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零食散文
有一天,五歲的女兒好奇地問我:“爸爸,你小時候有什么好吃的嗎?”
我怔了一下,一時沒有明白女兒的意思,看到她手里的薄脆餅干,恍然大悟。我慈愛地望著女兒,開玩笑地說:“當然有了,大白菜,蘿卜,黃瓜,都是好吃的東西啊。”
想不到女兒俏皮地笑了:“那算什么好吃的呀,比如,可比克,呀!土豆……這些才是好吃的呢。”
說起童年的飲食,真的沒有多少好吃的。不像現在物質生活提高了,到了超市,琳瑯滿目的零食讓人們眼花繚亂,垂涎欲滴。那些五花八門的零食,不僅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也吊起了大人們的胃口。閑暇時,孩子們拿著零食快樂地跳,大人們吃著零食優雅地笑。但是,無論如何,大白菜,蘿卜之類的蔬菜確實算不上好吃的零食。
出生于六十年代的我,童年時代幾乎沒有什么零食。小時候隨著母親和祖母下放到農村老家,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到生產隊干活掙工分,只有年邁的祖母在家照看我。有時候餓了,祖母只有拿塊涼饃饃給我吃,或者溫一下剩菜剩飯,讓我填飽肚子。說心里話,不是祖母不疼愛我,而是家里實在沒有錢買零食。父親一個月三十多元錢的工資,要養活一大家人。母親掙的工分不夠買糧食的,每到年底,家里還要拿出一部分錢向生產隊“投資”。直到現在母親還常常說,那時的日子,真是一分錢瓣成兩半花都不夠用。再說了,就是有錢也沒有地方去買什么零食。那時候幾個自然村才有一個供銷合作社,也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小商店。合作社里銷售的大多是農民生活必須品。如煤油(晚上照明用),火柴(每天做飯生火用),還有鹽、醬油、醋等,當時人們還不知味精為何物。供銷社里偶然也有白糖、紅糖之類的奢侈品供應,不過那些商品不是說你有錢就可以買到的,必須憑“糖票”購買。
只有到過年的時候,孩子們的零食才會有一些。所以,我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只是那些零食大都是幾家聯合在一起自制的,比如,孩子們最愛吃的糖,就是自制的紅薯糖。因為愛吃糖,大人們制作紅薯糖的過程,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每年的臘月二十二、二十三,嬸嬸、大娘們會自發地組織在一起,今天給你家熬糖,明天給我家熬糖,不僅是那熱鬧氣氛實在感染人,更主要的是嗅著空氣中散布的`絲絲甜味,讓人心里充滿期待。我的老家在淮北大平原上,那里盛產紅薯。紅薯的產量很高,每畝最多能生產三、四千斤,在六、七十年代,紅薯幾乎就是農民的主食。紅薯可以熬粥,可以蒸煮,可以切成薄片曬干磨成面粉做餅,也可以熬糖。只是紅薯粥喝多了“醋心”,(胃酸過多),紅薯塊吃多了肚子“發脹”(不易消化),紅薯面做的饃不僅黝黑難看,吃起來也因為有微微的苦味而難以下咽。只有紅薯糖可軟可硬,香甜可口,讓人百食不厭。
制作紅薯糖的過程也很簡單。紅薯削皮放在大鍋中煮熟后,攪爛成泥,加入一些大麥芽進去,然后用沙布包好,擠出汁來,把紅薯汁收集好再倒入鍋中,以小火熬制即可。那紅薯汁在鍋里越來越粘稠,直至變成糊狀,即成為“糖稀”,再稍微熬制片刻,倒在撒滿炒面的案板上,冷卻后即成為硬硬的“糖砣”。有了糖砣,就可以制成許多好吃的零食,比如,可以制作米花糖,炒面糖,甚至可以吹成“糖人”、“糖花”等。
還有一些油炸食品,也是過年時家家必做的。小時候,農民們常常種上一種黍類作物,其形狀、大小、顏色極像小米,只是把它磨成面粉后,蒸出的窩窩頭粘性很大。農民們一般不直接食用,而是把剛出鍋的黍面窩窩頭摻上芝麻,搟成薄薄的餅,切成手掌大小的菱形塊,放在太陽下曬干。過年時,放在油鍋里炸,就成了又香又甜又脆的“焦葉子”。
這些食品即是孩子們天天盼著吃的零食,也是家長待客的美味。過年時走親訪友,有時會作為禮物奉上。只是那時候沒有五顏六色的塑料包裝袋,為了干凈整潔,農民們常常用廢舊的報紙包裝。
也許是童年的記憶難以抺去,也許是當時物質生活的極端貧乏,我常常想起童年時讓人垂涎欲滴的零食。雖然這些零食在女兒的眼里,無論從色、味、形方面,還是從營養方面來講,根本算不上好吃的東西了。
【閑話零食散文】相關文章:
秋收閑話散文三篇11-14
初中下冊語文《閑話章太炎》ppt11-23
高中語文《翡冷翠山居閑話》ppt06-15
高二選修《翡冷翠山居閑話》導學案06-13
零食的作文400字03-23
春寒散文11-14
差距散文11-14
自救散文11-13
心靈散文11-12
無題散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