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小隊的首臺電視散文
電視機,在今天看來,是一個非常平常的東西。城市與鄉村,千家萬戶,幾乎家家擁有電視機這個平常家用電器。但如果將時間提前到1977年,那時,對多數人來說,自己擁有一臺電視機,那簡直是夢想一般,是一個想也不敢想的奢侈品,比登天還難的事情。
讓我們穿越時間的遂道,重新回到那1977年,搜索記憶的儲存庫,還原生產隊擁有首臺電視機所發生的難于忘懷的特殊情景、歡樂難忘的感人場面。
1977年,秦天所在的生產隊,位于浙江浙北的農村,以種植水稻為主的地方。隊長秦志強看到今年的晚稻喜獲豐收,生產隊的經濟收益明顯好于去年,就主動向大隊申請,購買一臺電視機,以豐富社員的業余文化生活。
大隊派會計,進入生產隊,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和核算之后,經過集體研究,終于同意秦天所在的生產隊,購買一臺電視機。
不久,隊長利用去縣城購買農用物資的機會,順便購買了一臺20英寸的黑白電視機,電視機是從匈牙利進口的黑白臺式電視機,開關沒有遙控器的那種。
買回來之后,放在生產隊的一個會議室內,會議室是一個約20平方米的木結構平房,一面用毛竹連接電視機的天線,一面用四根鋼絲,將豎起的毛竹,從四個方向,將裝上天線的竹子拉緊,以防止風大吹掉毛竹,損壞毛竹上面的電視天線,室內準備了一個桌子,專門擺放電視機。然后,請電工接線,在晚飯之前,就調試好了這臺生產隊的第一臺電視機。
晚飯之后,生產隊50多戶人家,幾乎每家都來人,看看這個新鮮的玩意兒長得如何?怎么又會說話又有圖像?
當時,整個生產隊最高文化的人,是在讀的初中生,生產隊的老年人與年輕人,因為文化程度低的緣故,其實,都不懂電視機的工作原理。
當天晚飯后,小隊的社員陸續來到電視室。
待到電視開始時,電視機前人擠人,擠得水泄不通,有的平時不出門的老太老伯,也來湊湊熱鬧,看看這個新式的“西洋鏡!
隨著電視的開始,笑聲一陣接著一陣,人們邊看邊說著自己的感受,有人說:“這個說話的人,鉆在哪里,怎么看不見?”那個人說:“稀奇真稀奇,那個圖像,是從哪兒來的?”隨后,是一陣又一陣的笑聲,真的讓人難忘。
當時,電視只能接收中央一頻道和上海八頻道兩個臺,節目少,但廣告幾乎沒有。
自從秦天所在的生產隊購買了電視機以后,生產隊的小朋友們到學校神氣了許多,話題自然轉入了電視這個方面。
有些沒有電視機的生產隊的小朋友,只得聽聽秦天所在生產隊的小朋友,說電視的有關新聞,也讓這些小朋友,有了看看電視的沖動。
于是,他們相約來秦天所在的生產隊看電視。沒有電視機的附近的朋友及村民,也靈著市面,晚上來秦天所在的`生產隊,看看這個電視機長得如何?開開眼界。
由于放在室內地方小,人擠人,容易擠壞人與電視,因此,為了滿足廣大電視觀眾的需求,當時,隊長決定,每天晴天晚上,電視搬到倉庫的外面,放映電視。
此時正值秋季,管理電視的電工老張,每天晚飯后,就早早地來到生產隊的電視室,將電視搬到倉庫南面的曬谷場,擺好了放電視的桌子、電視,放完之后,再放回倉庫,并上鎖。
秦天所在的生產隊的小朋友,早早地做好作業,吃好晚飯,搬個長凳,排在電視機的前面。
因此,待到電視正式開播之后,往往會形成一個特殊的扇形隊伍:前面坐在凳子上的人,是本隊的老人與小孩,而后面的往往是鄰近生產隊的社員,一般站著的多數,如果在這里有個熟人,他們就上門借個凳子,讓自己也坐著觀看電視。
一個小小的電視,會聚集到遠近觀眾達一百人之多,是一個特殊年代的特殊情景,至今想來,讓人難以想像,但秦天所經歷的情況,真的是如此的一個場面。
但是,有時也會產生矛盾,就是究竟看哪個電視?年輕人喜歡看看戰爭片的電視,而老年人喜歡看看越劇之類的老戲,最后,隊長將這個開電視的權力,歸電工負責掌握。
平時秦天他們在上學,一般做完家庭作業,稍微來電視室轉轉,一到放假時間,就會堅持看到電視機里面說再見,才肯回家休息。
歲月飛馳,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電視,已經非常地普及,并進入了網絡時代,但那過去生產隊的首臺電視的情景,依舊想來,是那樣的令人難忘。并永遠貯存在秦天的磁盤中,成為歷史的見證。
【秦天小隊的首臺電視散文】相關文章:
天鴻散文11-11
天輪下的綠色情思散文欣賞11-09
老去的那一天散文04-29
人間四月天散文05-02
無奈的季節,漫長的一天散文05-02
十月天去賞菊散文11-03
歸人如花,一痕天荒散文11-03
秦瓊賣馬的故事06-20
詩人秦系生平的簡介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