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隨筆散文
(一)親情緣
黃金有價,親情無價。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天底下最純的情,就是兄弟姐妹情。
佛說:人要修幾輩子,才能投胎做父母的孩子,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也是上輩修來的善緣。奶奶經(jīng)常說,“有的孩子是向父母討債的,他就調皮搗蛋,整天惹是生非,讓父母操不完的心;有的孩子是來感恩父母,來還債的,他就處處聽話,孝敬老人。”這話肯定有道理,是奶奶長期修行的感悟。
奶奶說我是來還債的,我從小就比較乖巧懂事,知道讓著弟弟妹妹,知道體諒父母的不容易。我卻感覺,我既是討債的,又是來還債的。因為我從小多病,這點沒少讓父母操心、擔驚受怕,也有時怕娘擔心,難受不舒服時,能忍就忍著,只要發(fā)現(xiàn)我不精神或小臉燒的通紅,母親就丟下手中的針線活,也有時顧不得做飯,蓋上鍋,撲滅灶下的火,馬上領我去看醫(yī)生。那時父親在外地教學,聽說我發(fā)高燒了,拿著手電,借著手電微弱的燈光,要騎自行車趕十幾里路,回家看看,第二天再起個大早,披星戴月地趕回學校。不說父母給我看病花費時間和金錢多少,就父母為孩子擔驚受怕的心情,為孩子安全而提心吊膽的那份煎熬,是無以計量的。
我想報答父母,那時我年齡小沒能力,就想著至少可以不惹父母生氣,就想方設法讓妹妹弟弟聽話,盡量讓父母過得順心。我常常把父母給的零花錢,一分一毛的攢著,每學期開學時,給弟弟妹妹買個新鉛筆盒,告訴他們是娘給錢讓買的,一定要聽娘的話,要求他們好好學習,讓娘少操心。那時的小孩子也好滿足,一個小東西,都能讓她們高興半天,爺爺總夸我,有姐姐樣。
我從小知道尊敬老的,讓著小的。在那些艱苦的年代,從不和人家比吃穿,生活非常拮據(jù)。大家知道,一般老大穿新衣的機會多,弟弟妹妹拾老大的穿,我不這樣,知道父母要給自己做新衣了,就給母親說,我還有穿的,舊點沒什么,就用這塊布給妹妹做吧,給弟弟做吧,只要弟弟妹妹高興,我就高興。一生能做兄弟姐妹,也是難得的緣分,何必又爭又吵呢?
(二)夫妻緣
我和老公都出生在貧困的農村,村里有個學校,我們在這所母校共同念完了初中。那時,校舍雖破舊,但對農村娃來說,能在這里學習也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情了。記得校園里都是土路,一下雨全是泥巴,冬天,教室八下漏風,凍的手腳疼的像貓咬似的。
印象中,老公歷年都是班長,很小就帶隊喊操,在操場中心不停地跳著小碎步,吹著口哨:“嘟,嘟,嘟嘟嘟”。人一會正著跑,一會退著跑。下雪天放學回家時,也有班長的樣子,他總是踏著積雪走,踩出個道來,讓小朋友跟著,當然也包括我,常常受他照顧。
當時小,心里都很純,認為他是班長,受他照顧是理所當然的,他也覺得班長照顧同學是應該的,但時間一長,同學不這么認為。老師也說過:這兩個孩子,無論課上、課下都是一對好搭檔。好幾年他總是被評為班長,我被評為學習委員,可笑的是,我倆常常拿到班級的全票,他主要負責班級紀律,我負責班級學習,農村學校不很正規(guī),以前沒有什么課代表,一班就一個學習委員,整天收作業(yè)本,發(fā)作業(yè)本,課間經(jīng)常在老師辦公室、教室之間穿梭。有段時間比較累,確實當夠了,想退出不當學習委員了,就是退不下。有時班長看我抱著高高的一摞本子很費勁,就指使個同學幫著我一塊送去。同學們課間都玩耍,可我忙的連去廁所的時間都沒有,課間抱來作業(yè)本再一一發(fā)下去,就到上下一節(jié)課的時間了,我就得憋到下節(jié)課,細心的班長不知怎么洞察到了我的內心,一次奪過來我手中的本子說:“快去‘一號’吧,我替你發(fā)。”(同學們都把去廁所說成去一號)我的臉騰地一下紅了,以后經(jīng)常幫我發(fā)本,我從內心真的很感謝他,畢竟解決了燃眉之急。現(xiàn)在回想起來挺可笑的,挺有趣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也可能從那時就注定,命里是他的老婆。
在管理班級工作上,我也怨恨過他,現(xiàn)在想起來是我小心眼。那時代課老師少,班主任還帶其班級的課。白天的自習課、晚上的燈自習,都布置很多作業(yè),讓班干部領著做,我倆分工,往往聽寫部分,是我讀,大家寫;要不就是,我把老師給的題抄到黑板上,挑兩個同學爬黑板,然后他拿著教桿,站在講臺上,給同學們糾正。我膽小,面對全班同學很害羞,不敢登臺。無論抄題讀題,自己都沒辦法寫作業(yè),認為自己很吃虧,就把氣發(fā)泄到他身上,氣得努著嘴,不和他說話。這樣分工說起來也不怪班長,他不僅學習好,組織能力也很強,我只是學習好,又很靦腆,出頭露面的事不行。
