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散文
一、無私的母愛
大娘今年84歲了,身體很健康,耳不聾眼不花,就是駝背了。她是我的奶娘,我是在大娘的炕上長大的。
溫馨的五月,心情漾漫,歲月的枝條,搖醒了親情的門鈴。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時光機把我?guī)Щ貎簳r的幻影當中。
聽奶奶講,我七個月時母親就去世了,那時候日子困難,沒錢買奶粉給我吃,二奶奶家的大娘就做了我的奶娘。她那年39歲,家里有三個兒子和一個閨女,大姐比我大2歲,還沒有斷奶。
自從母親走后,大娘就讓大姐吃大米粥,把奶水留給我吃。大娘每次給我喂奶時,就讓哥哥們把大姐抱到一邊去玩,怕她哭鬧。等我吃飽后,再把她抱回來解解饞。那時候日子困難,沒錢買肉,菜碗里一兩個月,也見不到一片油花。炒菜時就把苞米粥、大米粥米湯或粥沫放到里面當油吃。自然奶水也就不充足,勉強夠我一個人吃飽。等輪到大姐吃時,吮吸好幾口,才有一點點奶水,氣得她使勁咬大娘奶頭,然后嗷嗷大哭,像個可憐蟲。
那個年代,平常老百姓家是買不起代乳粉的,更買不起營養(yǎng)品填補孩子。大米粥里沒有多少營養(yǎng),時間久了,大姐吃不到充足的的奶水,瘦的肋條骨清晰可見。
奶奶心疼地對大娘說:“大侄媳婦,你以后別給小五吃奶了,看看大丫頭,瘦的像個小要飯的。我們還是多走幾步道,到別人家去找奶吃吧,可別把咱家丫頭餓個好歹的。將來落下病根兒,我心里不安。
大娘卻不同意奶奶的說道,她對奶奶說:“到別人家去吃干啥呀?過后,得欠人家多少人情債。∧娜绯宰约夷陶塘x,還及時,又不用答謝人情。倆孩子,趕上一塊兒吃奶是天意,老天爺是這樣安排好了的,我們可別辜負了,老天爺?shù)囊黄眯摹R菧惒坏揭粔K時,我想給孩子吃奶,也沒有這個能耐呀!我三個兒子,閨女少,就當自己,多生養(yǎng)了一個老閨女吧,要是我命長啊,活個七老八十的,還能得著侄女的祭呢!”
奶奶見她態(tài)度這樣誠懇,也就依著大娘的意思照辦了。由于哪家條件都不好,就沒給大娘買啥答情謝意的禮物,只有在大娘有啥為難或棘手的活計時,才幫她做做。
大娘十七歲就嫁到了我們劉家,奶奶和她情投意合,一直到奶奶去世,娘倆都沒有紅過臉,親如母女。
奶奶過世三十多年了,逢年過節(jié),大娘都去墳地祭拜奶奶,大娘是個重情重義的人。
每一個端午節(jié)到來時,聞著那撲鼻而來的粽香,看著墨綠的粽葉,堆滿鍋臺時。兒時大娘在后院灶臺邊,忙前跑后的身影,和她那慈祥的笑容,就出現(xiàn)在我眼前,有事還偷偷地追到我的夢境里……
二、荷包里的母愛
童年的記憶里,我是在大娘家炕上長大的。從我記事起,我和大姐就像雙胞胎姐妹花,形影不離。姐倆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家、共同的媽;不同點就是,都有自己的奶奶。玩的耍物都是共用的,不分你我。有啥好吃的大姐都依著我先吃,然后她在享用美食。她穿小的衣服、鞋襪都留給我穿。就連頭型都一樣,我們最可愛的相似之處,都是瘦瘦的、頭發(fā)黃黃的。有人開玩笑說我們像外國孩子,多么有趣綽號!
