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憂思錄的散文
我喜歡逛書店,這已經養成了一個不可更改的習慣。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大凡有書店的地方可以說都去過,當然對于離自己居住地最近的書店是經常光顧的地方,以至于自己和這些書店的員工都非常熟悉。
我愛逛書店,是因為自己愛讀書,作為一個不大不小的知識分子,因為從事的是文化教育事業,職業的需求也迫使自己這樣不斷的充電。當然,如果說年輕時還有各種想法,迫使很多同行也喜歡讀書,以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我敢說這樣的讀書算不上真正的讀書,因為那一種功利性的讀書終究算不上一種對于讀書的天然熱愛,因為我見過的大凡以前喜歡讀書的同行一經達到某種目的或者雖然努力了但是并沒有達到某種目的,于是事過境遷,就已經泯滅了昔日讀書的熱情,沉醉到另一種簡單的游戲或者其他的娛樂當中。因此,屢經時間淘汰,到了像我這樣的不惑之年還喜歡逛書店的人就更是鳳毛麟角了。因為不逛書店,所以我認為他們是體驗不到讀書的.樂趣的,也感受不到時代思想的發展步伐。
每每置身于書店,我都不會輕易地去買一本書的,因為對于我這樣的工薪階層的讀者來說,我必須節約資源,我不能像大款那樣去為某位歌星贊助或者大耍闊氣。我要購買的書必須是精益求精的書,具有相當文化價值和珍藏價值的書。囊中羞澀的局面決定了我必須把錢花到刀刃上,就像抗日戰爭時期子彈有限的八路軍戰士一樣,務必做到打一槍消滅一個敵人,不浪費一顆子彈。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這樣,于是,在我的書架上陳列的都是千淘萬漉出來的精品。這些書,在購買前一定是我慎重精挑細選出來的,而我置身于書架前,也就儼然像一位指揮官,決定著各種書的命運。我選書的眼光是很高的,那些品位低格的書或者無聊的書都會被我淘汰,有時我也會發問,這么無聊的書或者文字水平這么一般的書怎么好意思出版呢?豈不是白浪費紙張和金錢呢?而對于自己發現的好書,就好像發現了久違的知音或者親密的朋友,首先是捧之若寶,愛不釋手,在輕輕地翻閱中,我自己的嗅覺會異常靈敏,那一種文字的墨香也就會沁人心脾,當然更美的是那種久違的知識需求就像大旱逢甘霖的禾苗一樣盡情的伸張開了自己的肺葉吮吸著知識的雨露,生怕錯過了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旅程。有時,在自己看到了一本好書的時候,但是還沒有下定決心購買的時候,決定先等等再說,誰知過了一天一夜那本自己惦記的書卻被他人買走,那一種懊悔常常要持續好多天,錯過那本好書的難受不亞于生命中錯過了一位美麗的姑娘一樣。而對于錯過的那些書卻也會在我的腦海里深深的扎下根,就像一個永久的傷疤一樣時時讓自己反省。經歷了這樣的教訓,這樣,我一旦發現絕對的好書,就一定會把它想方設法購買下來,有時還唯恐他人捷足先登了,真是好笑。
由于經常去書店,我發覺像我這樣的書蟲是不多的,而且是寥寥無幾,有時就是人多些,也不過是些學生買些資料輔導書練習冊什么的,至于對于當前的文化界的走向或者出版界的熱門讀書沒有幾個人關注的。這樣,我在看書購買中倒有了魯迅那種“荷戟獨彷徨”的感覺。書店的格外冷清讓我質疑現在的人們怎么讀書的熱情這么“涼”,而對面的沿街一字兒擺開的夜市燒烤店卻怎么那樣的“火”,只要是吃的門面那個生意都不賴,無論是功成業就的中年人還是正是風華正茂的青年學生,出出進進于吃的門店里,我從來都沒有見過哪一個書店的開業能像一個新開張的吃的門店那樣火爆,而相反的,書店在一個一個的凋落,關門,或者轉向其他生意,而吃的店鋪卻在不斷的日益擴大,于是,我奇怪的見到了越來越多的胖子,中年的,青年的,少年的,男的,女的,我不知道在那樣胖胖的軀殼里到底裝了多少貨色,唉!悲哀啊!不讀書,導致的是無知和肉體的膨脹,繼而是大量的肥胖癥病人。唉,可悲,魯迅先生還曾經撰文來療救精神麻木的民眾,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的精神追求還是這么的低,可悲!經濟發達了,但是讀書的熱情卻沒有發達起來,何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呢?若是那一天,書店真正興旺起來,也許那時才稱得上民族的復興,因為,任何時候,知識都是力量,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書蟲憂思錄的散文】相關文章:
武松上學錄散文11-17
同學錄致老師的贈言08-04
黑暗的啟示錄勵志故事04-08
《李太白全集》補錄07-08
卑微的散文11-15
清晨的散文11-15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經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