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與荷的散文
在我居住的小區里,有一座人造的水池。水池清潔得一塵不染,很精致,也很漂亮。水池呈月牙形,水池的一端立著一座假山,有流水從山頂分成幾綹汩汩落下,在突出的山石上濺出許多的霧氣,遙遙望去,宛若仙山。潺潺流水匯進山腳下的水池里,舒緩地流向月牙池的另一端;另一端有個暗井,水通過暗井又回到山腳。那假山內部原本是空的,布置著一臺水泵;水泵把水抽上山頂,池塘里的水便活了起來。池塘很淺,看得清在卵石的背景下,逍遙的紅魚、黃魚和金色的魚;池壁上裝有彩燈,夜里看去,更加富麗輝煌,和書里描繪的仙境相差無幾。在月牙池的最寬處,又栽種了一些荷葉,三三兩兩地或高踞水面,或潛伏于水下;還有幾朵荷花,在昂揚的荷莖上盛開著,卻終年也沒結出一個蓬。后來才聽人說,那荷與山一樣,也是假的。
晚飯后,常和妻攜手在水池周圍散步。妻說,這水池比山野里的池塘要好看,卻沒有山野里的池塘有生趣。經妻這樣一提醒,自然就想起了小時候我家后面不遠處的一塊荷塘了。
荷塘不大,圍著荷塘走一遭,也就十來分鐘的路程。塘里也有魚,很小,是黑色的,習慣成群結隊地游著。那些不到一寸長的小魚,常常靜靜地懸停在水中,遇到驚嚇,立即倐地向前一躥,魚們便亂哄哄地向深處逃去,失了蹤跡。它們不如月牙塘里的魚鮮艷,卻比那些彩魚生動活潑。在春天的時候,荷塘是極安靜的,水下水草藤蔓上的紋理也清晰可辨,常有蝌蚪成群結隊搖擺其間。到了五月下旬,荷塘里會突然冒出一片卷成梭狀的荷葉來,沒幾天功夫,無數的綠葉便伏在水面,鋪展開來,它們托舉著清新的荷香,往四處敷衍開去。然后,隨著第一朵蓮花含苞挺立,其余的也紛紛響應,一唱百合,滿塘盡是粉白和粉紅的荷花了。
或許那時我還混沌未開,或者年復一年地看著荷花瓣落蓬出,應了一位詩人“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的詩句,竟然沒看出荷的好來;直到在課本里讀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才明白,簡陋寒酸的野塘也是經得住審美的。于是,夜里就常常以先生為榜樣,背著手去看荷塘四周的樹的剪影,去尋找風過荷塘,荷葉上簌簌遠去的“碧痕”。再后來讀了周敦頤的《愛蓮說》才知道,荷花不僅僅像“剛出浴的美人”,竟然還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行,就為自己過去看見荷花就想到蓮蓬的滋味而羞愧不已了。那時,我就在那個荷塘邊,對自己說:將來我有了孩子,一定要早點兒把荷花的道理說給他聽。
可是,這個愿望并未如愿,在我還是一個大孩子的時候,這座荷塘便為我所不知的原因填埋了。
填埋荷塘的時候正是仲夏時節,碧綠的荷葉早已擁擠地占據了水面,而荷花只有含羞待放的零星幾枝,跳躍在綠葉之上,尚未形成燎原之勢。我站在荷塘邊,看著一車車的磚渣泥塊各類垃圾嘩啦啦地投入塘中,濺起一片煙塵。池塘在一尺一寸的淪陷,污濁的空氣最終占據了上風,原有的荷香被驅散得銷聲匿跡,無影無蹤。塘底的淤泥怒氣地咕嚕咕嚕吐出渾濁的水泡,像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頭,咆哮著傳播它的憤怒。荷葉破了,圓潤的葉面裂開了一條條口子,甚至直接被洞穿;被打入水中的荷葉有些竟能再次頑強地浮出來,渾濁的淚水就在傷痕累累的葉面上顫抖,承受著家園被毀的痛苦。磚渣們抱成團地向荷花狠狠地砸下去,而荷花們在狂風驟雨般的打擊下一次次高傲地彈起來,挺立起來。她嬌柔的身軀化成颯爽英姿,勇敢地阻擊著這殘暴的雷雨,她的瓣向下折斷了,失去了往日的嬌艷;她的蕊滿是灰塵,尚未成形的蓮子暴露在了塵土飛揚的戰爭里。是的,這是一場戰爭,一場保衛家園的戰爭,一場追求生存權力的戰爭。在這樣一場不對等的戰爭里,它們的失敗是必然的;它們同氣連枝的反抗雖然是如此的無力,可它們的血性卻被證明得一覽無疑。這是荷塘最具意義的抗爭了,在這里,我也第一次領悟了淤泥的執拗、荷葉的倔強、荷花的剛烈,對于淤泥與荷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認識。
