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的記事散文
“有過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唱得真好。好多童年往事,隨著光陰變換,卻愈加清晰,真的仿佛就像是昨天發生的……
糧食
我是五零后,小的時候正趕上糧食極度匱乏,困擾著全國人民,我也毫不例外。我家在遼南丘陵地區,家里有祖母、父母、我們姊妹六個共九口人。記憶里,每年秋天從生產隊領到家里的高粱、玉米等就只有三四麻袋吧(一麻袋不扎口約180斤,扎口約160斤)。九張嘴,特別是六個半大孩子中的三個男孩子,除了上課睡覺老實,平時像豬尾巴沒老實氣兒,像猴子一般地淘,既能吃,又餓得快。吃飯時每人一碗就下去半盆,一轉眼一盆就見了底,快得像比賽。所以,節約糧食便成了大事,于是借鑒鄰家經驗,每人以碗定量。每年秋收、打場一結束,天短了,人閑了,鐵定立馬每日兩餐,且都是稀飯,只有來了客人,才會用大笊籬撈上一小盆夠客人吃的干飯。到了第二年開春下地干活才開始每天三餐?傻搅宋辶路荩值募Z食就全部吃完了。就到生產隊借,到私人家借。等到秋天還了,來年又不夠吃,再借,年復一年。借糧吃的時候,就更要節省了。中午飯只留很少一些,原則上只給干活的吃,我們上學的誰回家早還能吃到一點點,晚了就沒份兒了。我和比我小兩歲、四歲的弟弟經常吃不上午飯,就到園子里摘黃瓜、茄子,再掐兩個嫩蔥葉就著吃。后來奶奶發現就看得緊了。那時沒有自留地,只有房前屋后可以種些菜,我們每天摘的黃瓜、茄子足夠全家一頓菜。所以,每天快到放學時,奶奶就搬個馬兀子(四條腿一個人坐的高板凳)坐在門口,有時還拄個棍子,邁著三寸金蓮房前屋后巡視。于是,就有了我和弟弟配合用細棍子將黃瓜扎幾下,喊:奶奶,這有黃瓜讓雞叨了(據說雞嘴臭,叨過的黃瓜就不會長了,要爛掉)。奶奶就會說:去摘了吧?墒,幾次過后,還是讓奶奶識破了。我們就和鄰居小伙伴去生產隊的園子,可是,我們一伙遠遠的就被看菜園子的老爺子發現了,而且迎了過來,問我們干啥去?出師不利。后來我們分成兩伙,一伙負責吸引“佯攻”,一伙迂回“偷襲”,果然大獲全勝。黃瓜、西紅柿、西瓜、香瓜、茄子,都嘗個遍?梢灿幸馔獍l生,和我同歲的高姓外號叫大腦袋的,在得手的途中一不小心摔個狗搶屎。西紅柿把背心都染紅了。(進園子前要把背心掖在短褲里,西紅柿等要往背心里裝)結果回家挨了頓揍,東窗事發了。
春小麥下來時,晚上打麥子。我們就去混飯,反正玩兒也是玩兒,幫著抱抱麥秸,大人們也樂不得少干點兒活,吃飯也不是吃誰家的,也理解。有的叫三文子的伙伴一大碗二米飯、一大碗大豆腐燉肉后,鉆進麥秸堆里睡著了。害的'家里人找了大半晚上。
缺糧吃的日子,還吃過麥麩子摻少量玉米磨面做的餅子,每人每頓分得四分之一塊;從園子里掰下的青玉米用刀削成碎渣熬粥,一鍋水也只放兩三棒玉米;也曾把剛剛長到雞蛋黃大的土豆從土豆秧旁邊摳出來,切碎熬湯…
那年月,最盼望過年,年豆腐可以隨便吃,如果殺豬,更可以敞開肚皮吃。每家都有吃咉食(消化不良)的孩子。還可以吃到棉花籽油炸的油炸果熬的菜,有肉的味道(每人可以分到二、三兩棉花籽油,這種油必須要先炸些東西,才可以做菜用,不然,會辣。炸果子還要用小筐吊到房梁上,以防我們偷吃)……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生活真的挺苦?墒,那時候卻不覺得,反而覺得挺好玩兒、挺開心。也許真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吧。不過,現在不挑食的我,也和那個年代的經歷不無關系吧。
柴火
那個年月,不僅糧食不夠吃,柴火也不夠燒。每天做飯、燒水、還要燒炕,幾乎不停地燒。生產隊分的高粱秸、玉米秸、還有極少的棉花秸。高粱秸要把直溜的挑出來留作插籬笆、插豆角架、黃瓜架等用。可以做柴火的,燒不到半年。其余的就要靠自己解決。
