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絮語念親恩散文
時光匆匆,歲月蒼老了父母的容顏,
可歲月蒼老不了我心頭對父母的愛。
父母都老了,可在我心里美麗依然。
逝去的歲月,不老的時光,
輕剪一段段美麗的舊時光,
流進了月色中微微蕩漾。
寫一稿心香絮語,感念親恩。
---題記
一、輕踩舊時光,憶念母親的歌謠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風(fēng)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小時候,聽著這首歌謠,心里就無限地向往歌中的情景。月亮下面,圍坐著,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我的“姐公”(家鄉(xiāng)話外公)去逝得早,我“姐婆”(家鄉(xiāng)話外婆)養(yǎng)育有三女,我媽媽是最小的一個女兒,也是家中最漂亮的女兒。據(jù)媽媽說,我本來有個舅舅,可在那年那月,病了一場,又營養(yǎng)不良,加之吃了無良郎中開的藥方子,起了反作用了,小小年紀(jì),硬是沒撐過來,哎,我可憐的舅舅哦,時也,命也,能去怪誰呢?后來,兩個大姨媽都嫁人了,家中的日子更艱難了。我媽媽是個勤學(xué)乖巧的孩子,打小就諄聽她父親我的外公的教導(dǎo),說女孩兒要知書識字通曉數(shù)學(xué),以后就能自己分辨是非,沒人能欺騙你了。我的母親,自從外公去逝后,就和外婆相依為命,小小年紀(jì),也知道種菜賣來幫補家用。依靠到村里開一紙證明獲得免費上學(xué)的資格,跟著她的堂哥們,硬是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到了初二。直到遇見我父親,命運之神似乎又開了個玩笑,也中斷了我母親的求學(xué)之路。年青時候的父親,是個溫文雅爾的讀書人,也是因為家中貧困,才中途輟學(xué)。那時父親在藍口竹木場工作,認識了我的堂舅舅。我母親梳著兩條烏黑的大辮子,花樣的年華襯著花樣的臉蛋,白皙水嫩的母親,就這樣攻陷了我父親心里的城墻。我的父親,那時跟舅公很能聊,舅公也是讀書人,自然很喜歡我的父親,于是,由我的舅公作主,把年紀(jì)青青,還做著學(xué)生夢的媽媽,許給了我的父親。我媽媽一開始是不同意的,因為我的母親的心愿是此生陪伴我的“姐婆”的,她要是嫁人了,留下我孤苦的“姐婆”一人,跟前沒個人照應(yīng)著,可怎么辦哪。父親那時對母親說,待她嫁過來后,他可以供媽媽上學(xué),或接上“姐婆”一起照顧。盡管,媽媽不怎么同意,但我的舅公卻態(tài)度強硬,說,“像阿華這樣知書識墨的人,你不嫁,將來要嫁什么人哪,后悔就遲了。”母親抵不過她叔叔的安排,就這樣嫁給我的父親了。
母親出嫁那天,最疼她的堂哥親自送嫁。我的母親還帶著她的書本,夢想著有天還能上學(xué)堂。可天真的她怎么不想想,如果真有條件,愛啃書的父親,怎么能不去上學(xué)呢?嘻嘻,我的傻媽媽喲,給騙了吧。后來,生了大姐,更別提了,讀書上學(xué),永遠是媽媽的`一個遙遠的美夢了。
晚年的“姐婆”在三個女兒都嫁人家后,可想而知,有多落寞清涼了。在我有記憶以來,我的媽媽,一有空,就帶上我們兄妹幾個,捎上捆柴火,再帶點好吃的東西,還有紙盒香煙(以前的人大多抽煙絲)去看望“姐婆”。
記得那時,小時候的我們跟著媽媽去我的“姐婆”(外婆)家,要走過田野山村,還要擺渡過江。同飲東江水,我們在柳城鎮(zhèn),我的“姐婆”家在藍口鎮(zhèn),因為那時的交通不發(fā)達,不是十分遠的,一般都是以步代舟車。更何況,那是個艱苦的年代,能省就省了。走親戚,在童年時,是最快樂的事,其實也是為了能玩有吃。所以,小時的我,也十分地健步,走路去“姐婆”家成為我童年時記憶最深,也是最樂的事情之一。
記憶中,媽媽總是用那條繡著牡丹花樣活潑天真字樣的紅背帶背著小妹,我和姐姐哥哥則是自己步行走路去外婆家的,年青時候的媽媽,很愛唱歌。童年時候的我,跟著母親走親戚,去外婆家的路上,媽媽就經(jīng)常唱著這首《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fēng)吹稻花向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wèi)T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那時小小的我,滿心的歡喜,一蹦三跳的走在前頭。一路上,田徑上不知名的小草花兒似乎也感知著我的快樂,在隨風(fēng)輕輕地舞蹈。我天真高興地對小草花說:“小花,小花,我?guī)闳タ次业慕闫虐伞!庇谑牵粋手采一束野花的小女孩兒,跟著父親母親和兄弟姐妹們一起,聽媽媽唱著快樂的歌謠,手舞足蹈地,不知疲倦地走過山野田徑,擺渡過江,去看望我們親愛的“姐婆”。
