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媽的手提布袋散文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隨姨媽到烏魯木齊生活。在我的印象中,姨媽上班出門時常提著一個用普通白布縫制而成的布袋子。為了防止勒手,姨媽將布袋子的抓手用軟塑料管穿著,提著感覺很舒服。無論是上班時間還是在星期天,只要出門,姨媽總忘不了要提的就是那個布袋子。
那時,我和姨媽居住附近最繁華的地方要數“友好”(友好路)了,當時還叫“反修”(反修路),人們習慣稱“友好”或“反修”。當時,在我看來,“友好路”是烏魯木齊最熱鬧的地方了,因為在當時友好路的東側,是一排面西背東的平房子,這一排房子有蔬菜門市部、土產門市部、五金百貨門市部等,買東西的人來人往,好不熱鬧。這里有一、二路公共汽車站,姨媽下班都在“友好路”站下車,提那個布袋子在門市部買些東西,有時再步行到“友好農貿自由市場”買些蔬菜。
在姨媽家里,我幾乎每天下午都盼望姨媽早點下班,因為姨媽從外面回來時,總能從那個布袋子里掏出很多東西。有時有餅干,有時是糖塊,有時是火柴,有時是布料,有時是白菜、蘿卜,有時是雞蛋、磚茶。我最關注的是那布袋子里的《烏魯木齊晚報》。因為姨媽在友好路下車后,總能在那里買一張當時僅有四個版面的《烏魯木齊晚報》放在手提布袋子里,我非常愛看。我甚至覺得,那手提布袋子里的《烏魯木齊晚報》,要比姨媽下班回來帶什么好吃東西都好。那時《烏魯木齊晚報》剛創刊不久,版面不多,內容卻很是豐富,看了給人感覺過目不忘。
現在,白色污染日趨嚴重,到處都是一次性的塑料袋。人們家里是越來越清潔了,外面的環境卻被一次性的塑料袋污染得越來越不像話了。不知怎么的,我忽然懷念起姨媽過去出門購物時用的手提布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