奶奶去世那年,我11歲。奶奶臨終前把大娘叫到身邊,她用微弱的聲音說:“大侄媳婦,你十七歲,就和大娘住在一起了。三十多年來,我們親如母女,你脾氣好,手又巧!小五還沒長大成人呢,我不放心呀,閉不上眼啊!沒完成她媽教給我的囑托啊!我走后,你替我照顧好她,孩子心靈,學啥一點就透。有啥不對你心坎的事別怪她,就當是大娘打擾你了。只有教給你,我才放心!讓她像她媽那樣多喝點墨水,好明事理。你針線活兒好,好好教練她,長大了到婆家,省著受婆婆數(shù)落。大娘還沒和你出夠呢,下輩子咱還做娘倆,我當你親娘。”
大娘聽了奶奶的話,哭的涕不成聲,傷心的說:“大娘,你放心走吧,我家丫頭有啥,小五就有啥,只要我在,孩子媽就在。如果我做不到這一點兒,將來到陰間沒見去見你啊!大娘,咱說好了,下輩子我做你閨女,到時你可別嫌棄我!
奶奶聽了大娘這樣說,就微笑著幸福的閉上了眼……
奶奶去世后,大娘對我的照顧更加細心了。我們山區(qū)過端午節(jié)很隆重,像過年一樣熱鬧。
有個古老的傳說:端午節(jié)的前兩天,家里的孩子必須佩戴母親,親手縫制的荷包,戴到端午節(jié)這天早上,趕在太陽沒出來之前,把荷包摘下來扔到小河里,讓河水把它沖走,寓意是:“災難隨流水遠走天涯,孩子一年順順當當,像生豆芽似的長大。扔完荷包后還要在小河里把臉洗干凈,說是河水能消炎。一年也不得眼疾,在回來路上,要采摘艾蒿帶回家,放到門口、炕沿上能辟邪,曬曬干后能治百病呢。”為了這個美麗的傳說,每個當媽的,都比著賽的,縫制各式風格的荷包。祈求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
奶奶在世時,都是初三給我縫荷包,在吃中午飯前給我們戴上。今年,初二中午,大娘就對我們說縫荷包的事。
她問我:“小五你喜歡啥樣的.荷包啊?大娘先給你縫,你姐第二個縫。”大娘隨手找來了幾塊花布頭、棉花、五色線,準備好了給我們縫荷包。她又問我:“小五,你稀罕啥樣荷包。看竽锵冉o你做!
我高興得說:“大娘我屬耗子的,就給我縫個小耗子吧。”
大娘說:“行,這就給你做!
大姐不高興地說:“媽,先給我縫吧,你是我嗎,咋不向著我呢,為啥先給小五縫呢?”
大娘見大姐不甘心,就溫柔的說:“丫頭,你是姐,她是小妹是不?你得拿出當姐的樣子,不能和妹子爭!”
大姐聽她這么說,低下了頭,小嘴撅的很高。
大娘開玩笑說:“你看看。∥依祥|女,嘴撅得能拴住,一頭小毛驢啦!猴丫頭真生氣了?要是生氣了,就不給縫啦!”
大姐急了,大聲說:“給我縫合大貍貓,吃它小耗子,讓她臭美!”說話間,朝我直翻白眼,用小手癢癢我的小腳心,還調(diào)皮地問我:“小妹,你還敢要小耗子不?”
我聽大姐這么說,也不是弱,對大娘說:“大娘,我不敢要小耗子啦!大姐說她用貓吃我耗子呢,你給我縫合大狼羔子吧,咬它大貍貓!
大姐搶著說:“媽,給我縫個大活藥槍,專打你大狼羔子,讓你心眼多。怪不得我奶說,小五心眼多,猴尖猴尖的,正歲她奶奶脾氣!”
大娘聽大姐這樣講,就嚴厲的批評她:“丫頭,以后,可別在這樣說小妹啦,小孩子家要嘴嚴實,不能學大人說話。你奶奶說啥話不講道理,她從來就事多,小氣。小五是好孩子,沒你奶兒說得那樣。你大奶奶是個通情達理的好人,做啥事都是依著別人,自己去吃虧的主。”
提到奶奶,大娘眼淚吧嗒吧嗒的往下掉,不停地用襖袖子眼淚。大娘說:“你倆說好了,到底要啥樣式的?我好快點做完,給你倆戴上。等明天,咱娘仨去給小五她奶上墳,讓她看看我的手藝!要是今兒晌午做不完,后晌就沒空做了。待會兒,我去磨豆腐,明天上墳時,好給你大奶奶帶一塊嘗嘗!
聽大娘這樣說了,我和大姐安定了下來。大姐說:“媽,我屬狗,給我縫小狗吧!
