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不走的東西散文
我小學的同學清順家蓋磚窯的那一年,我就是個十二三歲的光景。聽說他家燒好了磚要出窯,我很是興奮。太多的“目的和意義”,我并不清楚,我只知道,這是我派上用場的時候了。因為自小我就知道,村里大凡誰家有事兒,基本都是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相幫。就說紅白喜事生日喬遷娶媳嫁女吧,對農民來說那是“大兵團作戰”,請的人比較多,須安排早中晚三頓飯。往往需要掌廚的、蒸饃的、下面的、淘米的、切菜的、擔水的、打雜的、借個東西跑個腿;貼個對聯叫個人,就連端飯洗碗,挑水磨面,壘灶生火等諸般大小事務,都是鄰里幫忙。再說蓋房吧,那可是村里人的大事,從扣坯、燒磚、出窯、拉磚、挖地基到扎根基、備沙灰、建房、封頂、上土等一系列工序,時間長,工程大,需要的人手多,花的錢也多。人們為了省錢,除請有技術的泥瓦工以外,其余供水供灰,供磚供泥都由人幫工來完成。干活多則十來人少則二三人,凡是沾親的、帶故的、左鄰的、右舍的、本家的、同族的、發小的、同伴的,聞聽消息都爭著干上一兩天,如此你來我去,主家省力不少。一項工程完工基本靠幫工的完成。八十年代初那陣子,建三孔窯洞的花銷僅需一二百元錢,最后竣工用土鋪窯頂則需數十人甚至上百人一天里完成,都是村人相助,主家只須管飯而已。
自小受到這樣的熏陶和教育,我早把幫工看作天經地義的義務。
這天起了個大早,給母親說了要去幫忙的事,便急匆匆趕到清順家,此時已有好幾個同伴在等候了,還有幾個大人也在,我知道這也是幫忙干活的。十多個人到齊后,我們便一塊向燒磚窯走去。出磚就是把燒成熟的磚從燒磚窯里搬出來,裝在小平車里運到建房的地基上。窯里大約有兩萬多塊磚,搬的時候需從擺放整齊的四五米高的地方一層層挨著搬。窯里的空間很小,起初只能容兩三個人,大人們一層層地搬下來擺放好,三五塊磚一摞,我們往外搬,窯外一兩個大人負責裝車拉運,我們在中間搞運輸。
從窯口到裝車的地方也就三十米左右的距離,只不過出窯口的時候有一段五米多的上坡路。窯口的`光線也暗,窯內灰塵滿天飛,一位叔叔囑咐我們小心別被磚砸傷,小心迷了眼睛,并要注意安全,一次不要搬得太多。
出磚的活兒我們基本都見過,一群小伙伴也曾在燒磚窯附近玩耍,看見過大人們背磚。背磚時先將磚碼成正方形,有七八塊磚那么高,左右肩上各挎一根繩子,繩頭掛住兩邊磚角,兩手扶住后背磚的底部,一次可背二十塊磚左右。背磚的人常常是滿臉汗水,脖子上搭一塊毛巾,滿身灰塵,好不辛苦。
我們還是些孩子,那里背得了那么多,只能靠端在手里靠在肚皮上往外搬,勁大的搬五塊,勁小的搬四塊。干這種活兒,起初覺得很好玩,連續幾趟下來就不行了,腰開始酸了,腿也覺疼了,手也磨得生疼。盡管如此,十多個伙伴誰也沒有停下來,直到清順娘送來開水,我們才停下來喘息。
窯里的磚才出了一小半,但個個小臉上,脖子里沾滿了灰塵,兩手更不用說了,衣服也臟了,收工的時候,沒一個不說累,雖然臟點累點,但誰也沒有怨言。
后來,蓋窯的時候我們又去搬磚,提灰,糊縫。
現在,聽人說,清順家的那一排窯已經賣給了別人,他家搬到了交通更加方便的坡下邊。但我想,還有好多好多的東西,他是搬不走的。
【搬不走的東西散文】相關文章:
讓自己擁有別人拿不走的東西大學勵志文章12-06
歲月吹不走的一片云散文11-18
走不出的媽媽菜散文11-15
走心的《當你老了》散文欣賞11-18
這條路走的太匆忙散文11-08
散文走不出去的門樓05-01
不走尋常路高一作文09-30
有些東西,就真的會不見了散文11-09
不泣離別不言滄桑散文11-09
夢見搬桌子的寓意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