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塵土散文
是的。我生活的這座城市里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塵土了。我要是想塵土了,就回到村莊里去。
這事還得從我剛來這座城市的一些片段說起。
我剛來到這座城市的時候,看見過好幾只狗,它們走起路來,頭高高地揚著,沒有一點看路的意思,似乎在它們眼里,道路是不值一提的。
于是,我開始好奇起這座城市的狗以及它們走路的姿勢。我發現,這里的狗,走路的時候從來不低下頭去嗅大地。在沒有見到它們之前,我固執地以為,城市里的狗,肯定被城市慣壞了,飯來張口的狗已經完全沒有了骨氣,它們走起路來一定是低頭哈腰像個“狗腿子”。可是讓我納悶的是,它們走路的時候,從來不低著頭,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后來在瀝青路上跌了一跤,嘴里啃了些塵土之后,我才發現,問題出在這座城市最低處的塵土身上。原來,在這座城市里,我們所能見到的塵土,大多已經帶上了瀝青的嫵媚,帶上了汽油的氣味,帶上了車輪的'圓滑,它們身上的味道,是這座城市所有味道的混合。
難怪這些狗走路的時候不愿意低著頭,它們是與這座城市最低處的塵土保持距離。
城市里的土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土了,而在我的村莊里,土仍然是土,是小到塵埃大到山巒的土。在村莊里,土的世界也分三六九等:一等土種莊稼,給人以溫飽,并養育村莊里所有的生靈;二等土,和稀泥、打院墻、修房子,給人以溫暖,并讓村莊變得具體;三等土,既種不出莊稼又和不了稀泥,那就只能被當做路了,有了路,人與人之間,房屋與房屋之間,村莊與村莊之間就被聯系起來了。人與人、房屋與房屋,村莊與村莊就不覺得寂寞了。
我一直很喜歡土生土長這個詞,覺得它簡約、質樸,用四個字就恰當地總結了一個人與某一個具體的地方的關系。不過,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動用這個成語來總結自己與某一個具體地方的關系,要使用這個詞,是需要一個特定背景的。
這個特定背景就是村莊。只有在村莊里,一個人才可以說土生土長,因他(她)的出生,是從一拱土炕開始的。當生命以最初的形式完成了在子宮里的旅行之后,隨著一聲“哇”,他(她)與這世界見面了。迎接他(她)的,除了父母和親戚們洋溢著喜悅的笑臉之外,就是土炕和土炕上細小的塵土了。我地把村莊里的出生稱之為“土生”。這個人生下來之后,吃著土里長出來的糧食,住在土壘起來的房屋里,走在土鋪成的大小道路上,一走就是一輩子。這一輩子,無論活的好與壞、高興與傷悲,他(她)的生活軌跡都注定離不開土。為了和“土生”對應,我把這注定離不開土的生活叫做“土長”。
哭過、笑過,愛過、恨過,幸福過、悲傷過之后,當他(她)完成了所有生來注定的劫數,閉上眼離開這人世的時候,收留他(她)的,最后也是土,親人的淚水和悲傷,只能安放一個曾經活過的人的回憶,而土,卻能給他們一個不大不小的窩,不管這個人生前是好是壞,在村莊的某個地方,土總會給那個人另一種生活。
這樣“土生土長”的生活,就這樣在村莊里流轉著。是村莊,讓“土生土長”這個成語生動起來。但是,當強大的“工業文明”來臨之后,一切都變了。
我是隨著大流到城里來的。有一次,我正在這座城市的一個十字路口踟躕時,遇到了那些從村莊吹來的塵土。它們在來來往往的車輪和人流中,時而被帶起來,時而被踩下去…… 站在十字路口,看著那些塵土們,我想起了一個詞:風塵仆仆。
這個詞,也是我所喜歡的。如果說,“土生土長”恰當地總結了一個人與某一個具體的地方的關系,那么,“風塵仆仆”則簡約地概括了一個從村莊里走出來的人的生活狀態。
風塵,就是行旅,是辛苦的意思;而仆仆就是行路勞累的樣子。在城市里,我們多像塵土啊,在城市里有限的空間里茍延殘喘著,跋涉著,時不時還要注意著,不要沾染這城市混雜的氣味。
其實,你不知道,看著那些塵土,我真想一下子撲到它們懷里。
【遠去的塵土散文】相關文章:
想念遠去的親人散文05-01
遠去的船迪聲散文04-30
塵土的同義詞10-30
學子遠去又見歸來字謎11-23
初一語文《地毯下的塵土》課文04-23
遠去的聲音初三優秀作文12-21
初一語文《地毯下的塵土》導學案04-29
那些離我們遠去的幸福額度勵志文章01-18
漸漸遠去的口頭禪作文600字04-22
《地毯下的塵土》說課稿(七年級下冊)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