泥土無論黃白紅黑,皆是萬物之本;無論肥沃貧瘠,無不厚德載物。泥土是高貴的,在不少的影視作品和書本里都描繪了無奈的游子在告別家鄉父老的時候,不忘記帶走一捧生養過他的熱土。在史書里,也記載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莊稼人把一捧泥土送給流亡途中的重耳的時候,重耳感動了,在他的眼里,這把泥土是上天所賜,是他復國的征兆,是天女撒下的理想的花瓣;是國家和王權的象征。泥土也是神圣的,古往今來,數不清的英雄兒女,血染黃土,葬身于它的懷抱,化作河流山川;因此寸土之歧,我們每每錙銖必較。泥土也是樸實的,它默默地履行著上天賦予的蘊育生命、維護生命的神圣職責,不怒不慍,無怨無悔。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擔糧,它誠實信用,從不居功自傲,從不張揚炫耀;它不計得失,無私奉獻。《國語·鄭語》稱贊它: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與金雜可淘銅鐵,與木雜可成棟梁,與水雜可得陶,與火雜可生瓷。它包羅萬象,又抱誠守真。
河塘中的淤泥便是泥土中一個優秀的種類,它具有泥土所具有的所有優良品質,而且它比其它種類的泥土更內斂、更深邃。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大量無機營養成分的淤泥是這樣一種泥土,它深居簡出,卻不離群索居,絕大部分時間都默默地沉在水底,安靜地吸收磷酸、銨、鉀等離子,又源源不斷地向水中供應氮、磷、鉀等養料,不僅養育著水塘里的魚類及浮游生物,也滋養著蓮藕。在幽暗的水底,淤泥像偉大的孕婦精心地孕育著蓮藕,不間斷地給種藕以養分,使它們在自己的身體里萌芽、抽鞭;它又像是一位堅韌賢良的母親,一路呵護著蓮藕開花、結果、直到拔節成藕。我們的父母何嘗不就像水下的淤泥那樣,不求回報、時時刻刻、默默無聞地扶持著我們,給予我們旺盛的生命,給予我們盛開的力量,給予我們蓬勃的勇氣呢。
可是,淤泥因為長相的丑陋,氣味的異常,被人所詬病、所鄙視,甚至粗暴地把它和荷花對立起來,加以貶損。千百年來,贊美謳歌荷花的詩篇車載斗量,誰曾夸過淤泥的一句好,為什么我們對淤泥如此的不公呢。但是,淤泥卻從來不以為意,依舊含垢忍辱、顧大局識大體,一如既往地平衡著水塘的生態環境,依然甘之如飴地培養著它的荷花女兒。這是什么樣的胸襟啊,只有這樣的母親,才能撫育出冰清玉潔,風姿綽約,卓立不凡,堅貞不屈的女兒;荷花就是淤泥的女兒,是淤泥的精靈,是淤泥最平凡的傳奇。“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高踞水面,欣欣向榮的荷花也是如此,她從來就沒有過嫌棄淤泥的想法,她知道,她所獲得的一切贊譽,都來自于她腳下那片肥沃的淤泥;因此,當她的青春消失在光陰里的時候,她毅然褪去華麗的衣裳,欣然結出樸實的蓮蓬,漂浮在清漣的水面,與陽光、空氣一一告別,她要感謝陽光的照耀,她要感謝風露的滋潤;然后,她依依不舍地浸入水中,慢慢地沉入塘地,回到她母親的'懷里,成為淤泥的一份子。她來自于淤泥,最終又回歸于淤泥;荷花,雖敗猶存。我們知道,雞窩里能飛出金鳳凰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可是,讓鳳凰回到雞窩里是件更難的事情。從這樣的層面來看,荷花比鳳凰要高潔無數倍。
