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壯家過節的習俗散文

時間:2021-05-13 13:22:34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壯家過節的習俗散文

  今天是農歷的七月十五,漢族人家稱今天是“中元節”或“七月半”,又稱“鬼節”。漢族人家在這一天要祭祀鬼神,燒冥幣、燒紙衣、燒各種各樣的紙祭品。據說他們還要祭祀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但具體做法我不清楚。我是壯族人,我知道壯家人一般是不過七月十五這個節日的。

壯家過節的習俗散文

  明天是七月十六,壯家人說,那是他們的“祖宗公父”(即歷代祖先)回去的日子。是“七月大節”里的最后一個大節日。壯家人認為,他們的“祖宗公父”七月初七這一天就從天上降下家堂來,它們“祖宗公父”的靈魂暫時棲息在家中的神臺上,享受家人的香火供奉,一直到七月十六日,“祖宗公父”們得了紙衣之后,才“渡過海洪”回去的。壯家人特別強調,說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必須要用鴨子上供“祖宗公父”,尤其是七月十六,非用鴨子上供不可的。為什么要這樣呢?壯家人說,七月十六給祖先燒紙衣,送祖先回去,祖先的亡靈需要鴨子馱著“渡過海洪”的,因為鴨子極善渡,游泳時連羽毛都濕不了。

  漢族人家在七月十四或七月十五也燒紙衣、燒冥幣送神。尤其是現如今,人們更別出心裁,燒的紙祭品種類更多,有紙房子、紙汽車、紙冰箱、紙電視機,紙皮鞋、紙西裝,還有紙人民幣等等。而壯家人不搞那么復雜,他們只用黑紙裁成衣褲鞋襪一體相連的“衣服”。他們用的紙,一般只有黑白兩色,不搞那些五彩斑斕的花哨。

  壯族人做紙衣,更加講究,一位祖先一份,男的配一只有手提的紙袋子;女的則配一個紙包袱,做得像模像樣的。紙衣要分男女,男的胸前開扣,女的腋下開扣。紙衣要有裝錢的口袋,男的口袋在衣服下擺左右兩邊;女的在腋下內折一幅隱藏著。有他們的衣袋里要塞上紙錢。在各位祖先的紙袋或包袱上,要分別貼上字條,字條上開頭寫著贈衣者對祖先的稱呼及名字,如“曾祖父×××收衣”;隨后寫著所贈衣物的名稱和數量,如“官衣二套,內衣一套”;繼而又寫咒語,如“外鬼不得爭奪”;其后再寫自稱和名字,如“曾孫×××敬贈”;未尾寫年月日時,如“丁酉年七月十六日”。

  壯家人一般在晌午或黃昏燒紙衣,在燒紙衣之前,必須先在堂屋神臺前按高規格上供,以示“餞行”。并將所有紙衣置于神臺前上供著。待香燃過半之后,即在神臺上的燈火上點燃三支香,口中叨念道:“請各位祖宗公父跟我到門外取衣”,然后,捧著所有紙衣及那三支香,走出大門外,點火焚燒。

  更有一些更為上心的人家,在做紙衣的同時,造一個稻草人,用紙裱好,畫上五官,號為“陰間挑夫”,并給它削一條小扁擔,讓它挑著那些紙袋子和紙包袱。在“餞行”的上供時,“陰間挑夫”也要立在神臺邊,與祖先們一同享受祭品——吃飽了好挑擔走路。到燒紙衣的時候,主持人舉著“陰間挑夫”的雙腿走出大門口,將它連同紙衣一同燒化了。

  燒紙衣的人,一定是家中的長者或主人,別人沒有資格。在燒紙衣的時候,家中所有的婦女和兒童,必須到屋后回避,不能觀看。據說誰要是犯忌了,是要惹災或生病的。

  壯家人過“七月節”,是如此的講究和鄭重其事,所以,壯家人將“七月節”,看作一年之中的第二大節。

  壯家人一年之中有好多節日,這些節日以農歷為準,如春節(初一到十六)、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初五(端午)、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七月十三、七月十四、七月十六、七月二十、八月十五、九月初九、十月初十、臘月二十三、臘月三十晚(除夕)等等。

  壯家人過節與漢族人過節是不大相同的,壯家人過節以祭祀為主要內容。壯家人的傳統風俗是,“過節必須祭家先”。所謂“祭家先”,是于家中的“神臺”祭祀本家祖先的意思。

  壯家人家家戶戶的堂屋都設有神臺,逢年過節的“祭家先”是必須的。然而,“祭家先”不光是祭祀本家始高曾祖、歷代祖先的,因為,神臺上有好多神位,還有灶王、花王、土地神、財神、福神、關圣、孔子等等。

