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秦腔情結散文
“劉彥昌哭得兩淚汪,懷抱上嬌兒小沉香……”
回到辦公室,我坐在辦公桌前邊喝水邊跟著音樂哼唱著秦腔《二堂舍子》。同室的老王很驚訝地說:“小李,看不出你還喜歡聽秦腔戲。”
“我從小就喜歡聽秦腔的音樂,有時還不大了解戲里唱的是啥。”
……
故鄉關中,是個民風淳樸秦韻濃郁的地方。我對秦腔的喜愛是在童年時受爺爺的影響下產生的。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最快活的事莫過于跟著爺爺到村子新蓋的劇院(小時候的我覺得那是雄偉很氣派的建筑了,其實只是個大舞臺)去看戲。故鄉演大戲一般多在春節期間和“忙畢”。(每年夏收結束后相對空閑的一個多月里,累得人脫皮掉肉的農活兒忙完了,該歇息休閑一下。各村利用古會邀請大劇團來演戲,表達豐收的喜悅。)
每到一聽到有戲演出,心兒早已飛向劇場。盼到放學回家,飯也顧不上吃,我便嚷著要爺爺帶我去看戲。爺爺是個老戲迷,他經常是逢戲必看。那時的我并不知道有京劇、豫劇、越劇,更不知道有黃梅戲,只知道自己看的秦腔就是戲,戲就是秦腔。其實兒時并不真正喜歡看戲,只喜歡唱戲時集市上的熱鬧和誘人的小吃。
演出的劇團一到村(鎮),各種小吃攤便隨即而至,炸油糕、麻花、豆腐腦、涼皮……一應俱全。演出前,爺爺帶我早早來到鎮上,吃完油糕涼皮之類的食物后,隨著十里八鄉來的人,涌入戲院看戲,盡管露天劇場十分嘈雜擁擠,但是臺下的觀眾依然看得全神貫注。而這時的我便和伙伴們在劇院里跑前跑后的玩,在賣瓜子的小攤前拿一二角錢買一包瓜子,和伙伴分享。有時我們還跑到戲臺后面看戲子們化妝,邊看邊傻笑,弄得那些戲子們莫名其妙。
后來,看戲時爺爺就給我講戲臺上戲的故事,雖然聽不懂戲子在吼唱什么,但爺爺一講就覺得挺有意思的。在爺爺的故事中我逐步認識了不畏權貴的包文拯、知曉了《周仁回府》里俠肝義膽的周妻李蘭英、六月飛雪含冤而死的竇娥……這些戲曲中的人物形象影響著自己的人生之路。每次看到舞臺上披著戰袍掛帥出征的楊家將,我不由自主想起了唐代詩人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的詩句。
真正喜歡秦腔是我工作之后。工作之余,打開電腦看一段陜西電視臺的《戲迷大叫板》。躺在沙發上看著演員精彩入戲的表演,心情隨著劇中人物的命運時喜時憂。更令我癡迷的是秦腔的音樂。激揚歡快時,如雀之爭鳴,酣暢奔放,更有彩腔一出,調高八度,穿云裂帛。慷慨處氣沖霄漢、豪情干云,悲憤時聲聞天地、山河動容。在秦腔音樂中我聽明白了秦腔中的喜悅和凄涼,也感受到了秦腔所表現出的秦人樸實、粗獷、勤勞、細膩的性格特點,我更知道了秦腔為何那樣受人歡迎,因為唱戲人熱愛秦腔,更熱愛生活。在唱戲時,已經完全和戲中人融為一體了。
這幾年,家鄉隨處可見秦腔的.演出。結婚喜宴、老人過世,都有秦腔折子戲。戲幕拉開,劇情早就嚼透了,人們欣賞的,是演員唱、作、念、打的功力。戲入高潮時,唱到精彩處,觀眾的感情隨著劇情轉折,愛憎伴人物命運興衰而交替。一折丑角戲,臺下歡聲雷動,人們或會心一笑,或前仰后合。一切的煩惱和不順心,隨著那吼聲,消失于縹緲的天際,隨之而來的,是血脈的活絡,筋骨的舒展,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秦腔,你是大西北黃土地上剛猛勇烈而渾然古樸的音律,沉郁蒼涼又激越昂揚的秦腔,你是蒼茫的大地上人和天地的對話與訴求,秦腔,你是西北人吼出來的。不是么,你和高高的天說話,不吼天能聽到嗎?你對蒼茫的黃土地咿咿呀呀,搔首弄姿,黃土地會理你么?……
“手托孫女好悲傷,兩個孩子都沒娘……”電腦中已播放到《血淚仇》的畫面。我又跟著唱了起來。
秦腔,你是我永遠扯不斷的情結。
【我的秦腔情結散文】相關文章:
瑤胞的尋根情結散文11-11
一直延續年少的情結散文11-13
我的箜竹情結心情日記03-25
哦,秦腔高二作文03-01
我的想念散文11-05
我的她散文05-01
我喜歡的散文11-13
秦腔杜甫觀后感范文05-13
我不懂的是我散文11-11
我的班長我的班散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