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餑餑散文
昨天四姐來電話說,問我想年餑餑吃不?她家又蒸餑餑了,還給我發來幾張照片,看到照片我眼睛濕潤了,就好像到了娘家一樣,也聞到了兒時年的味道。
記得小時候,每年臘月二十前后,家家戶戶開始淘米壓面做年餑餑。鄰居之間都比著賽的淘米,哪家蒸的年餑餑多,說明她家日子過得富裕,做的餑餑要吃到二月二,寓意:年年有余糧。
蒸年餑餑米分別是大黃米、小米、棒子米。富裕人家要淘三斗米,日子困難的最少也淘一斗三米,聽大娘說,一斗三米呀就是52斤米,豆餡得三升就是14斤豆,余下的用蘿卜絲當餡,能蒸600多個年餑餑,正好裝滿一二號水缸。
蒸餑餑用的面,必須是新鮮的面,放時間久的面,蒸出來的餑餑像冷餑餑味道。臘月十七八,人們開始忙活起來了,把米淘干凈,用大瓷盆加四十度的溫水泡米。大約三個小時后,把米撈鍋蓋上瀝水,每隔一段時間就用筷子攪活一下,怕里面水瀝不凈,兩個小時后水分就沒了。就能拿到碾子上去壓面了。壓面有的用毛驢、牛或人力。篩面的'人得十幾個婦女幫忙干,每次篩面都得用兩三個小時,那時候天冷急了,鼻涕掉在衣服上都凍冰。可是人們都干勁十足,一點也不覺得辛苦,鄰居之間都掙著搶著幫忙。
面壓好了,開始發面蒸餑餑。把面引子用冷水化開,和在面里放到熱炕頭上發面,也叫發小面。等小面發好后,分別放在幾個大盆里再加面發大面。面盆也像發小面一樣蓋上大被,放在熱炕頭上發四五個小時,才開始包年餑餑。
包餑餑的人女人最少也要六七個,男人燒火、挑水、劈蒸一斗餑餑得半天功夫。餑餑餡有豆餡的,還有蘿卜絲加辣椒餡的。餑餑蒸熟后,要請鄰居來吃,這叫吃喜頭,哪家吃喜頭的人多,說明你家來年喜事多多,好事一個接一個。要是吃喜頭的人少,就是不吉利,你家人情差,連餑餑都沒人吃,人氣不旺,晦氣!沒辦法請不到人東家自己,親自送到鄰居家讓她們嘗嘗鮮。為了討個吉利!孩子們最喜歡吃喜頭了,再也不用頓頓喝稀粥了,一連四五天都能吃到不同口味的年餑餑。院子里要擺十幾個飯桌子,把蒸熟的年餑餑放在桌子上點上紅點,為了喜氣,等過六七個小時后,餑餑凍成像石頭一樣硬時,就放到餑餑缸里冷藏了,上面蓋上鍋蓋,防止漏風餑餑裂縫。餑餑蒸好后要在缸上貼個福字!寓意來年大富大貴!
年餑餑黏住了親情,沾掉了鄰居之間一年的怨恨,黏補了人與人之間的裂痕。
那時候,每年正月初二開始,要飯的一天得來三四個,都是要餑餑,給苞米粒都不要,指名要年餑餑。他們騎著破自行車,后座上綁個蘋果筐,里面面袋子里裝的都是年餑餑。其實他們不是真正要飯的,是寬城街里那些游手好閑的菜民,他們不中糧食,年年來鄉下賺便宜。
記得我十四歲那年,正月初三上午,我家來了三個要年餑餑的,給兩個餑餑都不走,必須得給三個,小侄女比我小十歲,把她氣得直嚷嚷:要是在來要飯的,我就用燒火棍子打死他。侄女和我想法一致,我倆商量好了,把大門鎖上,要是再來要飯的就不開門,小侄女氣的拿著小板凳坐在大門口,手里握著燒火棍看著要飯的,她讓我也一起看著,我告訴她說:老姑大了在干這種事,別人會笑話我的,你人小,沒人笑話。我家人情好,串門的一天也不斷線,一個接一個的,大伙兒見侄女這個陣勢,覺得很奇怪,當得知原因后都佩服侄女的智商,太聰明了,都說她是好看家狗。四爺還故意說:英兒,你真是好樣的,別光你一個人看著啊!得讓你老姑陪著你,要飯的要不到餑餑啊!說不準會把你裝到口袋里帶走。四爺這話可惹大禍了,嚇得小侄女拉著我的手,陪她一起看著,我想進屋喝杯水她都不讓去。最后還是父親給我們解了圍:父親對小侄女說:大孫女,來要飯的是好事,咱這叫修好,別看著了,要飯的知道你要打他們,今天不敢來了。侄女聽父親說的有道理,就拿著小板凳蹦蹦跳跳的跑回了屋。那個活潑可愛的小背影,永遠留在記憶深處。
三十多年過去了,就好像是昨天發生的事情。侄女都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童年侄女可愛的樣子至今難忘,童年的年餑餑是那么香甜醉人!年餑餑童年的味道,娘家親情搖籃!
【年餑餑散文】相關文章:
年味散文11-19
蹉跎五年散文11-18
年的況味散文欣賞11-19
七年之后散文11-13
千年之戀散文11-13
十年的散文11-07
百年孤獨散文11-18
20年前,N年之后散文05-01
蘇教版九年級上《散文家談散文》教學反思05-27
千年緣,千年戀散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