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之中越峴港行散文
這是我第二次踏上這塊狹長形的國土。
去年七月,我和幾個同伴,經廣西的東興邊關,由芒街進入了越南境內。坐長途汽車,去了風景旎麗的下龍灣和首都河內。但由于當地道路難走,再加上北越地區經濟欠發達,那次旅行的艱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我們一行二十人的團隊,在旅行途中,一大半都在途中生病倒下了,那些沒倒下的,在回國后馬上進了醫院,打了吊針。
提起越南,很多人肯定會認為那里貧窮落后,看看他們的國人,黑黑瘦瘦的,哪怕是個二三十歲的青壯年,也都一個個長得小雞似的——嚴重的營養不良。
因為有了去年的那次旅行經歷,這一次,我早已做好思想準備,備足了治療拉肚子和感冒的藥物。這次我們的隨行中,還有醫生。
越南綿延的海岸線,造就了它無比獨特的港灣優勢。這一次我們去的是越南中部的峴港,和去年去的北部下龍灣和河內不同的是,這里城市道路整潔,交通井然有序,在市區很少有紅綠燈,但極少看見有搶道堵車現象,更讓人稱奇的人,這里治安狀況非常好,老百姓做生意心平氣和,價格非常公道。
我們入住的皇冠假日酒店,是一家五星級涉外賓館。酒店位于峴港馬蹄型的海灣內。九層樓酒店所有房間都面朝大海。一進房間,還未打開陽臺的房門,就隱隱約約聽到轟轟隆隆的海濤聲。
站在十多平米的陽臺上,百米外的大海,聲勢浩大,波瀾壯闊。從陽臺望去,湛藍的海面上一條條白色的雪浪,由遠至近,奔騰不息。陽臺下的地面上,各種花草點綴在椰子樹底下,其間還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淡水游泳管道,猶如一條美麗的藍色長龍,盤亙于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芒。
我來不及打開行李,打算就去海邊。進了電梯,才發現我的同行中,有幾位都和我一樣的迫不及待。大家興奮著,要馬上一睹大海的風采。
那時是上午的九十點鐘的光景,風和日麗,氣溫在二十八九攝氏度。椰子樹紋絲不動,優雅地矗立著。我走上一座座架在游泳管道上的小橋,繞過幾個形狀大小不一的泳池,來到海邊的白色沙灘上。
海灘上,白沙細膩,赤腳踩下去,當即留下一道道深淺不一的腳印。大海波濤洶涌,濤聲轟鳴著震耳欲聾。由于這里獨特的馬蹄型海灣造型,海灣哪怕是沒有一絲小風,終年也會波濤滾滾。
我走進海里,故意沒有卷起褲管,任憑海浪沖撞著我。每一個大浪打來,海水伴隨著細沙,在我的小腿留下涼涼的淅淅瀝瀝的感覺;大浪褪去,腳底下的沙子又一下子被掏空了,我得馬上移動著站穩腳跟,因為下一個大浪打來,很有可能把我擊倒。
吃過午飯,顧不得休息,換了泳裝再次來到了海邊。這時陽光分外灼烈,遠離海水的沙灘有些燙腳。我幾乎是奔跑著撲向大海里,海浪吐著白沫一個接著一個,向海灘推了過來。我向海的深處走去,每一個海浪過來,都會將我吞噬。
我在邊上游客的指引下,斜側著身子準備迎接海浪。我身外兩三米處,一個巨浪馬上過來了,我微微躬著腰,斜側著迎接挑戰。海浪先是一堵海水墻,徐徐向我推進,在接近我身體時,它泛著白沫,如一座雪山向我壓來,我的腳指使勁抓了抓海底的沙子,可一個浪頭過來,還是將我擊倒了。我本能地用盡全力,想要站起來,前浪正巧褪去,將我的身體打了個三百六十度的圓圈,澀澀的海水夾雜著細沙進了我的嘴里鼻腔里?纯次抑車耐,一個個抹著臉吐著口水,踉蹌地從海里起身,有的剛剛站起,又跌倒了。大家嬉笑著,大聲叫喊著,繼續迎接著一個又一個的大浪的挑戰。
由于這里的浪太大,每一個準備游泳的人,都沒法在這里盡情地暢游。和大海有了大概一小時的親密接觸后,我們來到了淡水游泳池。我和同伴兵分兩路,相向而游,說好在原地匯合。
碧波池內水清清涼涼,在有陽光直射的地方,池水溫暖愜意。陽光投射到水里,無數個光環在池底,蕩漾開來。我盡情地游向一個又一個彎道,穿過小橋底下,游到了一個月牙狀的水池,再往右,向前,有個急轉彎道的地方,水流一下子急了起來,使得我的身體有些飄著打起了轉。泳池管道一會兒寬,一會兒窄,有時只能一人通行。我游過一個狹窄的游泳管道,穿過了兩座小橋,水面突然開闊起來,我終于游回到了我們的起點。
沒見我的同伴,我躺在池面上,仰泳享受著陽光維他命。大概過了十來分鐘,我的同伴喘著粗氣,來到了我身邊。他驚嘆,我游了那么長時間,居然心跳如常。我告訴他,那是我這三四個月以來,天天堅持游泳的結果。
離開水池,躺在服務員早已為我們鋪設好大毛巾的躺椅里,看著蔚藍的天空,聽著大海的濤聲,不知不覺中,我漸漸地入睡了。
小睡片刻以后,有同伴叫我們去沙灘打排球。雙手合掌墊球,魚躍救球,沒想到排球打在手上竟然那么的疼,不一會兒,我的雙手大拇指和小臂紅脹起來。晚上回到房間,洗澡時發現臉部肩部的皮膚有一股熱辣辣的疼,不習慣用防曬霜的我,皮膚有點灼傷了。
