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遞散文
愛傳遞散文1
丹陽是一對雙胞胎女孩,是我幼年時的伙伴。上小時學時是她父母鬧離婚最兇的時候。
在大人議論的只言片語里,貌似她們感情的分裂是因為長輩。
丹陽的父親生長在單親家庭,只有母親;丹陽的母親也是生長在單親家庭,只有父親。丹陽父母是大學同班同學,因為感情好兩人分別拋棄了前戀人走到一起,組成了家庭。
一個男人過分地去愛他的母親和一個女人過分地去愛她的父親,也便是一個家庭裂痕的開始。
“親情與愛情”經常是模糊不清的。這也便是為什么人類總是拿著“假如愛人和母親同時掉進水里,你先去救誰?”這樣一個NC的問題去愚弄人類。吃醋老公對婆婆的愛比對自己多一點的女人不在少數,即使是沒有爆發矛盾,也會讓心愛的人感覺委屈。有一首歌中有這樣一句能夠走進女人心里的歌詞:“就算虛榮也好,就算貪婪也好,那個女人對愛不自私不奢望!”
丹陽爸爸接母親來是為了照顧雙胞胎女兒,疼愛母親也是人之長情。但丹陽媽媽無論如何受不了與另一個女人分享愛,她明知那是“母子情”。但她依然憎恨老公有時會留宿母親房間;她憎恨老公下班后的第一個發音是“媽---”;她憎恨老公出差回家后最想見到的人是媽媽;她憎恨老公總是把家里最好的東西留給媽媽;她憎恨婆媳之間的事不經意間就會影響到夫妻感情;她憎恨……
很多女人無法學會“愛屋及烏”?愛得越深就越難與人分享,哪怕是自己的親人。反之,男人不也是這樣嗎?
女人不會無緣無故地跟婆婆過不去,沒有理由的“恨”便一定根源于同“愛”著一個人,也就是爭“愛”或爭“寵”。
作為一個家庭,一個具有多重角色的男人,他施放的愛不能像分蛋糕一樣,或者平均,或者你多她少,這樣分配方式無論你怎么切割,愛你的親人都不一定覺得公平。
記得中學學過的物理學的原理:“在密閉容器內的液體里,能夠把外力加在它上面的壓強大小不變的向各個方向傳遞。”
一個家庭好比一個容器,愛好比容器里的液體,而愛的方式好比壓強。將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愛都存放在容器里,相互溶解,不可分割。那么,這時“愛的方式”這個外力的加壓便會將愛大小不變地傳遞給每一個家庭成員。或許,這樣釋放出來的愛,還將贏得一種幾何級數的擴展。
我們渴望每一個家庭都充滿愛!整個世界都充滿著愛!
愛傳遞散文2
中秋節前后,隴東的核桃便成熟了。每每此時,走村串戶收購核桃的客商絡繹不絕。鄉親們起先把帶皮的核桃每公斤兩三元錢出售,等到核桃完全成熟了,核桃那青青的皮便裂開脫落了,剩下干干凈凈的核桃光光。剛脫了皮的核桃用夾子輕輕轉圈一夾,便剝出一個完整的、樣子像大腦一樣的皮黃肉白的核桃仁來,然后再剝去外面那層薄皮,塞入嘴里嚼幾下,滿嘴便溢滿油漉漉的香。
孩子上學,往往沒有耐心和時間去自己一邊剝一邊吃核桃,于是,吃過飯,我便拿一小碗,一邊看電視或者聽音樂,一邊剝核桃,每次都剝得一小半碗,等他晚自習回來,滿嘴滿嘴地吃。看著孩子的神情,我忽然想起了小時候,媽媽為我們姐弟刻核桃的情景。
我的童年在七幾年,那時還在大集體時代。中秋時節,正是人們辦玉米的季節。而我們孩子們則利用吃飯的時候,爬上枝葉茂密的樹去,摘下幾爪核桃,然后用核桃刀刻開來,馬馬虎虎剝掉皮,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等吃完核桃,才發現手被染得黑黑的,怎么洗也洗不掉。
約略記得,那時生產隊的`活計很忙,除過天下雨,大人們幾乎沒有一天閑暇時間,除過吃飯,媽媽總是像男人一樣在田地里忙碌。為了產更多的糧食,我們生產隊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包了一個山莊,忙過本村子里大的農活,就留下老弱病殘的勞力做掃尾工作,精壯勞動力就被派到山莊去。聽大人們說,山莊在一個純粹的山坡上,去那里要翻兩道溝,蹚過一條河,走上四五十里陡峭的山路才能到。為了公平起見,隊長將精壯勞力按男女分了組,輪流去山莊辦玉米。媽媽是勞動模范,加上我們住的地方在村子最南面,她自然就被排在最前面。其它的情景我已記不清了,我只見記得在一個大雨滂沱的晌午前后,媽媽穿著用蓑衣編的雨衣回來了,渾身都濕透了,滿腿粘滿泥巴。一看到我們姐弟,就急忙就從背上取下一個黃挎包來,鼓鼓囊囊的,塞給我們,說:“這里面是刻的核桃瓤,你們快吃吧!” 我們姐弟一聽說是核桃瓤,便爭搶把手伸進挎包,滿滿地抓著一把,剝了皮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第二天早上,等我們起來,媽媽已經摸黑去山莊了,奶奶說:“孩子們啊,你媽是利用勞動緩的時候在山上打的核桃,晚上用核桃刀刻的,昨天下雨,地里爛得進不去,沒法勞動,大家都在緩,你媽牽心你們,就回來了。前院水往后院流啊,等你們長大了,奶奶媽媽就老了,那時可要好好待我和你媽媽啊!”當時,我們因為年級尚小,也沒明白奶奶話間的用意。現在想來,在那么繁重的勞動下,媽媽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去爬樹打下核桃,再在晚上的煤油燈下一個一個的用小刀把核桃瓤刻出來,自己不舍得吃一個,又冒大雨,踩著泥濘不堪的山路再送回來,父母親為了孩子,哪怕自己受再多的苦和累,也從不在意。人常說,一條兒女一條心,我們做子女的不知道讓爸爸媽媽操了多少心啊!
