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羊蝎子散文
京城飄雪,天寒地凍,又到吃羊蝎子的好時候了。
羊肉性溫,羊蝎子又是在原清湯的基礎上加入多種純天然中藥材香料精心熬制老湯,其味既麻又辣,濃郁醇香,是一種溫熱型的美味食物,最適合人們冷天享用。外面北風吹,雪花飄,坐在屋里,圍著火鍋,一兩二鍋頭,兩碗羊蝎子湯,幾塊美味的羊椎骨一啃,渾身冒著熱氣,這有多舒心和愜意。
曾經,我見到“北京羊蝎子”的店招,心中不以為然。
我在一些地方吃過蝎子,油炸得脆脆的、香香的,還有蟬蛹、知了、螞蚱,去柬埔寨我在暹粒還大著膽子吃過那里的水蟑螂,我一直以為羊蝎子與蝎子相近,都是油炸的昆蟲類食物。對許多人來說,吃這類食物就是圖個稀奇,其實油炸昆蟲,除了脆和香,談不上有別的什么味道。
直到那天兒子、媳婦帶著我和老伴,走進北京雙榆樹北里甲的那家“老誠一鍋”羊蝎子店,我才知道自己又犯了望文生義的經驗主義錯誤。北京的羊蝎子,可不是我想象中的昆蟲類食物,而是羊的龍骨-——帶里脊肉和脊髓的從頸項到尾尖的完整的羊脊椎骨,因一節節的羊龍骨從橫切面看上去,像極了蝎子張揚時的形狀,“羊蝎子”就此得名。
好火爆的生意啊,大廳里約有十幾張餐桌,桌桌客滿,我們排隊站著等了好一會才被安排上桌。不過,店家上菜倒也挺快,不出一刻鐘,一大盆的羊蝎子湯連同火鍋就一起上來了。好香的羊蝎子湯啊,絳紅色的`羊湯散發出一陣陣中草藥植物香料的香味。
羊蝎子湯的美味,可不是油炸蝎子能比的。店家說他們是以來自內蒙錫林格勒大草原的五、六個月大的羔羊,經泡,挑,燒,煨,燜等十幾道工序仔細加工制作,湯料是在原湯的基礎上加入白芷、山奈、北芪等三十多種中藥材香料精心熬制老湯,麻辣咸香,不柴不膩,既保存了原清湯火鍋的營養精華,又迎合了現代都市人的口味。牛皮不是吹的,我覺得羊脊骨髓的味道確實很鮮美,骨頭上的肉也好吃,啃完骨頭,用湯汁煮寬粉、面片和蔬菜也是很入味的。
我環顧四周,看了看左鄰右舍的食客,有的是一家老小圍坐,一個個都吃得津津有味,很是過癮的樣子。有的是年輕人三五成群,好朋友聚在一塊,用手拿起羊蝎子,大口吃,大口喝,別有一番豪情。據說,有些人雖然從來不吃羊肉,但在香噴噴的羊蝎子湯面前卻也把持不住往日的矜持,舒心開懷地在這里開了“戒”。
羊蝎子火鍋的源頭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間,說那時候一個蒙古王爺,有一次打獵歸來,路過自家后院的時候,聞到一陣撲鼻而來的香味。一問之下,原來是下人們正在燉吃的。好奇的王爺上前掀開鍋蓋一看,原來燉的是羊脊骨。王爺被香味吸引,拿起塊骨頭一嘗,那滋味,美啊!這些骨頭原是王公、貴族棄之不用的東西,就像重慶的有錢人丟棄在嘉陵江朝天門碼頭附近的牛下水一樣,窮苦人、苦力買不起肉吃,就把骨頭、牛下水撿起來洗凈、加工,加上各種調料、香料,精心烹調,不經意間就發掘出了羊蝎子湯和重慶毛肚麻辣火鍋這樣的美味來。窮人發掘的美味菜肴似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咸香麻辣、口重味濃,北京的羊蝎子湯和重慶的毛肚火鍋無不如此。這些美味菜肴雖在無意間發掘,卻在歷史的長河中醞釀成一種獨特的風味,一種飲食的文化!
羊蝎子火鍋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雖不曾登大雅之堂,但在如今的京城,卻是很受人歡迎的一道美味。由于它富含鈣質、易于吸收、經濟實惠、味美價廉、老少咸宜,從2002年起,就在北京開始火暴起來了,能在競爭激烈的首都餐飲市場上站穩腳跟,不斷發展,而且至今興盛不衰,可見羊蝎子火鍋還是很有生命力的,是深受大眾喜愛的。
我當然也喜愛這道美味,上一回吃羊蝎子是幾年前的事了,我和老伴都想再享用這道菜。去年冬天在新西蘭的卡斯特by碰見一位國內去的老太太帶著小孫子散步,便聊了起來,她說女婿在奧克蘭東區開了一家羊蝎子店,熱情邀我們去品嘗品嘗,我和老伴心里癢癢的,還真想去吃一頓,無奈當時的奧克蘭正值盛夏,不是吃羊蝎子的好時節,怕在異國它鄉患上熱病,就沒有敢去。回到福州,找了一圈,壓根就沒有一家羊蝎子的火鍋店,想吃羊蝎子,看來還得等到下回去北京的時候了。
【北京的羊蝎子散文】相關文章:
以北京的春天為題的散文11-30
卑微的散文11-15
清晨的散文11-15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經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
李樹的散文12-04
秋蟬的散文12-03
日出的散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