拔蒿子。這是我們男孩子的活。每到放暑假,我們在大人的指令下,帶上繩子到兩公里以外的大清河、二道河去拔蒿子。因為蒿子的根更抗燒,所以要連根拔。有牛尾蒿、知了蒿、萬年蒿、野艾蒿、水蒿等。這些蒿子大都長在水邊的沙灘上或鵝卵石中,比較好拔,也有長在土里的不好拔,還要帶出很大一坨土,得使勁摔打。暑假下來手都勒出了繭子、染成黑綠色了。每次要拔六捆,打上馬架扛到家要歇兩三次,如果遇到放牲畜拉土車,就很幸運了,可以捎帶一段。回到家馬上就得打開捆,攤開晾曬,每天要翻兩次,下雨了還要堆起苫上。有時還沒等干就得燒,滿屋都是蒿子煙,嗆死人。燒火的還要邊往灶里添,邊用蒲扇子煽。我最怕干這活。
打茬子。就是高粱、玉米秸割了剩下的部分。用鎬刨起,用二齒鎬將土打掉,運到家里碼上垛,經過風吹、日曬、冷凍,燒的時候扒下來,用二齒鎬把有桿的地方錘開。每年開始割地時,就有一些人在割地人后面,陸續跳躍、象征性地刨一下,以示有人占下了。等高粱秸等拉走了,再開始刨茬子、打茬子。我也干過這活,剛剛十多歲的我真有些吃不消。剛割的地,茬子根須還沒死,還深扎在土里,要刨下很大的土坨子才行。我們家每年都要打上寬三米,長五米,高三米左右的一垛茬子,上面還要做出瓦房似的尖。垛寬了中間會爛,不做尖會漏水,也會爛。茬子要比蒿子好燒多了,煙也不大。
砍柴。每到放寒假就要進山砍柴了。我們所住的村是公社所在地,山少,山上草木也少,還封山。我們就由幾個成年人帶著到十幾里以外的高山密林砍柴。帶上斧子、繩子,穿上破棉襖,戴上破棉帽子、破棉手套,還要帶上一塊玉米面或高粱米面的餅子。爬山路、穿林子,雪后滑還要在腳下綁上一個鐵環防滑。砍一些帶刺、野生的雜柴,砍夠六捆就用繩子捆成馬架。然后,拿出凍得硬梆梆的餅子,點把草烤烤,把積雪上面的一層拂開,把干凈的雪攥成一團,一口餅子,一口雪。吃完開始踏上返途。一個寒假就是這樣過的。記得有一次快過年了,金大哥帶我們走了大概五六里山路,就不走了,說休息玩兒會。太陽眼看就偏西了,我有些急。金大哥說,看這片柞樹沒,每人砍四捆,把葉子燎掉,過年就用這大柴煮餃子(大柴,諧音大財。討吉利彩頭)。一個寒假下來,家門前又會多出一垛砍來的硬實柴火。對了,砍柴時還發生過意外呢。那天我們正扛著柴往回走,山路雪后踩過很滑,我們就在路的邊上走,突然一聲炸響,一股硝煙,就看著三文子和柴火一起倒下去了。我們嚇得放下柴火都趴下了,一動不敢動。三文子大哥趕忙跑過去。真是親哥。急切叫道:文子,你怎么了?掀掉柴火,只見三文子趴在地上,臉煞白,身體不停地顫抖。往下一看腳上的鞋和褲腿都黑黃一片。人倒沒受傷。原來是踩上了口炮子。就是獵人用來獵狐貍、狍子、獾子的一種小炸藥包。把玻璃砸成像魚鱗樣的碎片,拌上火藥,用小布塊像包包子那樣包上,上面用繩系緊,外面沾上大油、火油等,既防水又有香味。野獸嗅到,叼到嘴里一咬,玻璃碎片摩擦就會引爆火藥,獵物會因炸掉下巴而死或傷殘,獵人會每天到下口炮子的地方巡視。我一個姓金的同學父親是打獵的,就經常做口炮子。有一次在家做口炮子不小心爆炸了,把裝火藥的茶缸子都崩肚子里了,坐在窗臺上的小兒子也崩到了院子里。有人說是他崩到了狐仙,這是報復。
糧食的問題,我無能為力。拔蒿子、打茬子、砍柴,我這個做長子的也算盡我所能了,為父母分擔了擔子。雖然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特別為日后的我健康體魄,吃苦耐勞,不怕困難,也打下了基礎。
文藝隊
剛上小學的時候因為學習好,當上班長。老師們都挺喜歡我,上課總讓我發言。音樂老師每次教唱歌都讓我單獨唱,領大家唱。有時還叫我到辦公室唱。老師們都說我唱歌好聽。我卻不懂。有一天在辦公室唱歌,比我大兩歲的二姐聽到了,回家說,你一個小子唱歌聲音像女孩,難聽死了,以后別去唱了。老師問我為啥不唱歌了。我說我唱得不好,像女孩。音樂李老師哈哈大笑,你是童音,就應該是這種聲音。后來我加入了學校文藝隊。
在學校文藝隊,我獨唱過《讓我們蕩起雙槳》《太陽光金亮亮》《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等等。后來唱過樣板戲《我們是工農子弟兵》《朝霞映在陽澄湖上》《打敗美帝野心狼》等。畫上妝在臺上演唱,臺下觀看的人也很多,同學、小伙伴們也都挺羨慕。那時文化生活很少,只有聽廣播和每月一兩場露天電影?墒,在十三歲一天和同學嬉鬧大喊一聲之后,嗓子幾乎說不出話來,好多天才好?墒,清脆的童音已經沒有了。后來才知道,變聲期嗓子要保護?墒悄菚r無知。