收回思緒,看著孩子吃得剩下的空碗,我的心里感到無限的愜意和滿足,也許當年泥濘中的媽媽也是這樣的感受吧!
媽媽,我已經把您給我的愛傳遞了下去。
愛傳遞散文3
貼在電話機上方的一片小黃紙是給我大兒子的,上面潦潦草草地寫著:“你的車子沒油了,停在第47大街皇家飯店附近。我不知該怎么辦。”落款“無名氏”。這是他的某個弟弟或妹妹寫給他的。
我們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們來去匆匆,相互間不容易碰面。自然地,寫便條成為一種主要的交流方式。條子隨便地貼在廚房電話機上方的櫥柜上,因為這地方大家都會看見。發明這種留言條的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僅次于電話發明者貝爾的。
看看這張寫給我的沒署名的條子,“爸,有人給你來電話了,說是有要緊事。他好像說在華盛頓,可我忘了他叫什么名字。”
我的孩子們學會了寫這樣的條子使我確信所有這些教育并不會白費,他們正開始相互理解,建設性地溝通與交往。這也預示著美好的未來。
例如,上小學的兒子安迪貼了一張條子,是給比他稍大的哥哥的。上寫:“比利,你這壞蛋,昨晚你沒擦地板就跑了,只好由我來干!可這是該你干的活,因為你輸了,如果你再這么干,我要讓你四腳朝天。別忘了今晚把我的擦桌子的活給干了。你,哦,我想應該干得好些,別讓我多費口舌。”下簽:“你的朋友,安迪。”
我不知道有沒有完全說清楚這些條子的作用。那么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種細心的外交式辭令吧。安迪首先向比利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因為比利該干的活沒干就跑了,只好由他安迪代勞。然后又說明了如果再發生這種事情他將采取更有力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最后安迪還要求比利在當天晚飯后把他的活也代干了,來彌補自己的過失。并且要做好,別讓他安迪成為父母指責的對象。誰還會說孩子們不會寫作呢?
再看看我兩個女兒間坦率的交流吧:“別以為你是早晨先起來去上課就可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如果你知道什么對你有好處的話,我希望你今天晚飯時把我的衣服洗凈燙平后放在我的衣櫥里!順便說一句,杰夫來了。因為你不在,所以我就穿戴著你的衣帽、手套和他一起溜冰去了。謝謝,親愛的!”
瞧她多么會利用時機大肆渲染氣氛,發泄不滿,然而條子里卻包含著另一種信號——不會有持久的對抗的危險——以“親愛的”結尾。
再瞧瞧她姐姐是如何答復的:“你這小偷,討厭的家伙,多么無恥的人!!!穿著我的衣服,跟我的男朋友一起去溜冰!!!我希望你立刻將這一切統統歸還!否則你等著瞧吧。”
毫無疑問,這些便條使得我的家人之間更親密了。
看看出自上大學一年級的女兒的便條寫得如何?這是給她大哥的:“你這耗子,借了我的錢,就把我扔給那個笨蛋,而你自己卻帶著你那個淺薄的家伙開車跑了!我要你今天還我錢,否則你永遠別想從我這里借錢,永遠不要再請我去參加什么晚會!永遠!”最后簽名“愛你的”。
“你真是這個意思?”我不禁要問她。
“當然,”她說,“那個討厭的家伙邀我去參加校園晚會,并給我表演了一個極受歡迎的歌舞‘美男子’。美男子迎合我是想我的錢。這就是他的陰謀。他借了我的錢,然后就把我硬塞給那個‘DDUS’之王。”
“那個‘DDUS’是什么意思?”
“既笨、又啞又丑。”她解釋道,“那個家伙竟還是世界冠軍!爸,這簡直就是世界的末日嘛!”
“那么你在落款處寫上‘愛你的’是什么意思?”
她十分好奇地瞅著我說:“當然了,他是我大哥,他會為我做一切的!爸,當你和別人談話或給別人寫信時,你要記住將來某一天或許會求到他呢。”
多么有見地!不要說這些便條的交流不會加速年輕人學習處世的進程!我認為恰好相反。想到這我禁不住也抓起筆開始寫我的便條:“如果以后哪個急躁鬼給我寫什么‘華盛頓有人給你來電話說有要緊事,但我忘了他叫什么名字’一類條子的話,我將毫不留情地追查到底,堅決消滅!”落款:“愛你們的爸爸”。
【愛傳遞散文】相關文章:
散文:愛的諾言11-12
愛的告白散文11-07
愛的誓言散文11-05
因愛從容散文11-03
愛的留戀散文04-29
愛的距離散文04-30
愛,恍如在昨天散文04-30
牽手分手都是愛散文04-29
傳遞近義詞12-16
愛有多深,痛有多深的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