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沒了秀的寶寶們散文
2月21日晚上播出的這期《飯沒了秀》,是最令我失望的一期。一向不喜歡用小品語的我,都想感慨一聲:同樣是寶寶,差距怎么這樣大呢?
《飯沒了秀》的寶寶要獨自坐飛機去異地,途中會遇到的各種事情,配上自由奔放的音樂,是相當吸引人的。看著平時賴在父母跟前的小豆丁們,你絕對想象不出他們的這一面:機敏,聰慧,勇敢,體貼……
當然這絕對和所接受的教育有關。寶寶在外面習慣于向家長匯報的。他們的對話模式很固定:爸爸,我到了哪哪哪。我碰到了什么情況。接下來我該怎么辦。
父親一般會出個主意給他。或是直接指示下一步的行程。做到了千里遙控。只有一期,那個父親的做法與眾不同。以至于我現在還記得那個陽朔寶寶的名字。
毛豆:我該怎么辦?
父親:你覺得呢?
毛豆:所以我來問你呀。
父親:你想一下怎么辦。
毛豆:我有一個辦法。
他的辦法稱不上很棒,和大人的.思維不太一樣。但是很完滿的解決了問題。
幾分鐘后,同行的女孩小三遇到她認為的麻煩,問毛豆:我該怎么辦?
毛豆:你自己掌握。
小三:怎么辦?
毛豆:你自己掌握。
于是還很小的小三也自己想出了方法。
她舉著那張二十元鈔票到處問路人:背面的風景在哪里?
她的樣子看起來很笨拙,可是也很認真。她在運用自己的思想和能力。本來她是一個對臨行前爸爸的教誨不放在心上,不理世事的孩子。可是看著她無奈中自己去采取行動,你會毫不懷疑,她有了變化。
可是這一期的寶寶,年齡比她大得多。卻集體依賴感過強,全體問爸爸,還嫌啰嗦。接個電話講不明白,不等說完就掛斷,完全沒有邏輯。這也顯然和家長平素的縱容溺愛有關。
于是他們集體弱智許多。
這顯然是很違反《飯沒了秀》的傳統的。《飯沒了秀》的寶寶們有很多令人難忘的細節。他們會和司機講價。要求他們猜一個謎語出來才能找媽媽時,那個女孩不會,但她會領著小弟弟去問行人。而且她會問多人,聽到他們的答案一樣時,才確定是正確的,跑回去:爺爺,我們猜到了……
《飯沒了秀》的寶寶會在沒帶錢的情況下,把雨衣放在那換回想吃的米線。他們會在下錯車的情況下,在路邊打出國際通用的搭車手勢,坐上了不花錢的農用車。他們會安慰哭泣的同伴。會趕跑同伴害怕的小狗。會在著急坐船時喊:船快開過來,我給你紅包,讓你發財……
他們是總能帶給你意外和驚喜的魔力寶寶。平均年齡段在四五歲。
他們會犯很多錯誤。有時對方口齒不清,聽不到見面的具體地點。但他們最終相見了只是擁抱,沒有任何埋怨。他們有時理解會出現誤差,但是還是鍥而不舍,最后條條大道通羅馬。
所以今晚,我和家人看著電視里小朋友的表現,一起徹底失望了。尤其是當最后,即將功德圓滿,被告之媽媽的地址在一本書的第幾頁時。那四個小朋友居然一起賴在那里,理所當然的等待家里電話。而家長也相當理所當然的飛快跑了出去,買回那本書,替自己的孩子琢磨地點的玄機。我非常懷疑他們從前看沒看過這個節目,又為了什么讓孩子參加。還是第一次看到《飯沒了秀》出現這種情況。哪期寶寶不是自己破譯地點密碼?如果都象牽線的木偶,聽大人的搖控,此行還有什么意義?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上一期。兩個寶寶吃完西壩豆腐,發現碗底有字,于是把四個碗拼起來:佛大樂山?被服務小姐告之不對。他倆又繼續拼:山大佛樂?樂大佛山?同時一遍遍去問。直到最后確認了,是樂山大佛。他倆根本沒有想過要打電話回家,讓爸爸直接告訴正確答案。
應該說,我痛恨的是這期節目的家長們。孩子畢竟不懂事,習慣也都是大人給養成的。
這期忠實的反映出了部分家庭教育的失敗。全國同齡人其實都在一個起跑線上。這四個寶寶已經相差了太多了。有這樣頑固僵化的家長,這些孩子還將繼續落后下去。
好在這樣的情況在《飯沒了秀》只是個例。希望所有的家庭能從中得到反思。
【飯沒了秀的寶寶們散文】相關文章:
給了我靈感的親們散文05-02
考場上的學子們加油散文11-05
天下第一飯散文11-08
鳥兒沒了心情日記03-07
致那些后來走散了的小伙伴們散文11-11
動物們的故事02-08
陸秀夫壯烈殉國的故事05-04
詩人余秀華的故事分享03-30
繼承者們的臺詞02-17
關于動物們的好詞好句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