  漢族人的家中,有的也設有神臺,但是,漢族人家的神位牌上,一般是只寫“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或者只寫一首吉祥詩,比較簡單。

  壯家人神臺上的神位牌很大,神位有十幾列之多,每位講究十一字或十二字,用紅紙黑字書寫,坐正位的一般是“本家歷代始高曾祖考妣之位”,其它神祗之位,則次第排列于兩旁。

  壯家人將祭祀叫“上供”,在祭品上另有一番講究,比如,上供的肉類,只能是豬肉、雞肉、羊肉和魚肉,牛肉一般極少便用。此外,其它肉類和鳥獸之肉是絕對不允許用來上供的,說如果那樣,是猥褻神靈,得罪祖先,是會惹來災殃的。

  壯家人最忌用貓狗之肉上供,認為貓狗之肉是世界上最為污穢之物。壯家人一般也不用牛肉上供,認為牛是前生負罪之人投生來的,說牛于母腹懷胎九月才能出生,與人相同,這就是證據。在舊時代,壯家人一般是不輕易殺牛的,待其自然老死,才食其肉。不用牛肉供神這與漢族人不同,漢族所說的“三牲供品”,指的是牛羊豬的肉,將牛肉列于首位,號為“大武”“太牢”,有諸多經典可證。壯人的觀念是,神原本也是人,牛的前生也是人,用牛供神,有些人吃人的意味,故不合情理也有些殘忍。

  壯家人在上供問題上是很講究的。上供之肉不能先品嘗,嘗湯也不行。上供的其它食品也一樣,一經嘗過了,就不能用于上供了,欺瞞神靈、得罪神靈是要受神的懲罰的。施行上供的人要穿戴整齊,不能蓬頭垢面、不能光腳和光膀子。否則是對神靈的大不敬,神靈是要怪罪的。上供的物品及擺設,也很有講究的。主供的物品一般是肉類,要放在最前的正中的位置,如果是雞鴨魚之類,頭部一定要朝著神位,切忌“尾朝”或“打橫”;若是肉塊,一般以條狀為佳,要縱向朝神,盛切忌“打斜”或“打橫”;盛肉之盤,盤底要墊以青葉子,以芭蕉葉為上;所供的雞鴨魚肉,一定要配以鹽碟,置于其旁;一定要有筷子,且三雙以上,縱向對神;上供一定要有酒,酒要斟在杯里,三杯以上;米飯則不講究,一至三碗均可,多則不必;上供一定要點燈,燈一盞即可,多不限;上供一定要燒香,香每爐一、三、五支均可,多不限,但講究用單數;插香入爐之前,一定要手持香把,行拜神禮;有燭則要點燭,燭支不論多少,有則燒,沒有亦可,不是必須,且插燭不用行拜禮;上供要待香燃過半之后才能燒紙,燒紙意味著要收攤,燒紙后才能結束上供,燒紙后要再次行拜神禮;燒紙后要行“點太花”。所謂“點太花”就是分別將一點點鹽和一點點飯,點到供肉上,并屏息凝神,將“三牲”供品(肉類)翻了個過,然后,端著肉盤在燒紙盆的上方順時針轉三轉即可。接著再提起一杯酒,也在燒紙盆的上方順時針轉三轉,然后將此杯酒灑些在地面上。經過上述的操作之后,上供過程才算結束。

  壯家人在“祭家先”時,酒肉“三牲祭品”是必須要有的,此外,不同的節日要附加不同的祭品,如“四月八”用“麻葉饃”“五月五”用粽子、“三月三”及“九月九”用五色糯米飯、“十月十”用南瓜飯等等,有心情的還會加上時鮮的水果和鮮花。

  壯家人以春節為一年之中的第一“大節”,而以“七月節”為一年之中的第二“大節”。

  壯家人過去常稱春節為“年節”。壯族人的“年節”其實是隱含兩個概念的——“年關”和“過年”。

  “年關”指的是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這一年中最后六七天的日子。“年關”又有兩重意義,一是追討債務欠債還錢的時段;二是做好過年的一切準備。在舊社會,“年關”偏重于前者,正所謂“窮人過年如過關”;在新社會,“年關”偏重于后者,殺豬臘肉、熬酒碾米、打掃庭室等等。

