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公潭散文
西河鎮的鴨公潭,顧名思義,其狀宛如曲頸自賞的公鴨。它地處現兩河村二組,系西江河的一灣支流,距成洛路數十米之遠。此潭形成于清末,全長兩百余米,“鴨頸”頎細,彎出優美的U型弧線,“鴨身”卻寬闊厚實,顯出不凡的肚量。潭水常年清洌,上百年來一直滋養著沿河一帶的村民。
陽春三月,鴨公潭如世外桃源般美麗。潭水映出游魚,白石粼粼而出,三五成群的鴨子悠然鳧水,不時有飛鳥掠過。若此時進入附近的竹林和桃地,定會迎來簌簌的“桃花雨”。桃花雨不疾不徐,風過處落紅一片,香透長天,連腳步都帶了暖香。恰是這“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春光無限好,留戀處,是當時白發垂髫者立于潭邊盛贊的家鄉美。
若追溯鴨公潭的歷史,終究繞不過那塊鴨公潭碑。吃潭水長大的村民,忘不了鴨公潭水的恩情。民國年間,在“鴨頸”外側,臨鄒家老房處立了塊鴨公潭碑,上面雕有八九十公分高的阿彌陀佛像,據說是清代石窟寺遺存的石刻。佛像莊嚴肅穆,日夜望著深不見底的潭水,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于旱災之時靠鴨公潭度過用水難關。
據當地人回憶,有年持久天干,迫于無奈,從鴨公潭開堤引水,用于灌溉農田,滿足人畜飲水之需。就在潭水見底之時,天忽然轉陰,少頃降下大雨,連綿數日,頓時化解了旱荒。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鴨公潭亦如世間萬物,在經過漫長的歲月洗滌后,或許冥冥中自有了靈性的感召。
這種感召的.另一個例證,便是距石碑五十余米的那口古井。這是七十年代初,當地人請藏族匠人鉆勘而成。古井冬暖夏涼,特別是冬日,水溫非常合適洗衣服。兩河村的生產隊每次開會,把會場設在井邊,如同置于天然空調之下。后來,自來水逐漸普及,用古井水的人慢慢少了,古井也因年久失修,被填埋掉了。
良田秀水之地,從來不乏美麗的傳說,鴨公潭自然不例外。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說潭底藏著一對金鴨,忠誠地守護著這方水土。村民閑暇之時,喜歡潛入潭底,尋找金鴨。常有人說摸到了金鴨頭,金鴨肚,或者金鴨屁股。但浮出水面后,卻始終無人能記住金鴨的具體位置,這給金鴨很是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還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講的是一漢子下潭捉魚,無意間闖入了金鴨之嘴,滑進鴨肚。肚中滿是魚兒游漾。漢子非常高興,迅速將所有的魚兜入網中,打算帶回去。但他卻怎么也找不到鴨嘴出口了。折騰半晌,他累得精疲力盡,只好將網中的魚放生。就在此時,忽然一股清水將他推出水面,漢子得以鴨口脫險。從此,村民對金鴨更加心存敬畏。
2015年,龍泉驛區啟動了雙龍路工程。由于鴨公潭在道路紅線范圍內,便對此處的水流進行改道,以保持河道順暢。從此,鴨公潭不復存在。至于那個阿彌陀佛石刻,鑒于風化嚴重,未再保留。一聲嘆息之余,到底是這方水潭隱沒了蹤跡,只能于夢中找尋那桃花源。
【鴨公潭散文】相關文章:
貴州天河潭之旅散文11-15
小石潭記說課稿11-04
《小石潭記》課文賞析01-17
語文《日月潭》精彩教學設計12-28
柳宗元《小石潭記》課文原文02-15
《峴潭作》唐詩原文及注釋01-30
《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新編04-27
《日月潭的傳說》優質導學案03-06
《小石潭記》優秀教學案例05-11
《鈷鉧潭記》譯文、注釋及鑒賞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