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堡鎮(zhèn)鄉(xiāng)土美食散文
清明粑粑
四月,細雨紛紛揚揚,清明節(jié)到了。掃墓祭祖后,就要吃清明粑粑。
幾場春雨后,蒿子嫩油油地鉆出土來,擰著竹籃,帶著剪刀,一上午就能剪回一籃子。把蒿子洗凈、切碎,和著浸泡好的糯米,接下來就是磨了。用一臺古老的石磨推磨豆粉成米漿,然后用包袱裹著青色的米漿,懸掛起來,潷掉水分。接著做餡兒,將新筍、煎蛋、咸肉丁、豆干等剁碎,滿滿一大盆。然后就是煎粑粑或蒸粑粑。費去半天功夫,清明粑粑就能吃到嘴里。那些粑粑,鼓著肚子,一口下去,全是菜,夾雜著蒿子獨特的香味,簡直把春天都咽下去了。尤其那些貼著鍋的粑粑,底部結了一層脆脆的殼,咬一口,咯吱……咯吱……。真好有味!
凍粑
土家族小吃類美食,最難吃到的是凍粑,不僅因為它的制作工藝復雜,制作周期長,而且需要特殊的氣候條件才能制作。土家女人說,凍粑凍粑,凍出來的粑粑,即用凍的方法制作的粑粑。
做凍粑的時間必須是臘月歲末,那時候的天氣才適合做凍粑,因此凍粑也是土家人的年節(jié)食品。勤勞聰慧的土家女人,將糯米蒸熟,秈米推成漿,按一定比例摻和,用木盆盛著放在室外凍,這凍也挺有講究,不結冰的天氣放室外日凍夜凍,結冰的天氣要收放室內,就是說,雖是凍也要掌握凍的溫度,凍過了頭不行,凍的時間不到也不行,一直要凍得糯米粒成絨狀,米漿起了氣泡兒,才可進行下一道工序。這凍的時間,少說也要十天半月。
米漿凍好了,蒸成粑粑也挺費事,凍米漿較稀,不能用手做成一個一個的在蒸格上蒸,要用竹編的粑粑圈鋪在蒸格上,蒙上細布,再將凍米漿舀在粑粑圈內,用大火急蒸,才成了一個個晶瑩玉潤的凍粑。這時要特別說到的是,凍粑漿內是不興添糖精或白糖等甜味劑的,完全是一種自然產生的甜,入口特別地純美,且回味悠長。
過去在古鎮(zhèn)的街上,逢年節(jié)常能吃到凍粑,那時的不少土家女人并不嫌凍粑制作過程的復雜,而是將會做凍粑作為自己的能干展示在親朋面前,F在人們越來越求簡便了,不僅對做凍粑,還包括許多制作過程繁雜的飲食手藝棄之不用了,年輕的女孩子又不愿意學,導致瀕臨失傳的邊緣,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做凍粑與吃凍粑不僅是一種飲食習俗,還是一種文化,是歷史與傳統(tǒng)飲食技藝的`延續(xù)。做凍粑凍的過程其實是低溫自然發(fā)酵的過程,形成時間應在人類發(fā)明發(fā)酵劑之前,歷史很早,反映了土家族祖先的聰明才智。不管社會上的人還做不做凍粑,我們家要將其技藝傳承下去,說不定哪天你還會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呢!
令人回憶的冰粉
四十年前,古鎮(zhèn)街上每逢長期,就有一個干凈利索的老婆婆在水巷子上邊賣冰粉。那冰粉晶瑩透亮,粉條般的,吃起來涼悠悠,沁入心脾,可是夏天的一道美食,因其爽滑、透明、冰爽、美味、價廉而倍受人們青睞!那時候的夏天,解暑的東西不多。路邊小攤,擺著的大都是涼水、涼粉、涼糕,只有這個老婆婆的冰粉最逗人吃。那冰粉用一個黑褐色的小土碗盛著,上面用一片玻璃蓋著。5分錢就可以讓你解渴,讓你一肚子的涼爽。讓你留下舒心的回味。記憶中,我那時就站在旁邊,一直盯著,看著過往的行人停下來,吃冰粉,給錢,走人。
冰粉好吃,故事也好聽。據考察,古鎮(zhèn)的冰粉始于明末清初時期是四川的一個叫王味緣的人始創(chuàng)的,稱“味緣冰粉”。最初僅在彭水一內販賣,后來逐漸傳到周邊市縣,到了民國初年,就才傳遍到利川和團堡鎮(zhèn),在解放初期達到鼎盛時期!那時我們的團堡山,四水池,梨樹坪,獅子口等村的大山林里都有許多的冰粉樹,上面結有成串的冰粉籽,淡青色,像紅籽籽一般大小,冰粉就是這種樹上結的籽籽做成的。