還有初三那年,縣教育局組織的數(shù)學競賽,我們一起參加,他得了個全縣第一名,一分之差,我得了個第三名,校長快高興死了,全校為我倆開表彰大會,并要求上臺發(fā)言,一時我們成了學校的名人,老師稱我們是一對“童男玉女”,班主任稱我們是班級的一對“好搭檔”,同學們稱我們是一對“燕雙飛”。
高中后,我直接考了中專,他參了軍。畢業(yè)后我一邊工作一邊參加社會自考,同時他又考上了軍校,就這樣各自忙碌著、奔波著,有四五年失去聯(lián)系。在一年暑假,我在地里干農活,他站在地頭上叫我,說是軍校放暑假了。
農村的姑娘沒見過世面,只顧著害羞,至于他給我說了什么,相似聽進去很少。只記住他鼓勵我:“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好的”還告訴我:“如果你失去財富,你只失去一點點;如果你失去勇氣,你就失去了一切,不能讓封建世俗牽絆了自己。”也就從那時起,又打破了一對少年少女平靜的心。雖然他有情我有意,他也知道我爸的家規(guī)比較嚴,憑我的`個性,沒勇氣打破家庭的約束。他很有智謀,讓班主任向我爸提媒,阻力難度大大降低,姻緣也就慢慢修成正果。
想想自己沒實現(xiàn)當兵的夢,卻嫁給了一個軍人,跟他一起度過了十幾年的軍旅生涯,這些都是緣分吧!我們的婚姻里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婚紗,甚至連個像樣的婚禮都沒有,一切從簡而已,只待了幾桌客,請請至親和大隊領導。我倒覺得大操大辦沒必要,那都是走形式,是做給外人看的,只要兩人恩恩愛愛比什么都好,更何況他家沒那個經(jīng)濟實力呢!現(xiàn)在物質條件好了,想起來還真有點小小的遺憾。
我們之間談心聊天,很少說些肉麻的話,相互之間也沒什么承諾,半輩子就這么平平淡淡走過來的,一直過著省吃儉用的生活,可能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老公比我會過日子,也比我會理財,人家都說女人管錢理家,我家是個男管家婆,工資他管理,你別認為他小氣,俺不管錢,但手里有老公給的信用卡,任我刷卡,有他向銀行還款,我也自覺,不是亂花錢的小女人,知道一家老老小小不容易。酒桌上每每朋友、戰(zhàn)友問起你們家誰當家:“我都爭著搶答:‘我家是老公當家’我知道男人嘛,在外要給足他面子。老公也常玩笑說:“原來手下倆兵(老婆孩子),現(xiàn)在只剩一個兵了(兒子到外地去上學),還不聽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大家也總跟上一句:“真羨慕你們,關系那么融洽。”
我常常感覺混亂,在我心里他不單單是丈夫,有時像個長輩,有時又像個大哥,呵護著我,關心著我。我常問他,我對家中的事不管不問,當了甩手掌柜,你自己操持這個家覺得累嗎?老公常常淡定地說:“男人撐起家是應該的,為老婆孩子操心,心甘情愿,這叫有錢難買我樂意。”
老公很少說我愛你,但他的日常行動常使我感動。他知道我晚上睡眠不好,就主動承擔做早餐,誰不想多睡會懶覺?我覺得一個男人,能為自己的女人,每天做早飯,也是難得可貴,是不是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愛?也許你認為他是個吃軟飯的,錯了,無論工資職務,都比我的高。其實,付出的多少,和經(jīng)濟、地位沒邏輯關系,就看你愿不愿意付出。我覺得夫妻之間,無論男女,幸福不幸福,不要看你得到了多少人的愛,而要看愛你的人,是否能和你愛得最長久,我從不和其他女人比老公,沒意思,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也很知足,我喜歡這種平靜的生活,也珍惜我們的夫妻緣。
(三)《軍嫂》緣
小時就喜歡文字,經(jīng)常為班級、為學校出黑板報,但多年來自己的愛好卻擱淺下來。因老公不在家,自己既當?shù)之攱專犬攦鹤佑之斚眿D,總有忙不完的瑣事,再沒精力去享受文字,偶爾讀點小說,就當作加餐改善精神生活了,現(xiàn)在孩子離開手腳,空閑下來,又想拾起自己的愛好。開始老公不理解,極力反對。“說文章是能吃能喝,費那個腦筋干什么,最后有幾個成為作家的。”我反駁他:“你那么愛打球,就是為了想當國家級隊員嗎?”他說:“哪是哪?我那只是個人愛好。”“那不就得了,寫文章也是我的愛好,我沒想著成名成家,就是喜歡寫,心里高興。”