那以后,老師讓我演快板劇、說天津快板、說數來寶、說快板書。嗓子好了以后,又讓我唱李勇奇《自己的隊伍來到面前》,也給其他同學唱京劇配打擊樂。我給打鈸。每年公社文藝匯演我們都得獎,我們還代表公社去縣里匯演,也經常得獎。
我們也經常下鄉到其他村演出,也很受歡迎。好的村派拖拉機來接,差些的用大馬車來接。什么農田會戰、開工典禮、誓師大會,總之凡是開大會都要有節目演出。我們幾乎成了專業演出隊了。一次到偏遠的花紅溝村演出。路太遠,晚上演出結束缷完妝已經快十點了,就住那了。第二天一早,他們那的丁姓女校長找到我們的李老師說,你們演的真好,能不能在今年的公社匯演前幫我們指導指導?李老師說行,到時候我就派他來。李老師指著我說。
那年的八月份,丁校長果然坐著大馬車來接我了。李老師也不好食言,就讓我去了。雖然第一次一個人出去做事,但是,好在丁校長和她的學生們對我都特別好。排練起節目來就更熟悉了。我在那住了五天。記得給他們排了一個表演唱:四老漢贊三秋。四個憨態可掬的小男孩穿上黑衣褲、扎褲腿、系腰帶、頭扎白毛巾,畫的黑胡子、棉花粘的眉毛。一上臺就很出彩;還排了一個天津快板、一個表演唱和一段樣板戲。再就是把他們原來的節目給做了一些改動。果然在九月份匯演中,取得了第二名。他們還專門請人寫了一篇報道,在全公社廣播表揚我呢。
哦,對了,在幫助他們排練節目的最后一天,還帶我去看了一個名人呢——“豁不出孩子,打不著狼”的那個人。去他那走了一個多小時真正的羊腸小路,他家上面已經沒有住人家了。此人叫趙二懵,原名不詳。當時已經70多歲,一米五左右的個頭、微痩、駝背、耳有些背,眼睛卻很有光亮。一身舊黑衣,系一黑腰帶,坐在窗前一塊青石上。腳旁邊三塊石頭架著一破舊洗臉盆煮著玉米碴子;三間房子,間量不大,但舉架很高,炕上葦席破爛露土。墻上掛幾張獸皮。窗戶全是木頭做的拳頭大小方格,外面糊的紙。人挺熱情,從葫蘆里倒出一些花生讓我們吃,還留我們吃飯,說苞米碴子馬上就好了。我看門外的雞正在啄石頭上盆里的苞米碴子呢。據說趙二懵當過兵的,后來開了小差,帶著媳婦跑到這里安頓下來,主要以打獵為生。他們先后生了兩個閨女,第二個閨女生下不久老婆就沒了。沒辦法,用筐把大的吊在家里房梁上并用小繩綁上,小的哭鬧不止,上山就背著。一天見到獵物卻追不上,就把孩子吊在樹上。追了一圈,發現他追的那只狼就在樹下貪婪地看著小女兒呢,于是大喜,舉槍斃之。如是幾次,趙二懵悟出了一個打獵物的方法。用孩子作誘餌,很有效。于是,經常加以運用。之后便有了廣為流傳“豁不出孩子,打不著狼”的經典之語。趙二懵不僅槍打得準,裝槍也快。據說一次打死了一只母狼,公狼卻撲上來了。他圍著大樹跑三圈,就裝好了槍,回身一槍,亦斃之。
兒時參加文藝隊,于我很有益,我的性格由內向變得外向活潑起來。后來上大學聯歡會,我唱歌、說快板,也很受歡迎。至于現在k歌那更是麥霸。另外,我還是當時學校鼓號隊隊長呢,每逢運動會,二尺銅號閃閃發亮,紅綠彩帶飄飄,再吹上幾曲,也很拉風呢。雖然都成陳年往事,想想也很開心。
無情的歲月,改變了童年伙伴的容顏,卻改變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眷戀;有的已經去了那邊,但在我的心里仍存著一份思念;童年的歷歷往事深刻在我的心里,將會伴我永遠,永遠。
哦,我的往事,我的童年。
【童年往事的記事散文】相關文章:
關于往事何須傷懷的散文11-19
往事如風墨染流年散文11-15
我的淚光記事散文02-02
其實我還在回憶那些往事散文11-05
前塵往事俱拋下散文欣賞04-29
往事如煙,淺笑而安散文11-24
往事從葉子的脈絡里浮出散文賞析11-05
楊鈺瑩不為人知的童年往事勵志故事11-27
學車的那些事兒記事散文11-19
童年滑過我的指尖散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