  “過年”指的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這一年中最初的十六天,這十六天,天天是節日。過了正月十六,才算是“年節”真的`過去了,農家這才開始計諸農事。

  壯家人過去“過年”有很多講究和禁忌,例如過年之前必須準備好正月初一到初六所用的白米和米粉,這段時間不能再動用舂礁和磨盤,人們說,“初一忌地、初二忌田、初三忌車、初六忌壩”,意思是說,如果這段時間村里有人動用舂礁和磨盤,是初一則梯地會垮;是初二則田埂會塌;是初三則水車會倒;是初六則水壩會崩”,犯忌者就要受到大家的遣責。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壯家人過去“過年”,在“除夕”和“大年初一”這兩天,講究和禁忌的事項特別的多,且又因地見異。然而,“除夕”大搞衛生、講究一團各氣,“大年初一”祭神拜年、圖個吉利、盼個好兆頭,這些習俗是基本相同的。我家鄉的壯家人在“大年初一”這一天早上,一定要做“紅糖水圓”當祭品供神,不但要“祭家先”“祭土地”,還要祭當地的其他廟宇,甚至還要祭牲口棚、祭果園等等,這些祭祀一律用“紅糖水圓”當祭品。這也是壯家人“萬物有靈”觀念的最為生動的體現。“大年初一”的早晨,除了祭祀活動外,還要舉行“拜四方”“拜年”、教孩子讀書寫字、教小牛耕地等等。壯家人認為“大年初一”是上上大吉的日子,做什么都是良好的開端,“今日開端事事成。”

  二月初二,漢族人稱為“龍抬頭”,可壯家人不作此論。壯家人將以這一天為集體祭祀“山神”和“土地”的日子,名曰“祭廟”和“祭社”。事前,“村老”到各家各戶籌錢籌糧,以備辦酒肉供品、香燭紙錢,到時,家長或代表人集中一處,一同舉行祭祀儀式,然后聚餐,家家戶戶都分得五色小旗回來,插在自家的莊稼地上。據說,這樣可以確保這一年莊稼不受鼠雀為害,田園豐收。

  三月初三,近些年來“三月三”被定義為“歌節”“民歌節”或祭祀壯族始祖“布洛陀”的日子。其實,古時壯家人過“三月三”并非特指這兩個內容的,它到底是什么節,眾說紛紜,莫終一是,有待有心人進一步考證。在廣西,壯家人在這一天一般是用五色糯米飯和“紅雞蛋”來“祭家先”。

  清明節,壯家人與漢族人一樣,是一定要“掃墓”的,而且“掃墓”的儀式與漢族基本一樣,只是壯家人視五色糯米飯為上等的和高規格的祭品,并強調掃祭時一定要在墳頂插紙幡。在廣西,各地方的壯家人“掃墓”的時間和方式也不盡相同,各有特色。單從時間而言,有的在“清明”前三天之內;有的只在“清明”那一天;有的在“清明”后三天之內;有的在整個“清明節氣”那十五天內都可以;有的一年掃兩次墓,“三月三”和“九月九”。有的壯家人在“清明”到來時,在自家大門口插楊柳枝或柑橘葉或艾草,說是避邪。

  四月初八也是壯家人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壯家人除了“祭家先”外,還要做“麻葉饃”過節的,村里人有俗語云:“四月八,麻葉饃。”“麻葉饃”是用新鮮“野苧麻”的葉子搗爛后合著糯米粉做成的,此食品像粘糕,色碧綠,味鮮而清香。

  五月初五,壯家人與漢族人一樣,也叫“端午節”,也要包粽子。在“端午節”,在廣西,許多地方的漢族人家包的是“涼粽”,而壯家人包的是“大肉粽”,與年粽無異。壯家人過“端午”一般不提“屈原投江”之舊事,所包的粽子也不是為了祭“河神”,而是“祭家先”。

  六月初六,壯家人一般不問這叫什么節,但是,它是壯家人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他們都要過節的,都要殺雞劏鴨“祭家先”。

  七月,是壯家人最多節日的月份,一共有五個節日:分別是七月初七、七月十三、七月十四、七月十六、七月二十。壯家人統稱為“七月節”或“大節”。壯家人視“七月節”為第二大節,第一大節是“年節”。

  七月初七,漢族人稱“七夕節”,又稱“乞巧節”,跟“牛郎織女”的故事有關,如今又有“中國情人節”之說。漢族人過“七夕”節,要“乞巧”、要接“無根水”,舊時說這一天的雨水能治百病。但是,壯家人不說這些,壯家人認為他們的“祖宗公父”歷代祖先,七月初七這一天就從天上降下家堂來,它們的靈魂暫時棲息在家中的神臺上。所以,七月初七,壯家人只會“祭家先”,別的不談。

