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守衛英靈的衛士小學散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吟誦著這膾炙人口的詩篇,又迎來了清明節,自然又想起了我的父親。
十二年前,父親去世了,遵照他生前的愿望,把他安葬在我們小鎮的烈士陵園旁邊,讓他和這些長眠在我們小鎮的烈士們為伴。
說起這些烈士,就不能不提起我的父親。那是一九四九年的冬天,新中國剛剛誕生,還沒有取得全國的最后解放。解放軍南下勢如破竹解放了大西南,但我們這里還有許多不甘心滅亡的殘余土匪,剿匪部隊來到了我們小鎮。那時,苦大仇深的父親已經是民兵連長了,部隊要找一個可靠的向導,父親二話沒說,立刻背起他的老步槍跟著解放軍走了,把媽媽和跟新中國一起誕生的姐姐丟在家中。這一去就是差不多一年,直到剿完了殘匪父親才背著他的老步槍回來。這一年,他目睹了流血犧牲,他也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他和解放軍一起在槍林彈雨里出生入死,成了親密戰友。就在我們小鎮烈士陵園里長眠著的一位無名英雄,人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位很小的“小鬼”。就是父親親眼看見土匪一顆萬惡的子彈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鮮血從小鬼的胸膛汩汩流出,染紅了他身邊的草地。父親常說他那么小啊,為了新中國,為了受苦受難的人民,他倒下了,用他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美的英雄贊歌。還有長眠在這里的郭連長是一位外省人,不遠千里來到這里剿匪。有一天,土匪搶了許多糧食、衣物走在路上,郭連長帶領戰士們一躍而起,突然襲擊了土匪。敵人還沒來得及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時,就被消滅的差不多了,可是郭連長卻被躲在茶樹林里的土匪打中,在我們這片熱土上灑盡了他最后一滴鮮血。不知郭連長的高堂雙親怎樣倚門盼望兒子早歸,也不知他的妻子兒女怎樣望眼欲穿盼他回,等他們知道時,郭連長早已為國捐軀。父親親眼看見了他們的犧牲,是他和他的'伙伴們含淚把烈士們從戰場背下來,掩埋在我們小鎮的青山腳下,他發誓要一輩子守護烈士們。從此,父親成了烈士們義務守墓人。每年清明,父親總要一個人扛著鋤頭去給烈士們墳上拔草、培土。小時侯,有一次,我很好奇,就悄悄跟在父親身后去看,只見父親去了以后,雙手撫摸著烈士們的墓碑,輕聲呼喚著:連長,小鬼……,我來看你們了。過了一會兒他就開始拔草、培土了。完了點燃一支煙坐在旁邊跟烈士們拉起了家常,告訴烈士們新社會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和甜蜜,并告慰他們今天的一切都是他們的鮮血換來的,喃喃自語一陣后才回去。我看呆了,纏著父親要他跟我講這些烈士們的故事。父親就一年又一年,一遍又一遍地跟我講述當年的情景。英雄形象就這樣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扎了根,讓我受益匪淺,以至于后來長大工作了,我還時時以烈士們為榜樣,以我最大的努力站好了我的三尺講臺。
后來父親千方百計,四方奔走,終于在我們小鎮上修了一座烈士陵園,把十四位烈士都遷來安埋在一起。父親撫摸著“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高大墓碑,激動的熱淚盈眶。學校每到清明節都要請父親去給孩子們講烈士們的故事,烈士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凈化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靈。
父親慢慢的變老了,歲月把當年背著老步槍,血氣方剛的青年變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但唯一沒變的是父親對烈士們的崇敬。每到清明節,照樣去為烈士們拔草、培土,幾十年一直初衷不改。
十二年前,父親身患重病,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給我們留下遺言,要我們把他埋在烈士陵園旁邊,他要永遠為先烈們守靈、做伴。啊,我癡心不改的父親!
【父親是守衛英靈的衛士小學散文】相關文章:
散文鑒賞:父親的味道11-20
關于父親的愛的散文11-20
散文:父親已老了11-20
寫父親的散文8篇12-07
今夕是何年散文05-01
我不懂的是我散文11-11
父親寫的散文詩詩歌01-26
我是大山的女兒散文欣賞11-04
初夏,你是我的暖散文05-02
故鄉,蕭條是你的含義散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