見大姐這么說,我也對大娘說:“大娘,我還是要小耗子吧!”
大娘見小姐倆和平了,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一塊塊花布頭,瞬間在大娘的手中,剪成兩個可愛的小動物形狀。一個多小時后,我們的荷包做好了,我的小耗子,精靈活現(xiàn),大姐的小狗憨厚可愛。大娘用五色線穿好了,給我戴在了脖子上。
我和大姐美得在炕上直蹦高。在家里美夠了,手拉手到大街上,和小伙伴們?nèi)レ乓。小伙伴們嫉妒地不理我們,還說我們是臭顯擺。都氣得躲得老遠,偷偷看我們的稀罕物。那天我們姐妹在孩子群里,可露臉了。
莊里的嬸子、大娘,三奶奶等人看見大娘對我這樣關(guān)心,都夸大娘手巧、善良重情重義。精美的荷包里,繡滿了大娘深深的母愛!
三十多年過去了,每當端午節(jié)到來時,我給閨女繡荷包時,就想起,當年大娘坐在炕頭上,給我們姐妹縫荷包的幸福時光!
三、端午節(jié)祭拜奶奶
朝陽似火的五月,正是栗花怒放的季節(jié),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來到了,從農(nóng)家小院,飄出陣陣煮粽子的味道。
當鍋里飄出煮粽香時,孝順的兒女到墳前哭爹又喊娘的。奶奶去世那年的端午節(jié),讓我終生難忘!
那年,我雖然才11歲,但是,身邊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都記憶深刻。
五月初三吃過早飯,大姐來找我說到她家去會兒,大娘有事找我,一聽大娘叫我,心里別提多高興了!尋思著準是,有啥好吃的給我留著呢,趕緊和大姐去了她家。
一進屋就看見大娘坐在炕沿上流淚呢,我頓時心里涼了半截,壞了,原來不是好事。∶缐舸蛳,小貓咬氣球,空歡喜一場啊!
我正在激烈的思想斗爭中,大娘見我來了,趕緊用襖袖兒擦了擦眼角的淚水。溫和的對我說:“小五,和你姐洗洗臉去,大娘給你們倆扎個漂亮的辮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給你奶上墳去。”
我一聽去看奶奶,心里別提多激動了。奶奶離開我都好幾個月了,但是,心里總是忘不了她。一想起她,我就吃不下睡不著的,心里像刀割一樣痛。我是奶奶帶大的,記憶中,奶奶就是娘。大娘也懂我心思,所以,特意安排了這次祭拜奶奶的儀式。來安慰我這顆受傷的心靈。
大娘帶著我和大姐,挎著籃子,里面放了貢品和紙錢,朝奶奶的墳地走去。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我們很快來到了奶奶墳前。
此時,地里的苞米苗,已沫過我們的膝蓋。奶奶的墳,像一只小船在大海里航行。我看見墳頭就發(fā)暈,不知道啥時候再見上她一面。
剛來到這里,我就哭了起來,大聲地喊:“奶奶,你快出來來,我想你。”
大娘也失聲痛哭起來,她一邊流淚,一邊把貢品和紙錢擺在供桌前,我往桌上一看,大娘把過節(jié)吃的都帶齊了,分別是:粽子、綠豆糕、水豆腐,還有一壺酒呢!