我們離不開土地,我們的生存、發展需要土地,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無不建立在土地之上;但是,我們又輕賤著土地。在我們的城市里,已經很少能看見泥土了,我們用水泥、柏油和彩磚把黃土遮掩起來;我們擔心它們會弄臟我們的鞋子,擔心它們會附上我們的褲腳,讓我們不潔。我們在享用食物的時候,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卻很少想到烹制菜肴的廚子,很少想到生長這些作物的土地;在欣賞一臺歌舞的時候,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濃妝艷抹的美女身上,我們的耳朵不放過任何一段天籟的旋律,可我們就是不會去關注燈光師傅等后臺人員的默默付出。當然,這樣的事例太多了,遍地皆是;可是,也不盡然。
荷花是美麗的,理應獲得我們的贊美;而創造了荷花的淤泥,難道不應同樣得到我們的尊重嗎?如果說荷花是美麗的,那么,淤泥也是美麗的。淤泥的美是一種力量之美,是道德之美,是創造美的美,是一種綿綿不斷、不由自主地散發出來的壯美。這樣一種美,在廣袤的田野里,從農夫匍匐于黒土地上時那裸露的脊梁上迸發出來;這樣一種美,在子夜時分,伴著皎潔的月光,從清潔工刷刷的掃帚聲里輕輕地流淌出來。在父親的眼神里,我們能找到這樣的美;在媽媽細嫩的掌紋粗獷地占領了額頭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美。這樣的美,無處不在;這樣的美,美不勝收。淤泥無言,其偉自現。“深藏功與名”,不就是對這些創造了美的人和物的最好寫照么。
我倘佯在如夢如幻的月牙池旁,栩栩如生的荷葉荷花就呆立在我的眼前,仿佛在紀念我少年時的那個荷塘。開發商大慨也是一位愛蓮厭泥的俗人,所以弄了一個這樣的景致,或者說標本。淤泥的確是不干凈的,沾到身上也確實是一件令人煩心的事情。可是,世界上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么,沒有。太陽有黑斑,月兒有圓缺,我們拒絕過它們嗎。既然如此,我們的城市有什么理由拒絕泥土呢,在我們身邊為什么不能容下一個真正的池塘呢,為什么要舍真求假,自欺欺人呢。
我們對待土地的態度,只有榨取,沒有尊重。真正熱愛土地、尊重土地的是那些終年和土地相伴,和土地同樣樸實謙卑偉大的農人。農人離不開土地,也許正因為此,他們才感染了土地的習性,具有了淳樸、憨厚、勤勞、正直的秉性。在當今物欲橫流,己所不欲強加于人的時代,這種品質是多么地難能可貴。
由此,我又想到一句古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是墨,我們離得開墨嗎。墨雖然很黑,可它是我們文化傳承的一個載體,近一下,沾染點兒墨香,何樂不為呢。也許,我們沾染一點淤泥,還可以收獲一點荷花的靈性呢。
回到家里,妻照例拿出買來的美容淤泥,調試加溫后往臉上涂抹起來。我問她有沒有效果,她肯定地回答了我。我笑著說,那就去淤泥里打個滾,全身的皮膚就都美了。妻扭頭說道,這叫泥浴,很多人都在洗;不信,你可以在網上搜。
有這事。我一向孤陋寡聞,對新鮮事物缺乏足夠的敏感。當即奔到電腦前,拷問百度。這一搜可不得了,和泥浴有關的信息紛至沓來。所謂洗泥浴實際上是泡在泥里,不僅可以在天然的淤泥塘里洗,也可以在人工的淤泥池子里完成,還可以在木桶里單獨去泡。淤泥不僅具有美化皮膚的功效,還具備治療某些疾病的能力,也不知道這些說法是真是假。
我翻看著百度奉獻的泥浴者們的圖片,看著這些歡樂的親近淤泥的人們,一陣羨慕,不由得在心里深深地祝福他們,祝福泥浴不僅能健康美麗他們的外表,還能健康他們的心靈。假如真能如愿以償,我一定會鼓動所有人都去泥塘里滾一次,讓我們多少也沾染一點淤泥的品格。
【泥與荷的散文】相關文章:
殘荷聽雨散文02-01
醉看風動荷影散文05-03
七月午荷散文欣賞11-15
云逸荷心,月照花影散文05-02
散文欣賞:花謝入泥香,月缺還復盈11-18
芥末泥的睡前故事06-01
獨愛荷的作文04-05
陶淵明的散文與辭賦解析01-31
人與風景散文12-19
遇見與風景散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