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難斷家務事嗎散文
家務之事,千頭萬緒,紛繁復雜;蛴望}醬醋,雞毛蒜皮之小事,或姑嫂相爭,妯娌拌嘴,婆媳暗斗之閑事,甚至有弒父害兄,欺母霸女之惡事。凡此種種,古往今來,真是層出不窮,罄竹難書。一家不平,何以平國家?只是國家之事,可以有人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辭,且美其名曰:此大丈夫之所為也!而家庭之事,仿佛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一團糊涂賬。在他們眼里,就是包青天再生,也無法處理好家庭內部的事,所以有“清官難斷家務事”之說。執此觀點的人,是膽小怕事,還是官僚作風?是胸無點墨,還是助紂為虐?其實,所謂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無論什么事,都是應該是非分明的。
話說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一位姓蔡的縣令,他剛直不阿,斷案如神。有一天,他處理完公務,正在后衙里與夫人閑談,外面突然響起擊鼓叫冤聲。他匆忙整理好衣裳,來到大堂坐定。一聲升堂叫過,官差從外面帶來一位二十六、七歲的青年,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著喊冤。這位青年說,他的妻子不孝,竟然把殘羹冷炙送給七十多歲的老母,老母親一氣之下,跳河了!蔡縣令聽了供述,十分生氣,正要派人把青年的妻子抓捕歸案,突然又感到事有蹊蹺。他看到那位青年眼珠亂轉,好似心懷鬼胎。雖然哭聲不小,卻少有悲傷之情,好似做作。他暗暗吩咐手下人快去打聽一下,那位老人是否跳河了,結果如何,那位青年的家庭狀況等。
一個時辰后,手下人回報說,那位青年的老母確實想跳河,不過她剛好遇到從外地回來的大兒子。大兒子驚問緣故,勸說了母親,現在其母親安然無恙。然后,手下人又附在蔡縣令的耳旁,匯報了所探事實,蔡縣令聽后勃然大怒。他立即審問那位青年,鄰居對他的妻子口碑很好,如何會虐待婆母呢。如果青年不把事實講清,大刑伺候!那青年看到威嚴的`蔡縣令,腿一下子軟了,不得不供述他與其嫂通奸,共同謀害妻子的事實。
賢惠的小兒妻和忠厚的大兒子受到表彰,奸詐的小兒和惡毒的大兒妻受到懲處。這一起復雜的家庭案件,在明察秋毫的蔡縣令手里得到圓滿解決。蔡縣令的名氣大振,老百姓都贊揚他是“蔡青天”。
凡事都有原則,都有是非之分,是對是錯,應該一清二楚。特別是現在的社會,與宋朝相比,法制不知要健全多少倍。可是,“清官難斷家務事”的陳腐觀念,仍在某些辦案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某鎮發生一起家庭糾紛,一位兒媳因為房產的隸屬問題,與婆婆發生了矛盾。婆媳倆口水大戰過后,又動起了武力,身強力壯的兒媳竟然打斷了婆婆的一根肋骨。公公一怒之下,向派出所報了案?墒牵讣谂沙鏊鶋毫税肽甓,竟然無人問津。當事人追問,主辦案件的趙某以證據不足為由,一拖再拖。趙某認為,這樣的案件,屬于家庭矛盾,根本沒有必要處理。大家還是一家人吧,處理不好,兩邊得罪,何苦呢。過一段時間,大家把仇恨淡忘了,事情不就完了嘛。
凡事只求得過且過,睜一眼閉一眼,把是是非非都交給時間來處理。這也許是一種包容,是一種大度。但是,如果惡行得不到處理,正義得不到弘揚,長此以往,人們的道德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家庭就是社會的細胞,家庭之事不能得到澄清,不能健康而幸福的存在,整個社會可能和諧嗎?!
如果社會上多一些蔡縣令那樣勇斷家務事的清官,少一些趙某那樣的真糊涂,或者是裝糊涂的官僚,相信社會風氣會更美好。
【清官難斷家務事嗎散文】相關文章: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
初戀散文11-18
水巷散文11-17
陽臺散文11-17
閑言碎語散文11-16
想你散文11-15
花期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