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散文
喏 !讓我仔細想想,小時候都有什么美食可供分享……
呃!主流么,除了白菜蘿卜,就是蘿卜白菜……沒辦法!雖然家在肥沃的黃淮平原上,但人們似乎并不擅于種植青菜,也不擅長做菜。雞鴨雖養,那是為了下蛋賣錢的。河流池塘雖有,魚蝦也只是拿來粗做。一切都簡易到原滋原味的地步。
所以,每當念及童年的美食時,我總會很沒出息地一再提起涼粉啊甜酒浮子啊燒餅啊粽子啊,這都是家鄉小街上很常見很誘人但也很少能吃到的美味了吧。母親的手藝一如諸鄉親,主流的白菜蘿卜,無非煮來炒去的,沒滋沒味。肉,那是逢年過節才能盼到的極品,通常的做法是包餃子,這樣一家人吃得比較節省又均勻。
所以,才會一再有向田野廣闊天地尋味的自娛自樂的自發行動。比如,挖野菜,薺菜、馬齒莧、灰灰菜、鵝兒食……不勝其數。樹上也有,槐花、桑葚……活物也有,螞蚱、蟋蟀、爬噠(蟬的幼蟲)……誰說沒有肉?螞蚱蟋蟀,青草桿串成串,野地里架起小小的火苗,直接燒烤就能吃,香!爬噠則必須麻煩母親掌勺,而她們也樂于支持我們于雨后的黑夜里手持手電筒滿村莊對著樹木上上下下地尋覓,新鉆出土的爬噠羽翅短小得只見翅根,八條腿爬起來也緩慢得不及螞蟻,兩歲的'孩童捉拿它也毫不費力。但只限于前半夜,天一亮,爬上枝頭的它們,褪了殼,透明的羽翅就忽然像天使的翅膀一樣舒展開來,你就再很難抓到它了。不過,即便抓到,也喪失了作為美食的意義了——很殘忍的,我們只取食它背上丁大塊一點肉,那真的像肉哎,油爆之后,入嘴噴香……
但家常飯,還是很粗淡。午飯一般是面條,很多人家,只是用蒜汁、鮮辣椒汁澆拌一下就人手一碗蹲在門前路口吃得津津有味。早飯是粥、饅頭,炒蘿卜,晚飯是粥,熬白菜……以至于,當那種簡陋至極的北京方便面流行的時候,家家都視為無上美味。我家娘子在家偷偷煮了一包,臥了倆荷包蛋,至今想來還眉飛色舞。
好吧!我們對這種缺油少肉的生活都是夠夠的了。出路只有一條,往外走,廣闊江湖,大有可為嘛!——那位矮個子偉人大手一揮,封鎖城鄉的大門轟隆開放。
可是,躍出農門也未必立馬成龍,如我,很久一段時間里都是朝不保夕的流浪者。女兒兩歲時,她娘倆到北京找我,在菜市場買了一鹵雞腿,好香。你吃一口。她說。我不愛吃。我推辭。這一幕,女人家記得真清楚,眼里泛淚光。
十三年前,輾轉來到這北地小城,這才算安穩了下來,開始能穩定掙到錢——在此,我可以不要臉地自夸一句大器晚成不?!哈哈—— 生活 也開始日漸豐富,最開始是買生雞腿,三塊多錢一斤吧,油煎之后真的很香。晚來半年的孩他姨夫講來更夸張,說,來好久沒敢問過肉價,有一天妻妹提一根雞腿回家做飯,一問價格,哦,這中,能吃得起。如今,他還保持著旺盛的好胃口,每次買肉,都十斤八斤的買,往冰箱里一塞,頓頓不缺。
我更嘚瑟。前些年好掙錢的時候,忙得顧不上回家吃飯,往往一身油污的工裝就往飯館里闖,同行的朋友自慚形穢,我則豪氣干云地一拍腰包,怕啥,咱有錢,又不是上門討吃的!進門,也是大咧咧地坐下,高叫:服務員,拿菜單來。紅燒肉、溜肥腸……梁山好漢一般。幾成經典笑柄。
現在,雖然還不到敢稱老的年紀,卻也真的覺得胃口大不如從前;飯店的菜,總覺得油膩過度。即便在家自己燒菜,除非為了迎合讀書的兒子,便主要以青菜豆腐為主了。日久天長,忽然發現又幾乎輪回到了小時候了,早晨是粥,炒青菜就饅頭,晚飯是粥,炒青菜,有時連饅頭也謝絕了。中午,面條唄,一個人的話,隨便扯倆菜葉往鍋里一扔,連炒也懶得炒了。
難道,這是繁華落盡要成素人的節奏?!
反正,昨天晚上燒排骨,太香了!一時貪歡,多吃了幾塊。這不,鬧得半夜睡不安穩,只好爬起敲下這篇小字,聊以痛定思定,感恩知福。
【尋味散文】相關文章: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
初戀散文11-18
水巷散文11-17
陽臺散文11-17
閑言碎語散文11-16
想你散文11-15
花期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