在我發(fā)呆的時候,大娘停止了哭泣,把燒紙用洋火點著,嘴里大聲說:“大娘在家嗎?侄媳婦秀英來看你了,今天是五月初三。再過兩天就是端午了,我?guī)е∥搴痛笱绢^陪大娘過節(jié)來了,咱娘幾個提前過節(jié)。我提前把豆腐做好了,知道你耐吃熱漿豆腐,就沒敢用油煎。來時又用鍋又冒了泡,不涼,趁熱吃吧。粽子是起早特意給你包的,大伙兒誰也沒吃著呢!綠豆糕是親戚送的,剛打開的包,讓你先嘗個鮮。我知道,大娘愛喝酒,給你帶來了,是好酒原裝的。大娘,咱邊吃邊談,小五又長高了,就是不好好吃飯,八成是想你想的。你要是在天有靈,就保著她少得病,順順當當?shù)拈L大。端午的荷包,我早就給她做好了,你看看重意不?我沒你手巧,大娘就將就著看吧。反正好賴也改不了,你是我?guī)煾,知道我能耐大小。”話音剛落,大娘哧哧的一笑,然后繼續(xù)說:“你看看我又逗大娘玩了,你可別生氣!大娘你放心吧,不用惦記小五,只要有我在,孩子就不會受別人欺負,我在,孩子媽就在。”
大娘又拿起,一份紙錢燒掉了,還說:“這份錢是給小五她媽的,你替我捎給她,讓她稀罕啥,就買點啥。她喝墨水多,耐寫寫算算,就讓她買點,寫字的東西吧。告訴她,她當奶了,黎明媳婦養(yǎng)了一個小丫頭,她后繼有人了。好好保佑,她屋的孩子們,兒孫滿堂吧。大娘時間也不早了,快晌午了我們也該回了。你放心吧,端午早上,小五扔荷包晚不了,讓她睡我炕上,和大丫頭一個被窩兒。我早早的叫醒她倆起來,去扔荷包。大娘,我們回家了,你可別追我們回家啊,八月十五我還帶孩子們來看你。”
大娘讓我和大姐,給奶奶磕了三個頭,她把每一個貢品,都掰下來一大塊兒,仍在了墳頭上,把酒倒在了墳前。收拾好東西,就挎著籃子,帶著我和大姐,朝家的方向走去。
在回家的路上,大娘每走幾步,就回頭看看奶奶的墳頭。多么重情重義的大娘啊!
大娘給奶奶上墳的事,很快傳邊了全村。大太太都七十多歲了,也聽說了此事。她激動地說:“我都這把年紀了,頭一次,聽說侄媳婦特意給大娘婆上墳的事!好丫頭,不虧是蘭丫頭兒調(diào)教出來的坯子,就是知事理!”大太太口中的蘭丫頭是我奶奶的小名。
大娘這一舉動,給莊里那些,不孝順的兒媳婦們,做了一個好榜樣!本來,不想上墳的人,也裝著假情假意的樣子,去燒紙了。人人都夸大娘菩薩心腸,善良的人,會長命百歲的!好人一定會,一生平安!
每縫過年過節(jié),給奶奶上墳時。來到她墳前,就想起當年大娘對奶奶說的話。
時光飛逝!三十多年過去了,就像昨天發(fā)生的事情,在我記憶的寶盒里,成為無價之寶!
四、大娘家的煮粽香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燕雀翻飛。蜂兒忙,蝶兒輕歌曼舞的季節(jié)來到了。
鐵鍋里煮粽香陶醉了我,泛黃的記憶大門,神奇的打開了……
時光機帶我穿越到了11歲,正是奶奶去世那年的,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這是五月初四的下午,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是大鐵鍋里煮粽葉的氣味。
大娘把煮熟的粽葉、馬蓮從鍋里撈出來,放在大瓦盆里,放上兩瓢涼水。然后又把飯桌放上,把上午泡好的兩盆粽子米也挨著擺在一起,說是包粽子。我和大姐也搬來小板凳,坐在旁邊看熱鬧。米盆里美極了!一盆里是大黃米的,里面有大紅棗、紅爬豆、白色、黑色豆角籽。另一個盆里是粘高粱米、綠小豆、紅小豆。兩盆粽子米,像墻上貼著的畫一樣好看。大娘手里拿著四片葉子,卷成筒狀或漏斗狀,把米、棗,豆抓到里面去,然后再輕輕把粽葉彎過來,把米蓋嚴實,用馬蓮綁緊。一個有棱有角的精美粽子,就在大娘的妙手里誕生了!
我和大姐搶著給她遞粽葉、馬蓮。這時三奶奶來借粽子葉了,大娘趕緊去給她找葉子了。我倆趁大娘不在,就模仿著她包時的樣子,偷偷的用兩片葉子,包了兩個又小又丑的扁粽子,藏在了大堆底下,怕被大娘發(fā)現(xiàn)。見她還沒回來,有接著包了一個。
正在興趣頭上呢,大娘回來了。想躲也來不及了,只好乖乖的把葉子、米放回原處,等著她處罰我們。
我們想錯了,大娘不但沒生氣,還夸獎了我們。她笑著說:“倆猴丫頭,今兒還長出息了,也學會了偷師學藝呀!別藏了,接著包吧,我教你們,早晚也得學,生來就是鍋臺轉(zhuǎn)的坯子。省著長大了到婆家后,讓婆婆說啥也不會,在家你媽啥也沒教你做,是是傻媽養(yǎng)的閨女,就長了一個嘴吃閑飯!”