第二天我們坐酒店的大巴去了越南著名的會安古鎮,這里被世界教科文組織的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由于越南長期被法國后來又被美國淪為殖民地,所以這里的建筑風格融合了東西方特色。
走在這條狹窄的街道上,有一種奇奇怪怪的感覺。一會兒是法國式的小洋樓;一會兒又是中式的廟宇會館;中間還不時地穿插著日式的木式結構矮房子。各家的店鋪里陳設的商品,都是些花花綠綠的越南手工藝品:燈籠,越式油畫,絲質長裙。店的招牌也是很有特設,中文法文日文,各顯神通。在那些風格迥異的建筑群中,中式的建筑最多最能吸引我的注意,這里每隔五六十米,就有一家中式會館:廣肇會館,福建會館,潮州會館,瓊府會館和中華會館。
我們在街上一家法式咖啡館小息,我們隨意地點了幾杯飲料后,兩個男同伴在椰樹底下邊喝著咖啡邊下起了中國象棋。那是一家由幾個法國小青年開設的小咖啡館,店里布置簡單,幾十本舊書隨意地放在墻邊簡易的書架上;門口的一家電子琴,一位編了無數根小辮的黑青年,在彈奏著舒緩的音樂。二十幾分鐘過后,等兩個同伴下完棋,我們起身買單,沒想到這里的消費居然這么便宜,每個人只有五六元人民幣。
從咖啡館出來,我們一行來到了街盡頭的日本橋和其他旅游伙伴匯合。那是一座木式結構老橋,遠遠望去,猶如一間岌岌可危的木頭房子。橋頭有一尊猴子木雕,安安靜靜地注視著來來往往的行人;橋上是木頭頂棚,頂棚上稀稀落落看得見藍藍的天空;橋面呈拱形狀,枕木隙縫或大或小,有的已經腐朽;橋尾則是一尊坐狗木雕,多少年來一直威嚴地忠于職守。
據說那座橋是在猴年開工,狗年完工?吹贸鲞@座年代久遠的老橋,一直在不斷地修繕當中,橋身處處可見不同顏色的木頭在不斷加固的痕跡,人走在橋上,整座橋身微微抖動著,發出吱咕吱咕的聲響。
越南現在也走改革開放的路線,一部人棄田經商。我們走在街上,不斷有跳著擔子的當地人,吆喝著,向我們介紹當地的小吃。他們比劃著,有的會一點簡單的中文,有的說夾雜越南話的英語,有的干脆拿著計算器,直接指著貨物摁出了價格。
他們就是用這種方法和世界各地的.游客討價還價。晚上我們去了峴港最大的海邊夜排擋,攤主也是用這種方法,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我們自己動手逮著活蹦亂跳的大蝦、花蟹和石斑魚,一一過秤。這邊的人做生意,很客氣,一般的重量他們很主動地給你去尾歸零,每樣商品,他們都明碼標價。我們只要看中那樣商品,指著問他,他就會指向白板上的商品信息,我們能一目了然看見商品的單價。來越南讓我們最為過癮的是,人人都是百萬千萬富翁。我們一出手,就百把萬的。因為一元人民幣相當于三千元越南盾,來這里吃海鮮,雖說不比國內便宜多少,但絕對是新鮮美味。一只九節蝦,三四兩重,合到人民幣四十元左右。用水白煮一下,鮮紅的蝦殼,油亮油亮的,帶殼咬下去,蝦肉的鮮味頃刻注入了口腔,剔出硬殼,嚼著蝦肉,肉質鮮嫩富有彈性。再嘗嘗那些橫行霸道的花蓋蟹,打開蓋子,蟹黃撐滿了蟹蓋,蟹肉把八個蟹爪塞得滿滿的,假如沒有鉗子等輔助工具幫忙,你是絕對完不成把蟹肉全部吃干凈這個任務的。最后一道菜是一條一點五公斤重的大石斑魚,我們四人早已望魚興嘆。一個大蝦一大花蟹,已經把我們的肚子填得飽飽的。可是魚已經熟了,不吃實在是浪費。我提議,我先去排擋對面的海灘上走一圈,再回來吃。
我和一個女同伴去了海灘,晚風習習,海浪嘩啦嘩啦排著隊似地,在黑壓壓的海面上翻著白花,推到在我們的腳下。星星掛在天邊,在黑漆漆的天空里眨著眼睛;身后的馬路上,車水馬龍,街上的燈光稀稀疏疏,遠處我們入住的酒店,九層樓的樓頂上的霓虹燈分外醒目。峴港的高樓很少,就是我們住的那間酒店,也是中國人投資建造的。
美味的石斑魚,最終被我們浪費掉了很多。我們四人沒用主食,個個吃得肚脹腰圓。接下來的連續兩個晚上,我們都在這里用晚餐,我們變換著海鮮的品種,盡量將當地所有的海鮮嘗個夠。
坐飛機離開越南。我早已把去年來越南時的艱辛拋在了九霄云外,我們幾個朋友相約,以后再來,下一次我們的目的地是越南的西貢,即胡志明市。
從去年的北越下龍灣,到這一次中越峴港,相信下一次去的南越西貢,一定會更加好。因為越南就是那樣,南富北窮。
飛機轟鳴著飛離了腳下這片飽受戰爭之苦的越南國土,我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
【越南之中越峴港行散文】相關文章:
《全宋詞》廖行之07-05
春之芽散文11-15
秋之景散文11-15
心之隨想散文11-07
簡約之美散文11-07
秋日之美散文12-05
成功之語散文11-29
春之雜感散文11-26
秋之韻散文02-03
人之氣度散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