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唐山散文
唐山,這個不朽的名字在我年青的時候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江山股東大會結(jié)束后,我們有幸應邀去唐山一游。高鐵差不多隨到隨上,不到兩個小時就到了。唐山文友唐柳先生熱情接待了我們。
客隨主便,唐柳領著我們?nèi)タ刺粕侥虾鞘兄醒肷鷳B(tài)公園。這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于城市的南部,是國家AAAA級景區(qū),湖水、綠地、城市森林、花草組合成了天然的生態(tài)景觀,據(jù)說有120多個景點。
然而,就在這風景如畫的生態(tài)風景區(qū)內(nèi),卻有一座頗具紀念意義的特殊公園,這就是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走進公園南門,一尊灰白色大理石雕像造型赫然映入眼簾。支離破碎的時間表盤上,兩根黑色的指針,交叉定格在3時42分這個特殊時刻,這正是41年前震魔偷襲酣睡中城市的黑色瞬間。表盤破碎,黯然如彼時唐山痛苦抽搐的面孔。指針無言,指向那數(shù)十萬沉睡中遭涂碳的生靈。
唐山,在這片厚重而飽經(jīng)滄桑的熱土上,一代代唐山人在近代唐山城市開埠起,曾創(chuàng)造了中國工業(yè)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跡,從近代最早使用機器開采的大型煤礦,到中國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第一件衛(wèi)生瓷具,它在草創(chuàng)階段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yè)的搖籃”。新中國成立后,繼續(xù)譜寫城市建設、工業(yè)發(fā)展的新輝煌,以煤炭、陶瓷、水泥、冶金、化工、電力、紡織、機械制造、醫(yī)藥等為主體的工業(yè)化體系逐步完善,唐山的“北方工業(yè)重鎮(zhèn)”之名譽享全國。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一場猝不及防的災難降臨唐山,罹難毫無任何準備的人們的頭上。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唐山,這座城市巨人終止了前進的腳步,與這座城市同時倒下的,還有24萬條生命!
繞過這尊雕塑,就是一條通往公園核心風景區(qū)的紀念大道。示意圖上標明,整個公園以紀念大道為橫軸,以原唐山機車車輛廠鐵軌為縱軸,分為地震遺址區(qū)、紀念水區(qū)、紀念林區(qū)、紀念廣場等區(qū)域。
我們首先來到地震紀念墻前,資料介紹,整個紀念墻由五組13面墻體組成,全長493米,墻體距北側(cè)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每面墻高7.28米,代表著7月28日那一天。兩個數(shù)字標示著逝者與生者的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讓人永遠銘記這個令唐山和全國人民悲慟的日子。駐足墻前,24萬個金黃色隸書名字鐫刻在黑色大理石上,在六月夏陽的照耀下,顯得分外刺眼。仰望著這祭奠逝者的'集體墓碑上一個個逝者的名字,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那瓦礫成堆、尸橫地下的悲慘景象。正如《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墻記》中所云:“母子驟然而別,夫妻遽然而散,白發(fā)訣英年之子,幼孤失雙慈之怙,兄弟陰陽兩隔,摯愛音信杳絕。斯人類之巨殤,家國之巨痛。海內(nèi)同哀,全民共咽。”
紀念墻左側(cè),依然保留著一段當年大地震殘存的廢墟——唐山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遺址。地震時,這里處于震中,烈度為11度。這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廠房,四周墻柱全部倒塌,屋架落地。一些中部支撐立柱扭曲、斜立在那里,廠房南側(cè)數(shù)十米高的磚砌煙筒,地震時斷成三截,兩節(jié)較細的煙囪被直接嵌入基部的煙囪內(nèi),成內(nèi)外三層的套筒式結(jié)構。
文友給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在大地震展館里有兩張由市民林西捐贈的未曾用過的電影票,是唐山新華電影院的入場券,票背面的日期是1976年7月28日下午7時整。1976年7月27日的晚上,大林來到林西家,給林西送來了兩張電影票,電影是他們最愛看的戰(zhàn)斗片《鷹擊長空》。然而,第二天還未來得及看便發(fā)生了大地震,當幸存者林西趕到大林家時,那里已是廢墟一片,地震奪去了大林年輕的生命。這場電影成了林西永久的遺憾,兩張未曾用過的電影票就成了唐山人永久的珍藏。
在紀念墻正前方是一泓清水,它是這座城市永不干涸的淚水。一棵地震前的老泡桐樹,默默地矗立在那里,用它的年輪記錄下當年發(fā)生的一切。旁邊兩根嚴重扭曲變形的鐵軌,也靜靜地躺在水中,伸向遠方,像是幸存者腦海中那永遠揮之不去的曲折記憶。蕩漾的湖水和凝重肅穆的紀念墻一動一靜,彼此呼應。在水一方的逝者,讓我們再一次用目光,撫摸你們在紀念墻上的名字,在湖水中寄存永久的哀思。