聽著鳥兒的歡叫,走過這個山坳,前面就是濤濤的東江水,在那渡口,總是有一艘渡船待在那,或在河的對面,來往于東江上送迎過渡的客人。我們這時頓覺腳步輕快了,雀躍不已,像只快樂的小麻雀吱喳歡跳著。只等坐船過江,因為一到河對面,再走一會兒河段路,轉(zhuǎn)過那山坳就到“姐婆”家了。
我們的到來,是“姐婆”最為高興的事。當(dāng)初嫁掉的小女兒回娘家,現(xiàn)在是一家六口人了,探親隊伍真是壯觀啊。記得我的父親曾驕傲地對我說過,“我可是阿媽,你們的姐婆是最疼愛的小女婿。”但在我的記憶里,“姐婆”是最疼我哥哥的,因為每次去看望外婆,總是鍋里有蒸熟了的紅雞蛋在等著饞嘴的我們,“姐婆”總是拿大的那個趁我們小的不注意先給了我哥哥了。哎,應(yīng)是愛的轉(zhuǎn)移吧,我的那個可憐的小舅舅,沒養(yǎng)育成人,打小夭折的原因,所以是對哥哥有所偏愛了。現(xiàn)在憶起,我們姐妹是不會怪她老人家的,對“姐婆”,內(nèi)心反而有一種難言的憐惜。更何況,不是都有吃的么。我的“姐婆”,在我的童年記憶里,是一位善良,勤勞,疼愛子孫的老人。她的這一生,在我的母親內(nèi)心深處永遠是個疼痛,因為外婆暮年之時,身邊沒有人照顧。我的父親是個孝子,可家中也有我的老祖母,一個和我外婆一樣苦命的女人,年紀(jì)青青地,我的祖父也早早地過逝了,守著兒子過著清苦的日子呢。在老人的心里,我外婆是深深地懂得我的父親的,所以從不怪罪我的父親,也不為難我的母親。她的小女兒,我的母親,唯一能做的,就是多抽時間帶著小兒女們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二、母愛如暖流,輕輕流淌在心間
都說天下的婆媳關(guān)系是最難纏的。這話一點不假。可我的母親用她大半生經(jīng)驗向我言傳身教,生動地闡述了婆媳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
我的母親,是家中老小,深得我外祖的寵愛。自從嫁到夫家,也是很努力地學(xué)為人妻,為人媳。話說當(dāng)年,我的母親嫁給我父親才19歲,花樣的年華,自己也還是稚氣未消呢。可沒曾想過,做兒媳和做女兒有什么不同。反正對老人,也是極其尊重的。對我的祖母,也像是和對自己的母親似的侍奉著。
祖母是知書識墨的人,以前也是外曾祖手上的掌上明珠,深得寵愛,又是長女,在家中兄弟姐妹中更是佼佼者,也是極受弟妹們的敬重的。我的祖母是個讀四書五經(jīng)長大的人,傳統(tǒng)的教育,三從四德在老一輩的女子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無疑地,對兒媳的要求也是比較嚴格的。
所以,年青的母親,愛唱歌的母親,還做著學(xué)生美夢的母親。甚至在生了我大姐后還玩踢鍵子的母親,這在祖母的眼里,都是極為好笑的事情,認為母親應(yīng)該學(xué)會角色轉(zhuǎn)換了。祖母喜歡的是戲劇,而母親是讀新中國的詩書長大的,唱的是歌頌祖國之類的新歌。總之,祖母有祖母的理由,母親有母親的喜好。在同一屋檐下生活,這就難免生出摩擦來。加之祖母有四個兒子撐腰,在這個家里,絕對是個權(quán)威人物。誰若嘗試挑戰(zhàn)權(quán)威,那肯定得受苦。我們做孫輩的,在小時,都是祖母的小跟班,母親的痛苦就只有她自己受了。哎,媽媽呀,今日想來,你之所以“敗”給祖母,也是情有可原呀。不過,女兒是愛你的,十分地愛,對祖母的愛也是一樣的,都說養(yǎng)女才知娘辛苦!如今,女兒也是做母親的人了,知道媽媽的不易,也知道為人媳的不易,媽,您受累了,女兒永遠愛你。
