、黃山的俊秀、張家界的神秘……幾乎我國所有的名山在這里都能尋到它們的縮影,具有“奇、特、俊、險”的景色特點,素有關外“小廬山”之美譽。
這里曾是著名抗日英雄揚靖宇將軍戰斗過的地方,他曾以天橋溝為根據地,建立了東北第一個紅色革命政權——四平鄉人民政府,如今這些遺址依然存在,成了紅色傳統教育的基地。經過幾年來的開發建設,天橋溝國家森林公園已經初具規模。要想把景區全部游覽下來得兩天的時間,這還得是按不間斷地行走計算。
因為時間和體力的關系,我們只能游覽紅楓谷景區了。這是一條沿著山谷兩側而修建的雙向棧道。
進入景區,讓你的心立刻隨著奇山美景而震顫。寬闊的深潭倒影著五彩的山巒,靜靜的倒影迷倒了你的心智,似乎是兩座山的對折。幾只雪白的鵝,在水面戲嬉,劃破了靜靜的水面,讓山的倒影動了起來;是水舞動了山,還是山攪動了水?是人的心在激蕩。
這里的楓葉正濃,紅的似霞,黃的如橘。那紅綠黃三色的交織,鋪天蓋地,把你淹沒在楓的世界里。我們來得早,靜靜的棧道,風靜楓清,兩側的楓葉把棧道搭成了畫廊,行走在里面,如同人在畫中游。
高高拱起的獨拱鵲橋,與妻牽手走在上面,楓樹遮掩了橋面,楓葉輕撫著面頰,演繹著人間的浪漫。這時景區里想起了《梁柱》的輕音樂,讓你這種浪漫的情懷更加得以詮釋,得以演繹,心中的愛在慢慢升騰,那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情懷彌漫著整個心靈。
溪流汩汩,怪石突出,滿谷的溪流響聲不絕于耳,演奏著片片楓葉情的浪漫曲調,飄向了山谷,飄向了山頂,在整個景區奏起了交響的樂曲。
紅楓潭高聳的石壁,頂上紅楓峭立,石壁的罅隙紅楓一枝獨俏。潭深水清,流向潭外,形成了幾米高的落差瀑布,絕美絕倫。
那高高的夫妻樹,同根同脈,如同夫妻兩個人一條心,牽手走過坎坷,走過困境,如今正深深扎根在愛的土壤里,煥發著年輕的精神,共同撐起了美好的世界。
那巨大的蘑菇石,像一顆巨大的蘑菇,生長在峽谷中,尖尖的石頸支撐起如傘蓋般的巨石,穩穩地立在谷中,讓人稱奇。濃密的楓樹長滿了蘑菇石的上面,遠遠看去,如同毛茸茸的蘑菇的絨毛。
雙松飛瀑、金雞峰等無數景點,讓你隨著游覽的深入,無不發出內心的贊嘆。
絕美的天橋溝,不愧為北方的第一紅葉,這里的楓樹古樹參天,楓情萬種。想那高處景區,定會醉美人間。
【浪漫的假日之旅散文】相關文章:
浪漫夏夜散文02-02
貴州天河潭之旅散文11-15
三亞之旅散文05-02
遠方之旅的作文04-13
愉快的新西蘭之旅作文03-07
《奇妙的時光之旅》的臺詞10-30
夏威夷之旅作文03-07
《孤獨之旅》說課稿11-23
踏上氣象之旅01-18
難忘的研學之旅作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