不遠處的一片蔭翳蔽日的紀念林中,蓊蓊郁郁的樹木提示我們,敬畏自然,崇尚綠色,關愛生命。一棵棵參天大樹,如同一只只無聲擎舉的手臂,宣示著一種力量,一種精神。這力量,這精神,屬于這座城市的人民!唐山人民在此滅頂之災時,盡顯英雄本色。在舉國關懷和支援下,軍民攜手,同赴危艱,櫛風沐雨,扶危拯絕。由毀滅到重生,在廢墟上重建家園。在很短的時間,再建了一座新城。41年彈指一揮。如今的唐山,早已告別了地震的哀痛和創(chuàng)傷,一座現(xiàn)代化新型城市已經(jīng)崛起,還將在綠色發(fā)展道路上飛速邁進。
呵呵,一座公園,展示出一座城市與災難奮爭的悲壯史詩。一段集體的記憶,成為國人共同的緬懷。
苦難已經(jīng)過去,美好就在眼前。翌日,唐柳又領著我們游覽2016年剛剛舉辦過的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景區(qū)。
南湖原是開灤煤礦130多年開采形成的采煤沉降區(qū),地震后垃圾成山,污水橫流,雜草叢生,人跡罕至,四十年來,唐山人民秉承環(huán)保、綠色、低碳的理念,采用復蓋、平整、生態(tài)演替式綠化種植和循環(huán)利用,改天換地,變廢為寶,把這個城市瘡疤和廢墟地改造成人間仙境。去年在此舉辦世園會,向世界展示唐山災后重建和城市恢復的燦爛成果,表明唐山人民保護環(huán)境、治理生態(tài)、實現(xiàn)資源型城市轉(zhuǎn)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決心。
博覽會景區(qū)門前,就見一座五色繽紛的環(huán)形花壇,“2016年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的紅色巨型立體字標矗立其上,三面不同的旗幟在藍天白云間高高飄揚。后方,交叉的巨型鋼鐵支架,支撐起一個個圓形的頂蓬,構成敞開式的殼體建筑,迎接人們的到來。幾十支各友好國家繽紛的旗幟整齊地排列在殼體建筑后方,顯得宏偉、雄壯。主人介紹,其時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園藝參展,于文華、方瓊、戴玉強、周冬雨為形象大使。據(jù)說長達半年的展覽過程中,每月都有國際大型花卉展賽和大型經(jīng)貿(mào)、文化交流活動。邀請了國際花藝大師前來進行花藝表演、展示、交流。先后舉辦了中國—中東歐、拉美各國領導人和企業(yè)家峰會,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可以想見當時的盛況。
進入世博會景區(qū),迎面有一巨型花壇,紅、橙、黃、綠的鮮花構成美麗的幾何圖案;▔笫翘粕绞谐鞘姓褂[館,中央是圓形平頂主館,灰藍的玻璃幕墻向前傾斜,顯現(xiàn)明快的線條。兩座稍淡色的幕墻展館對稱地分列兩邊,莊嚴而大氣。沿臺階拾級而上,站在高處眺望,四周特色建筑,星羅棋布,展現(xiàn)現(xiàn)代城市的博大風貌。
一路前行,很多景點已經(jīng)撤除,偶爾可見名為“鳳凰花仙子”吉祥物。不遠處的湖邊,有音樂噴泉,晚上可以觀看水幕電影,可惜不能一睹風采。
來到丹鳳朝陽廣場。一座高大的立柱聳入云霄,那是“丹鳳朝陽”銅鑄雕塑。它是唐山十大標志性建筑之一,由著名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設計。雕塑分為基座和銅雕兩部分,中間為球形“太陽”造型,上下兩部是兩組“鳳凰繞日飛翔”造型。下方,八尊獅子形態(tài)各異,忠實地拱衛(wèi)著奮飛的鳳凰。整個雕塑,大氣磅礴,精美絕倫,給人以高雅的審美效果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唐山經(jīng)過1976年大地震,經(jīng)歷鳳凰涅槃式的陣痛,有“鳳凰城”之稱,城內(nèi)鳳凰的雕塑隨處可見,世博會的會徽即為“有鳳來儀”,愿這只金鳳凰振羽展翅,飛得更高。
在前往龍山的路上,有一巨大的“孔雀開屏”的花壇,幾只孔雀雕塑,或鶴立或展翅,嬉戲于火樣的紅花之中。上得山來,金黃的野菊,白色的不知名的小花,在青青的草叢中,在層層梯形山坡上,爛漫地開放。再向上,兩株巨大的似傘狀又似樹狀的造型,亭亭玉立。一尊刻有“龍閣望月”的巨石,引我們攀山而上。山上的龍閣是南湖景區(qū)的一個制高點,俯視山下,花谷,花溪,花海,花團錦簇,萬紫千紅。很難想見,它是由堆放建筑垃圾和粉煤灰的垃圾山改造而成。
下得山來,回望龍山,高高的山峰,連綿的山脊、起伏的山谷,神似一條臥龍,昂首俯伏于沃土之上,與一水之隔的鳳凰臺遙相呼應,呈龍鳳呈祥之勢。
來去匆匆,只走馬觀花,地游覽了幾個景點。置身優(yōu)美的意境中,如游走于江南水鄉(xiāng),煙波如幻,讓人流連忘返,浮想聯(lián)翩。看,蝶舞蜂飛,贊頌著唐山人與災難英勇抗爭的不朽傳奇,夏風拂柳,傳誦著唐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故事。愿唐山更加美麗!愿浴火重生的唐山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情滿唐山散文】相關文章:
蒙山情散文11-09
殤情散文11-05
花落香滿襟散文11-18
又是滿庭芳_散文11-19
關于情醉的散文11-18
春去情相惜散文11-13
離合總關情散文11-05
悠悠古泊情散文05-01
情滿八月十五初三作文02-15
紅塵陌路,情何難守散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