盡管如此,對于婆婆的諸多挑剔,我媽媽還是在心里沒跟祖母計較的。她經(jīng)常跟我說,你奶奶一生就是好強,心里也苦得很。其實她心里清楚,我對她是怎樣的,我十九歲嫁給你父親,你奶奶咳嗽得厲害時,我跟你父親輪流幫她捶背到天亮,我一想到我的媽媽,你們的“姐婆”,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冷了暖了自知,生病了,連個端水的人在跟前的都沒有。每每說到這,我的母親就會淚漣漣。是啊,有誰知道我母親內(nèi)心的苦啊,我的外婆,晚年的孤苦無依,正像是一根倒刺一樣,扎在我母親的心上。每當(dāng)她和我的祖母有沖突時,我父親也是極其難受的,一邊是含辛茹苦的老母親,一邊是受了委屈的愛妻。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說心里話,無論是哪個不痛快了,我父親就是個夾心板,里外不好受啊。最后,當(dāng)然是祖母處于上峰,我媽媽又在自己的隱忍灑淚中告“敗”。算了,還是自己給自己開懷吧。我母親,是一個雖要強,但也是心軟的人,我在母親的身上看到了包容和善良。她得為自己的兒女而活著,我們姐弟幾個,就是她的寶,她的愛,她全部的希望。
事實證明,我祖母活到92歲,和我媽媽也相處了幾十年,如果真的覺得我的母親不好,她大可一走了之,因為她有四個兒子四個兒媳呢,不是嗎?人啊,心里痛快,才活得安然,才得長壽哇。我記得,我媽媽要好的鄰居朋友阿姨鄉(xiāng)下有什么好吃的送給我媽媽了,我媽媽必然先拿到祖母的跟前,讓她嘗個新鮮。母親學(xué)著操持家務(wù),盡管不太精通。尤其在那個艱難的年代,人人得為生活奔忙,起早貪黑。我母親也學(xué)做生意,弄“發(fā)糕”(一種粘米粉蒸做的糕點),一頭籮筐一頭人,帶著我小妹妹在鄉(xiāng)間各村或田間去賣,換錢換大米。母親的做人信條誠實,也用在了做生意上,“童叟無欺”,從不短斤缺兩,有時甚至還送給那些孤寡老人吃。所以從不用怎樣吆喝,生意越做越紅火。加之我妹妹打小就長得水靈靈的,皮膚粉嫩透白,大大的眼睛,純澈如一汪湖水,最好玩的是她頭上還長著小卷卷黃毛兒,看起來像是個洋娃娃似的,可吸引村里的老老少少們的眼球了。所以,我母親和小妹妹也成了村里一道美麗香甜的風(fēng)景線,現(xiàn)在老一輩們或吃過我媽當(dāng)年“發(fā)糕”的人,見著我母親總會微笑著回憶起這段陳年往事,似乎美麗香甜的不單單是“發(fā)糕”,而是整個村里人對這段回憶的美麗情懷。
我的母親,學(xué)為人妻,為人母,也學(xué)為人媳。母親和祖母雖有爭吵,但也讓祖母權(quán)威了一輩子,這足以讓父親和我們小一輩感到敬愛和學(xué)習(xí)的了。
現(xiàn)在我的母親,也早已是個婆婆級人物了,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總是對做為女兒的我說:“你奶奶說的沒錯,家和萬事興。如今媽媽也要對你說,對家婆,也要像自己親媽一樣。”我母親對自己的兒媳,從不排擠,不多心,不給他們添麻煩。也曾多次對我說,婆婆也是媽,對兒媳像親生女兒一樣,我就多了一個女兒,就什么婆媳矛盾都沒有了。事實也是這樣,我的媽媽,跟自己的兒媳沒紅過一次臉,總是體諒我們做兒女的不易,其實,父母的愛,是天底下最溫暖最無私的愛。特別是母愛,她如涓涓小溪,細水長流,溫潤心間。又如冷冬爐火,照亮心房,永暖心頭。不管什么時候,母愛是暖流,輕輕地流淌在我的心間。
我的童年,我的成年,在父母親的疼愛下,健康成長,成家立業(yè)。父親母親,養(yǎng)育我們姐弟兄妹四個,像我父親早年提的那首家人藏頭詩一樣,各有各的精彩和成就。大姐蘭室生幽香,兒女已成材。哥哥事業(yè)有成就,家和事業(yè)興。妹妹光宗耀祖威,成了師者育苗人。只是對于我,少小離家的我,也是和父親母親心走得最近的女兒,當(dāng)年父親對我的希望是飄芳遠。可如今,也只能望洋興嘆了,當(dāng)年希冀之海揚帆歸來,成了他人婦之后,回歸家庭,相夫教子,過著平安踏實的日子。除此之外,整天就只會在屏前敲打著自己零星的夢想,以文字為箋,以文字為友,肆意涂鴉,不知疲倦。紅塵作伴,用文字暖心懷。一盞茶心向云水,逍遙寫意度今生。這未嘗不是件幸福的事。對于父母,兒女安好,便是晴天。現(xiàn)在的我,愛文字,愛生活,愛世間所有純粹美麗的事物,簡單就是好,簡單就是美麗。我心依然,在這個溫情祝福的五月,滿懷感恩,滿懷祝福,簡單而美麗著。
在今日,值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來臨之際,寫一稿心香絮語,遙寄雙親,以寄濃濃的思念之情。不管是近在眼前,還是遠在天涯,不管再累再忙,也記得給咱爸咱媽,道一聲節(jié)日快樂,身體健康,女兒愛你們!
康乃馨花開,
盛放在溫情的五月,
溫馨的花香,
彌漫在暖暖的清晨,
凝聚著溫暖和母愛。
手捧心香一束,
在今天的節(jié)日里,
借信紙一箋,
獻上女兒溫馨的祝福,
以慰兒女切切的思念。
母親節(jié)快樂!父親節(jié)快樂!
--祝咱爸咱媽(天下所有爸媽)永遠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