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團的喜慶散文
日前,一天上午下校調研。
正值吃午飯時,忽然想起早上臨走時妻子的再三叮嚀:上午吃攪團,回來早一點。我忙起身告辭,學校領導說啥也不讓走:“有啥事,吃過飯再走!蔽艺f:“上午吃攪團。”“攪團是啥稀罕飯!蔽覄忧榈卣f:“昨天娃他媽還專門上集買菜,忙活了一下午,幾個月也難吃上一回,怎么不口饞呢?”
大伙看我想吃攪團急切的樣子,也就放了行。我騎上車剛到校門口,一位同事甩出了一句話:“怪了,過去稀溜溜攪團還沒吃傷。”同事的話一下子勾起了我對“瓜菜代”那個苦難歲月的思緒。
記得真切,60年代初連續3年自然災害,糧食年年欠收,農村人的日子過的還是惜惶,別說麥面缺,就是包谷粗面也難填飽肚子,為了度過難關,只有用包谷面攪團來充饑。包谷磨的再不能磨了才收面,說是面,其實盡是細包谷皮,用這樣的面打攪團還不能打的稠,如果稠了,家里的人就不夠吃了,只有打稀些才能多吃幾個人。飯香不香要看菜和調料好不好,那時主食都難填飽肚子,還有什么好菜好調料可講,如有干面面辣子和酸漿水就不錯了(口袋缺錢,油菜難見),像這樣的攪團飯一個月就得吃上十幾頓,你說,那還有個吃不傷的道理,在那缺糧少錢的年代,又有什么辦法呢?只要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每當想起這些就讓人心酸,真有點不堪回首的滋味。
而今,攪團又成了妻子的體面飯,白米細面也吃不完,誰還吃那粗糧包谷,包谷可真正成了家畜的飼料。白米細面吃膩了需換一換口味,才想起吃一次包谷面打的攪團,攪團也真成了莊稼人的稀罕飯。
有這么一個關于攪團的真實故事。去年,我們巷里的老王給兒子結婚,由于只有這么一個獨生兒子,宴席想辦的體面一些,他請了兩個大廚師,當時言定,誰做的菜使客人叫好,就付給誰的工錢多。姓張姓王兩個大廚師都是方圓數十里有名的做菜高手,工資多少沒有啥意思,只要客人都說好就露臉了。姓張的廚師開出了自己拿手的的`雞、鴨、魚、豬肘等菜單。姓王的廚師尋思現在的人生活都好了,雞、鴨、魚、大肉不再是稀罕物,假如做一道油潑辣子漿水攪團,讓客人嘗嘗鮮,沒準歪打正著,博得客人喜歡。于是姓王的廚師就開出了包谷面、香油、純菜油、香菇、上等辣面、木耳、黃花等,下午宴席開始,當香酥雞、糖醋魚、紅燒肘子上過后,每個餐桌上端上了一小盆油潑漿水攪團,賓客們用勺一嘗,齊聲夸贊這道菜可口新鮮,有人竟脫口說:好吃好吃!再來一盆。主人家見客人滿意的樣子,望著王廚師,臉上綻出了滿意的微笑。事后,主人到底多給了王廚師多少錢且不說,攪團上宴席的事倒作為稀罕奇事給傳開了。
而今的攪團與昔日的攪團可謂是今非昔比,那時吃的稀溜溜攪團是為了度饑荒,今日的攪團是人們的換口味。如今的攪團真可算是內容豐富多彩,漿水要上等的芹菜漿水,用菜選的是上好的大蔥、蒜苗、木耳、黃花、正宗的香菇,要好的辣面,純正的菜油,再佐以胡椒面,用這些調料做出的攪團,甭說吃,你一聞就會感到特別口饞。
白米細面吃膩了的鄉下人,也吃出了新花樣,也有了新的吃法,也講究個食物的營養價值。經測定,包谷含有十幾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人身所需要的鐵、鋅、鈣等微量元素,所含有維生素就是大米、麥面的好幾倍,如今的人由于偏食白米細面,造成了多種微量元素的缺乏,人們相信科學,也深深懂得了這一點。由于是營養豐富的包谷面攪團,當然也成為人們喜愛的飯食。我們終南鎮夜市上也有了包谷面攪團的攤位,一些外地來客也慕名前來吃一碗正宗包谷面攪團,享一享關中人的口福,F在城里的大飯館里,包谷面攪團也堂而皇之的上了傳統綠色食譜。
不是嘛,一些鄉下善于揣摸人心的,精明的農家主婦也做起了攪團生意,她們把打好的攪團溜成糊馬魚魚,拿到集市去賣,一塊錢1碗,人們也舍得掏腰包,有的人不但自己吃了,還再用袋子提上幾份,讓家里人也嘗嘗鮮。
如今攪團成了時尚飯,因為它以菜為主,內容豐富,吃起來清香爽口,更因為它能以清淡來調劑人們平日油膩無味的胃口,你說是嗎?
【攪團的喜慶散文】相關文章:
祝賀開業的喜慶對聯03-31
關于元旦喜慶的詩句12-28
表達新春的喜慶的春聯01-07
新年喜慶的對聯大全01-27
喜慶春節對聯12-30
形容喜慶場面的成語02-28
喜慶結婚對聯8篇12-18
春節喜慶對聯集錦01-25
喜慶的中秋節初二作文范文02-15
紀念建團100周年團征文(通用13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