后來,看我在江山上交了那么多文學朋友,過得很開心很充實,再不跟他掙電視遙控器了。尤其文章在《軍嫂》雜志社刊登以后,他比我還高興。我說他:“不就是個豆腐塊,上個小雜志么,至于那么高興?大驚小怪的。”他說啥:“老婆,你太貶低自己了,《軍嫂》可不是地攤貨,它是面向全軍的刊物……”果真不然,前段就有部隊戰(zhàn)友打電話詢問祝賀,從此老公由反對變得支持,我高興地開玩笑說:“終于踢倒了你這個絆腳石。”有家人支持自己的愛好,是件非常開心的事。
說起來,和《軍嫂》雜志結緣,是很偶然的機會。一天我打開QQ,一串雨春社長的抖動窗口,問起原因,雨春社長一再安排我趕快和唐編輯聯(lián)系,不要錯失良機。原來是《軍嫂》雜志社主任從江山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了我的“一位軍嫂的求職經(jīng)歷”一文,像扯瓜秧似的,從江山網(wǎng)找到我以前所在的社團,找到社長木石語,又找到老社長雨春。軍嫂社的唐編輯第一句話就說:“姐,找你找的好辛苦,足足找了你一星期。”我半開玩笑說:“我又不是犯罪分子,你通緝我干什么?”在此,我非常感謝他們,如果斷了任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與《軍嫂》雜志的緣分就會擦肩而過,也沒有后兩篇文章的誕生的機緣。如果沒有天龍社長的栽培,小北姐和梅雪姐的幫助,就沒有我今天的進步。
《軍嫂》雜志要求比較嚴,文章第一要求,必須真人真事,作者還必須用實名。文章要通過三校三審,才能決定用否,如果文中牽扯到軍人,必須注明他(她)所在部隊及職務。
發(fā)文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江山網(wǎng)散文要求2500字以上,而該雜志社“關注欄目”文要求文字1600左右,開始我一寫就長,有次讓編輯退了回來,要求我壓縮、修改后再投。還有一次寫部隊一個先進人物,我把文章寫成了事跡報告材料,與地方的工作總結混淆了。在短短的篇幅內,要把文章寫活,要人物刻畫成功,要言之有物,也不是件易事,它猶如小小說“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面對苛刻的要求,自己打起了退堂鼓,編輯又鼓勵我:“不能氣餒呀!你這樣不像軍嫂的個性。《軍嫂》就是你們軍人家屬的娘家!應該常回來看看。”這句話,說的我心里暖呼呼的,讓我特別感動。
再自己想想,不是很早就想找個富有軍人生活氣息的網(wǎng)站嗎?現(xiàn)在有緣和《軍嫂》雜志相識,叩心自問:為什么打退堂鼓?不應該呀。文章取之于生活,來源于生活,我覺得軍人有寫不完的天地,于是我重新梳理心情,打撈著自己的記憶,回想著軍人弟兄感人的件件事跡,決心把陪丈夫走過的多年軍旅生涯,用文字記錄下來,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難忘的軍旅情懷,抒懷給大家,一同來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
因為嫁給軍人,我做了一名軍嫂;因為孩子畢業(yè)即將走向軍營,又將成為一名軍人的媽媽。現(xiàn)在我和《軍嫂》雜志結緣,能和她約稿寫文,也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緣分。深感榮幸,感覺是上帝對我的恩賜,也是給我下達的一份光榮任務。愿拿起我笨拙的筆,用文字歌頌那些為國為民默默奉獻的熱血男兒和那些不愛紅妝愛武裝的妙齡青年。
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天下軍人一家親,我作為一名軍人家屬,更希望軍隊大家興旺,軍人小家幸福!我是無數(shù)軍嫂中的一員,我愿為《軍嫂》雜志盡自己一點微薄之力,愿陪同《軍嫂》雜志一路同行!
【緣分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珍惜緣分的散文11-11
與喬忠延的緣分散文11-09
緣分就在一瞬間的散文11-05
夢見散文隨筆05-21
愛情散文隨筆01-21
關于散文隨筆10-13
善待自己散文隨筆08-24
人生橋梁散文隨筆11-03
彩虹之上散文隨筆11-03
大灣里散文隨筆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