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訪古法云山散文

時間:2021-05-10 16:27:22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訪古法云山散文

  春暖花開是訪古探幽的好時節,我們一行四人來到了慕名已久的法云山,車子剛駛到山下,一位朋友便連呼:“可惜!可惜!忘了帶相機。”

訪古法云山散文

  也難怪朋友后悔不迭,這法云山也確實美,美得讓人咂舌、讓人驚嘆,甚至美出了名堂!《新泰縣志·古跡》載:“相傳有異僧說法而生云,故名。”又稱:“林壑茂美,不雨常潤。由東南登,至絕頂,如在煙云深處。”法云山觀云的最佳季節在夏日,朵朵白云時而分散飄浮于山巔,時而游蕩于山谷,時而又如羊群攢動于山坡,隨著山風忽東忽西、忽高忽低,或纏綿于樹蔭之間,或從腰際緩緩飄過,游人似云中仙人一般,看那山峰在云蒸霞蔚中時隱時現,若有似無,恍如仙境。我們來的雖不是觀云佳機,但站在山巔,卻也望見些許白云不時的緩緩飄來。山上遍植樹木,古柏、銀杏、黃楝,粗均數圍,虬枝交錯,蔭翳蔽日,無雨而潤,可以想見,因了樹蔭庇護,如在夏日登臨,置身于林間幽壑,呼吸著潮潤的清涼之氣,嗅聞濃郁的松柏之香,肯定會暑氣盡消,神清氣爽的。法云山的獨特景觀,被古人稱為法云翠潤,榮登古新泰八景之列。

  法云山雖不甚高,只有四百多米,但山不在高,景美則名,自古有不計其數的朝廷大員、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明代進士、工部尚書崔文奎、明萬歷禮部主事秦士文曾拜謁法云山,清初詩人張相漢《云山法云》一詩,細致描繪了法云山的奇妙景象:“云來云去法無增,煙鎖層巒供眺登。一片霞光青護障,半天花霧紫垂藤。石門僅止歸來鶴,禪榻久稀入定僧。我欲瞻云云戀我,寒山幾識故人曾?”明代詩人、新泰縣令高如山在飽覽了法云山迤邐風光后,揮筆寫下了“四山環翠俯丹崖,萬葉清蓮仿佛開。樹密云深人不見,疏鐘隱隱自天來。”的傳世佳句。

  法云山不但景美,而且是座遠近聞名的宗教山,清初著名詩人楊繼芳《平陽日記》是如此記述的:山半有寺曰正覺,俗呼為小靈巖寺,寺前藤花塢、劉杜泉、奇石翠潤、林木森蔚,云歸峰出……新泰古稱平陽,《平陽日記》是楊繼芳任新泰知縣時所寫,文中的正覺寺座落于法云山半腰,據寺內現存碑刻記載,正覺寺相傳始建于東漢時期,具體年份不詳,但據《新泰縣志·古跡》記載:正覺寺始建于北宋靖國元年(1101),大觀元年(1107)請額,金大定五年(1165)重修,明萬歷年間鄉人曾對寺進行增修。古縣志與重修碑文所載顯然有別,似乎北宋之說更可靠些,新近在山門前廊石柱上發現了宋代題刻:本村景唐獨管石柱一條宣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起建。此碑刻為北宋宣和二年村人捐石柱建寺的題記,恰為北宋之說提供了實物佐證。正覺寺整個寺院為三進院落,前殿為金剛殿,供祀哼哈二將,四根八面石柱乃宣和二年修建,中殿是大雄寶殿,供祀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等,重梁起架,灰瓦硬山,石基磚墻,圓木檐柱,石鼓柱礎,殿脊正面雕有雙龍戲珠、流云火焰等圖案,背面雕有鳳凰戲牡丹,所雕龍鳳龍騰鳳舞、栩栩如生,讓人感覺呼之欲出一般,殿前設東西廊坊,供祀送子娘娘、藥王、財神等,東面有礦神、窯神廟,西有關岳合祠,后殿為泰山行宮,供祀碧霞元君,西為龍王廟。最引人入勝之處是大雄寶殿雕有龍鳳圖案的殿脊,專家考證殿脊花雕青磚乃采用唐代工藝燒制而成,這一發現讓正覺寺始建于宋代之說好像更有說服力,有人提出花雕青磚采用唐代工藝燒制毫無疑問,是否東漢建寺宋代重修殿脊亦未可知,故而正覺寺始建年代一時難以定論,但不管是建于漢代或是宋朝,正覺寺是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千年古剎那是確定無疑的。

