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姿態,走進孩子心靈散文
一個星期一的早上,一名十一歲的男孩和他媽媽一同吃早餐,每人要了一碗牛肉面。兒子出于孝心,給了母親一塊兒牛肉,誰知,牛肉落入碗中,卻把激起的湯濺到了母親的衣服上。母親大怒,訓斥了兒子一番,兒子很委屈,雖不說什么,但心里卻再也無法高興起來。
上面的這位母親,平日里在生活中對兒子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對兒子學習上的要求也很嚴格,每天什么都不用兒子做,只要學習就可以了。如果兒子完不成學習任務,是一定會受到批評的。
作為這名男孩的老師,我和他的溝通是很多的,他對我無話不談,心里有什么事都對我說。從與他的交談中,我能看得出他對母親的深厚情感和對母親某些做法上的不認同,這些不認同大多來自母親的“獨斷專行”和“高高在上”。
其實,作為一個母親,對子女的'要求嚴格,態度嚴厲是可以的,但不是任何時候都要如此。在上面的事件中,母親應該做的,就是贊揚兒子的孝心,以增加他以后對長輩行孝的積極性,因為那樣的結局并不是他預料到的結果,況且此時的他,也正在為自己的失誤而自責。試想,孝順的行為卻引來訓斥,孩子現在會傷心,將來又會如何去做呢?要知道:衣服可以換,孩子的心卻不可以這樣傷。所以做母親的,有時需要放下一個母親的架子,與孩子平等交流,做長輩的同時也能成為他的朋友,鍛煉他理應具備的健全而良好的性格。
我對學生,一直報以兩種態度:課上是師生,要求會的知識,學生必須要會;課下是朋友,可以隨時交流,自然、宇宙、人生、謎語、笑話、腦筋急轉彎等各種話題學生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出什么題就出什么題,那時的他們無所顧忌,直言不諱。正是有了這樣的心靈間的平等溝通,所以學生們都愿意信任我。
要知道,學習和生活只是兩個方面,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從態度上進行轉變,學會與孩子們進行心靈的溝通。為師,須為良師;做友,即做益友——這是學生們更認可的老師。身為母親的要記住:母慈子更孝。適當給子女以鼓勵的話語和溫柔的態度,他們會收獲很多,這些收獲對于成長有百益。
總之,作為老師也好,家長也好,要讓孩子對你心存敬畏,當然,要敬大于畏。如何能敬?除較高的學識外,還要走進他們的心靈,引導他們如何前行,與他們一道向著前途邁進。
【放下姿態,走進孩子心靈散文】相關文章:
學會放下散文12-01
最優雅的姿態散文05-01
心靈散文11-12
感恩走進心靈的素材12-20
讓樂觀自信走進心靈作文03-23
心靈的守望散文11-06
溫暖孩子心靈的書籍12-15
心靈的鐵幕散文欣賞11-04
寫心靈之美的散文12-05
姿態造句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