  七月十三,壯家人從不問這天叫什么節,只知道它是“七月大節”的重要節日之一。壯家人在這一天是要隆重過節,要“祭家先”的。

  七月十四,壯家人也從不論及這天節日的名稱。有人說這天叫“鬼節”,其實不然。在“七月大節”里,壯家人從不提及“鬼”字,只聽得他們說的是“祖宗公父”或“祖先”。他們說七月十四是“七月大節”里最大的節日。這一天壯家人要隆重過節,要殺雞劏鴨“祭家先”。壯家人說,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要盡量做到用鴨子上供“祖宗公父”,讓“祖宗公父”順利“渡過海洪”回到他們原住的地方。壯家人特別在意這件事。

  七月二十,壯家人也從不管這天叫什么節,他們只知道它是“七月大節”的節日之一。這一天,他們只管過節和“祭家先”。

  八月十五,壯家人也稱“中秋節”,壯家人在過此節時照例要“祭家先”。在過去的農村里,壯家人過中秋一般不談及月餅的事,也不談及什么賞月不賞月的話頭。農村里的壯家人不在乎有沒有月餅,只要有雞鴨魚肉上供和過節就行了。若是有興趣的人家,一般要做糯米糍粑上供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糯米糍粑不也就是一種別樣的“月餅”嗎?在過去,我們家鄉那里的老人有一種說法,說的是八月十五晚上,在月亮還沒升起的時候,有心機的人可以爬上高山,等月亮出來。在月亮剛剛升起的時候,有的人會看到月亮像臺織布機或像轎子,那是非常吉利的好兆頭,說明好運將到了;若是看到月亮像染缸或像枕頭,那是不吉利的兇兆,說明就要倒霉了;若是看到月亮什么都不像,那是不吉不兇的,往后是中平的日子。說是這么說,據我所知,我們那里沒有人去試驗過。過節就好好過節,好端端的干嗎要自找不痛快呢?何況還要摸黑去爬山,自找苦吃干什么呢?絕大多數壯家人一般都是這么想,所以沒人去試驗。

  九月初九,漢族人叫“重陽節”,講究“登高”與“避邪”,據說這種說法是從王維詩中來的:“遙望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過去壯家人過“九月九”,他們根本不談論這些,他們仍然以“祭家先”為主,所不同的是,這個節日是要做五色糯米飯上供的。

  十月初十,壯家人稱之為“十成”節。大概是“全部豐收”的意思吧。壯家人過此節,要做南瓜飯“祭家先”的。

  壯家人唯獨十一月沒有節日。漢族人在十一月要過“冬至”節,有“冬至大過年”之說。有的地方漢族人說這一天是“灶王節”,是“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日子,要做甜甜的粘糕上供“灶王爺”,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凈說這家人的好事,壞話則因嘴唇被粘糕粘住說不出口來,這個想法真有些自相矛盾了。壯家人一般不過“冬至”節,但也過“灶王節”。壯家人的“灶王節”是臘月二十三日,和漢族人說法一樣,也說是“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不過,壯家人并沒有想把“灶王爺”的嘴唇住粘,但一定要做“紅糖水圓”上供“祭家先”,因為神臺上也有“灶王爺”的神位,所以,就不用單獨上供“灶王爺”了,他能與“家先”和眾神共享甜品的。然而,“上天言好事”的希望卻只寄托于“灶王爺”了。照理說,這樣做“灶王爺”有點虧:大家吃好的,差事卻賴于一人,他能全心全意按家主的意思去辦嗎?壯家人相信“灶王爺”會盡心盡力的。因為家主對于神臺上的眾神從來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沒有過厚此薄彼的動機。

  壯家人的過節,還有好多好多的奇特習俗,它是壯族文化的深厚積淀,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正能量。若加以深入的研究,會發現其對社會的和諧和穩定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壯家過節的習俗散文】相關文章:

夢中溫馨的家散文欣賞11-19

《散文家談散文》說課稿精選05-19

身強力壯的造句04-06

包含氣壯的成語04-18

《散文家談散文》表格式教案06-15

身強力壯造句03-05

老當益壯的將軍01-09

《散文家談散文》教學反思三則06-27

家游錦里溝散文11-03

骨子里飄著家的味道散文11-0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一区 |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看 | 新国产乱子伦精品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