關于王味緣第一次做冰粉的經歷在民間有這么一個傳說:明末清初的彭水縣,有一戶王姓人家,有一女名王味緣,天生麗質,聰穎可愛,非常孝敬父母,是遠近聞名的孝順美女。一天王味緣上山采梨,不小心將梨樹上一株青藤(冰粉樹)上的果實無意中抖落于香包中。回家后,王味緣清洗香包時發(fā)現香包里有透明果漿溢出,遂覺驚奇!便將果漿盛于碗中,過一會兒果漿便凝結了。王味緣一看亮晶晶的,似冰非冰,似粉非粉,忍不住嘗了口,冰冰涼涼,爽滑無比!王味緣高興極了,但可惜的是沒有味道。于是王味緣又找來了紅糖,化成水,倒入其中,再嘗,涼幽幽,甜咪咪!王味緣好不陶醉,連稱:“好吃!好吃!”。
很快亮晶晶的一碗汁水就被王味緣一飲而盡!但覺得并不解讒,王味緣又上山采摘了一藍子青藤籽回來,自己學做起了。做成后,孝順的王味緣又給父母和家人沒人做了一碗。父母和家人品嘗后,大為贊嘆,就起名為“味緣冰粉”。聰明的王味緣立刻想到如果自己拿到街上去賣,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人嘗到冰粉的美味,還可以替父母減輕一些負擔!味緣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鼓勵,并答應幫味緣撐其冰粉攤子。第二天一上街,味緣冰粉立刻引來許多人的圍觀,品嘗者絡繹不絕!時間一久人們都知道彭水街頭有一位賣冰粉的姑娘,不但冰粉好吃,而且人也漂亮隨和,于是人們紛紛嬉稱------味緣冰粉!冰粉味緣!從此冰粉在彭水流行開來,并逐漸傳入周邊縣市,漸漸的傳到團堡鎮(zhèn)來了。
傳統(tǒng)的冰粉好吃,但做法比較麻煩。先要從大山里采回青藤樹上的冰粉籽籽,然后用細紗布緊緊包起來,放入燒開的涼開水里,用一雙手慢慢的用力的在涼開水中搓揉,讓冰粉籽籽的那種帶膠的汁水漿漿從紗布中流到水里。搓揉的時間大概10分鐘到15分鐘就停止;在搓揉的時候,為了讓其更好的凝固,還要不時放入適量的石灰水。一般的配方是,冰粉籽?30克、冷開水1500克、石灰水10克。靜置兩小時,凝固好了就成冰粉了。制作時一定要講究清潔衛(wèi)生,要穿戴整潔,不要說話,不要在有灰塵的地方搓揉。
可惜的和遺憾的是,近30多年來,古鎮(zhèn)上再也沒有賣冰粉這種小吃的了。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山林里的那種結籽籽的青藤樹絕跡了,沒有貨源。二是如今的年青人不愛學這個手藝,認為做冰粉費事費力還不賺錢。于是我們只能讓冰粉留在記憶里。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吃到冰粉。大型超市里有現成的冰粉粉。你去買來后,將冰粉3克,鍋中放入500克水,燒開后放入冰粉粉攪拌均勻,把攪拌好的冰粉放入容器中,待涼即可,吃的時候放入適量的黑、白芝麻,紅糖水。非常方便。吃的時候,可以放紅糖水、白糖水或蜂蜜,也可以加山楂膏、葡萄干、花生仁、果脯等配料,喜歡怎么吃,可以自由發(fā)揮,只要是自己喜歡就好。
這個雖然也有冰粉的味道,但是遠不如三十年前的味道悠長。
最近在采訪中還打聽到,還有一種材料可以做冰粉的材料。就是采集野生木瓜(夏秋季節(jié)),取出里面的籽籽,用一塊過濾效果好的紗布包好,然后用斧頭之類的東西敲打成碎末。在冰冷的井水或者幾度左右的冰水中反復用手搓揉,讓野木瓜籽中的淀粉過濾到水中,然后把裝了野木瓜籽過濾水的器皿靜靜的放置在陰涼的地方,過不了多久就是一盆兒晶瑩剔透的冰粉了。不過我沒有試驗過,因為野木瓜樹也不多了。
冰粉啊!你就長期留在我們美好的記憶里罷了!
【團堡鎮(zhèn)鄉(xiāng)土美食散文】相關文章:
鄉(xiāng)土中國散文11-10
鄉(xiāng)土 鄉(xiāng)情 鄉(xiāng)愁散文欣賞04-30
百姓美食散文欣賞05-02
金城銀堡的故事01-21
立夏美食詩句04-07
朱仙鎮(zhèn)大捷04-22
立春美食的詩句01-23
南瓜堡第一次下雪睡前故事03-21
揚州美食作文6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