  正覺寺歷史上多次重修,基本保持原貌,原有建筑構件也多有留存,寺廟大量題刻及碑刻對研究宋、元、明、清、民國時期寺廟建筑藝術、當地民間信仰和宗教在泰山周邊地區的分布與影響,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寺內現存重修碑記十二通,保存完整的有明成化十年(1471)知縣高鳳立《重修正覺寺碑》、正德元年(1506)知縣黃錦立《正覺寺重修殿宇佛像記》、康熙三十三年(1694)知縣吳大樑立《重塑法相碑記》、康熙五十年(1711)知縣吳階玉立《重修正覺寺記》……碑文精煉、文采飛揚,每篇碑文都是精美的文章,“吾邑縣治西南四十里有法云山者,巍峨壯麗,上凌重霄,瞻泰岱依新甫,帶汶流而襟鰲峰,且松楷挺翠,柏檜蔥郁,望之蔚然而深,即之幽然而秀……”這篇儒學生張大可撰寫的清雍正十二年重修碑記,了了數語,不但描述了法云山的秀麗景色,而且寫出了法云山的優越位置,特別是那石刻字字遒勁有力,對研究前人書法藝術頗為重要,同行的朋友喜歡書法,站在碑前用心臨摹,久久不肯離去,發誓下次來一定帶拓具拓下來。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碑刻都如此幸運,千年的風云變幻,也波及到幽靜的寺廟,明萬歷禮部主事秦士文所立《重修云山正覺寺記》碑刻早已無片石可尋,所幸明天啟《新泰縣志》保存了全文,明代進士、工部尚書崔文奎撰寫的《重修正覺院記》碑刻、明新泰知縣王應修的.《仲秋宿云山禪室》等詩碣僅有零星殘塊留存,這些珍貴文物有的毀于戰亂,有的則葬送在敗類之手。我們被一座有別于其他石碑造型的龍王廟碑吸引住,石碑主體有五塊高約兩米、寬約半米的青石排列組成,碑面光滑平整,上有起脊碑帽,下有四層青石基座,有位老者告訴我們,正覺寺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作為學校使用,這個石碑被當做了宣傳欄,上面貼滿了只有那個年代才有的文字,石碑因而得以完好無損的保存下來,真是石碑幸甚!正覺寺幸甚!

  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是正覺寺廟會,人們因而又稱法云山為六月六山,稱正覺寺為六月六寺,廟會期間歌舞團、戲劇團、雜技團及小商小販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助興,周邊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結伴而來好不熱鬧,年輕人氣喘吁吁的爬到山上,欣賞法云翠潤的奇觀,年紀稍大些的則把供品擺在大雄寶殿前明正德年間五花石供案上,虔誠地跪下來叩頭許愿,祈求佛祖保佑風調雨順、老少平安,愛聽戲的老人帶著馬扎坐下來一聽就是整天,餓了買點小吃,伴隨著演員的唱腔,搖頭晃腦的吃著東西,簡直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用老人的話說:“電視里唱的再好也不是真人,這才是真的。”正覺寺東有座山,民間稱作三月三山,有好貪杯者在此山喝得醉醺醺的走到正覺寺仍然面紅耳赤,故而民間自古有從三月三醉到六月六之戲說,并相傳至今,反映了當地人的幽默和聰慧。

  法云山、正覺寺,猶如一對配合默契的搭檔,互為陪襯、相得益彰,因了千年古寺的存在,法云山擁有了厚重的文化,因了一座美麗山峰的相伴,正覺寺更具有了巨大的魅力,吸引了古人、吸引著今人,必將伴著歷史走向更多的千年!

【訪古法云山散文】相關文章:

《訪秋》唐詩原文及注釋02-01

《訪城西友人別墅》原文及鑒賞03-10

關于楊文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訪文09-10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唐詩鑒賞01-21

《玉樓春·戲賦云山》原文、譯文、注釋及其鑒賞01-18

六年級下冊語文《訪蘭》ppt04-29

高中語文《訪李政道博士》ppt(粵教版)07-12

自救散文11-13

心靈散文11-12

無題散文11-1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 | 日本人韩国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尤物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