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仰望的姿態散文
《詩經·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紙上畫的圓圈越大,我們接觸的空白才能越多,“知道的越多,發覺知覺的越少”。只有登上更高的山峰,才足以眺望更遼闊浩大的天地,享受更博大的幸福。因此,我們要學會追求與仰望。
尼采曾說過:“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無知而自滿的人永遠也走不出他畫的那個圈子,他們根本不懂得什么樣的姿態叫高瞻遠矚。唐朝時的邊陲小國夜郎不自量力與盛朝相比,醒悟后的感嘆是多么令人可笑可悲。《逍遙游》中有言:“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很多人忘記了身處的林林總總的大千世界,只蜷縮在自己的世界里固步自封。天朝上國的舊夢被列強炮火給擊碎,醒時發現已落后世界太多,那是坐井觀天式的悲哀,只有境界更高的人才能體味到什么是“東海之大樂”。
那些真正的智者卻常常懷著敬畏,以哲人謙虛的.仰望姿態去追問世界,“大智若愚”站在真理更高的臺階上讓他們看到了學問的浩瀚。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就常說:“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盡管是一代圣賢,卻依舊謙恭自持追求更高的智慧。季羨林先生蜚聲海內外時對“大師”的稱謂依舊痛斥,那是學者對知識博大精深的景仰。孔夫子也曾說“不恥下問”。他們站在高處卻以虔誠的姿態仰視更高的地方,沒有俯視的自滿與驕傲,他們懂得視野之外還有更廣闊美麗的天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真正眺望到真理大海的無垠浩瀚,才會有漫漫求索追尋真理的真切愿望。牛頓把自己比喻為在海邊撿到貝殼的孩子,而對面前真理的大海卻一無所知,正因如此,才有他對自然科學的奧秘孜孜不倦的追求。古羅馬政治家大加圖80歲時開始學習希臘語,他說“這是我所剩下的最年輕的歲月”。
羅素說:“有一種單純而強烈的渴望支配著我的一生,那便是對知識永不停止的追求!”為窮千里目,惟有立于更高之處。生命是仰望的姿態,在為人處世之中做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生命是仰望的姿態散文】相關文章:
最優雅的姿態散文05-01
精選生命姿態作文4篇04-08
仰望的近義詞08-05
姿態造句04-06
高三議論文:堅強,是最美的姿態12-15
描寫姿態的成語01-13
今夕是何年散文05-01
仰望近義詞01-14
我不懂的是我散文11-11
仰望的近義詞解釋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