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啼哭散文
我喜歡孩子,這是每個女人的天性。我雖未當母親,但是我愛孩子,這種天然的本性使我會關注別人的孩子的成長。孩子是天使,是可愛的,是單純的,是淘氣的,經常給我們惱人的歡喜。他們雖未成年,但是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不按常理出牌,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
我最害怕孩子的啼哭。怎么說呢?如果是襁褓中的孩子,原本他還咧著嘴笑,一到你的手上,哇哇啼哭,無論是你還是孩子的家人都會陷入尷尬。我最聽不得孩子的`啼哭,一聽到這撕心裂肺的喊聲,心就被緊緊地揪起來,甚至想陪著他一起哭。
孩子是歡喜的,因為他可以自由地表達喜好,歡樂就笑,悲傷就嗷嗷地哭。這是可以被理解的。長大的我們是不可以的。大多數時候,我們需要掩藏我們的情感和好惡,當別人提出非分的要求,我們不能像孩子一樣張口拒絕,而是要想著如何婉拒或者被迫接受。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又羨慕孩子的啼哭,至少他可以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有時候,當我在馬路上走著,背后就聽到一個年輕母親斥責孩子的種種,孩子在一旁無助地哭。我會駐足在旁邊靜靜地看著他們,眼睛偶爾偷偷瞄他們,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有的母親高聲地說:“老師布置的作業又沒有完成。我和你說過多少遍了……”
孩子無助地哭,我心底莫名也感覺到一陣的委屈,心想,會不會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了,又或者是因為一時貪玩忘記做了。我認為孩子最主要的責任就是做好一個孩子該做的事,該玩就玩,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只要維系這一個準則——不許做傷害別人,危害社會的事。很多人不能理解,說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會不會不愛學習,會不會以后成為社會的廢人呢?
我想反問一句,在孩子還未出世時,你對孩子最大的期許是什么?是指望著他日后飛黃騰達,回來報答你嗎?不,大多數人的目的無非就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過完他的一輩子。難道仕途是唯一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徑嗎?“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我們不是孩子,怎么知道他們的需求呢?
有些孩子不是讀書的料,但是他可以有其他方面的天賦,可能燒菜比較好,以后長大成了一位大廚。有可能他擅長音樂,日后成了一位音樂家。亦或者他頭腦聰穎,善于經營,日后成為一個實干家呢?我們為什么非要給孩子一個固定的位置,要用我們的理念去捆綁孩子的成長呢?
我最看不得的是馬路上,當一個母親蹲下來張開雙臂,孩子奔向她后,她放下雙臂站了起來,假裝什么事都沒發生,逗逗孩子。這時候孩子哭了。我在想,孩子是無條件地相信大人的,而大人卻戲弄了他。這種深深的傷害可能陪伴的是孩子一輩子,永遠地印刻在他們的心底,就像抹不去的陰影。試想連父母都不能相信,日后這孩子長大后,會相信誰呢?
孩子的啼哭,有時候是一種無奈的呻吟。有些家長走在馬路上,看到車子來了,就奮不顧身地沖了過去,孩子則遠遠地被落在后面。又或者,有些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地往前面跑,家長則在后面若無其事地走著,不加以勸阻,直到孩子遇到危險情況,家長馬上拉下臉,以一位高者的姿態斥責孩子,孩子在旁邊無助地站著,不停地哭。
責罵不是教育的唯一方式。有時候,當我們靜下心來,和孩子談心,告訴他們什么行為是危險的,哪里不能去而不是威嚇嚇唬他們,這樣難道不是更好嗎?孩子的心靈是玻璃做的,容易碎,還要小心輕放。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何嘗不是一種自我的成長和蛻變呢?
曾經我在地鐵里目睹孩子下車了,大人還在列車里玩手機。當屏蔽門關了,列車開了,孩子撕心裂肺地喊叫著。等大人回來后,沒有安慰一旁受驚嚇的孩子,反而指責說:“讓你淘氣!你為什么不等我一起下呢?為什么?和你說了多少遍了,萬一遇到壞人呢?”
大人從來不自我反思,他們不知道孩子最怕的不是列車的駛遠,而是和父母心與心的分離。
【孩子的啼哭散文】相關文章:
圣母的孩子01-21
倔強的孩子11-20
卑微的散文11-15
清晨的散文11-15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經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
李樹的散文12-04
秋蟬的散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