聽大娘這樣說,我們姐倆笑得肚子一陣陣痛,就認真學著,她的方法包了起來。
大娘一邊包,一邊指導我們該怎么辦:“不能漏米,每抓一把米就加一點水,要用手輕輕按一下,把馬蓮扎緊,再記扣。這樣包出來的粽子外面看著順眼,吃著勁道。”大娘還說,“一回生二回熟,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會干活兒的,都是跟師傅學的,只要認真包,就能練出好手藝!
從那天起,我們學會了小粽子。年年端午,我們都和大娘學包粽子,一年比一年包的個頭大,外形也越來越好看。
等到我們十六七歲時,包的粽子,比莊里手笨的孩子媽手藝都好。那些嫂子、嬸子們有的還不服氣呢!在背后說:“看看,那兩個丫頭片子美滴,不是他倆手巧,那是師傅手藝好,名師出高徒!要是我有這樣好人教導啊,說不定比她們都強百倍呢!”為此事,當時,還起了不小的風波呢!
晚上,大娘把包好的粽子一個一個,擺在后院冷灶的鐵鍋里。不許蓋鍋蓋、也不加水、更不能起火,怕粽子預熱酸。就等明天早上三四點鐘點火煮粽子。這是規(guī)矩,老輩子傳下來的。
初四晚上,大娘讓我和大姐住,怕明天早上誤了扔荷包時間。晚上,我挨著大娘和大姐蓋一個被,夜里大娘趁我睡覺時,還輕輕撫弄我的頭。其實我知道,是假裝睡著了,還聽見她哭鼻子聲音呢。躺在大娘身邊,就感覺是躺在奶奶身邊,感到很幸福!又找到了母愛。記憶中奶奶就是娘,在夢里,我看到了奶奶。高興的笑出聲來,大娘輕輕地說:“這孩子又做美夢了!”
端午節(jié)早上三四點鐘,我和大姐還在夢里。大娘就悄悄起來,點著煤油燈,到后院生火煮粽子了,還按家里人口數(shù)量,每人煮一個雞蛋。平時,大人、小孩是吃不到的,雞蛋是用來換鹽、洋火、燈油……日用品的。只有今天才能吃到,是王母娘娘下的藥引子,治百病。
等天亮時,粽子熟了。大娘把我們叫醒:“快去扔荷包!”
聽到她的喊聲,我們迅速起來,穿好衣服后,就往門外跑。大娘攔住我們說:“等會兒再走,把葫蘆帶上,今年的大,少拿點水,別把你們累著。e忘了采艾蒿回來!
“知道啦!”我們異口同聲地說。
小河水能治眼病,所以,讓我們帶回來有用處。背著大葫蘆,我們飛快地往小河邊跑去。那里已經(jīng)有很多小伙伴了,我和大姐把心愛的荷包扔進了河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多么漂亮的小耗子、小狗啊,再見了!
扔完荷包后,裝了半葫蘆水,又在河邊山坡上,采了一捆艾蒿。我們姐倆高高興興地回到自己家里。大娘看大姐一個人回去了,就讓大姐來家,找我到她家去吃粽子。
吃飯時,大娘把大棗和豆多的粽子挑著給我吃。哥哥、姐姐都是一個雞蛋,只有我碗里有兩個蛋。吃完飯時,才發(fā)現(xiàn)只有大娘沒有吃,原來她那個給了我……
從那年起,每年的端午節(jié),她都為我多煮出一個蛋。我不去她家也給我留著,等我啥時候去了,就看著我把蛋吃了,希望我健健康康地長大。
五月像柔情的風,送來了大娘家的煮粽香。她在我心里像一滴雨露,晶瑩美麗!我傷心時,大娘陪我一起落淚,我高興時,大娘比我還幸?鞓!
歲月如梭,時光飛逝!歲月的雪花染白了大娘黑發(fā),歲月憂傷,在大娘臉上留下深深的皺紋!
童年的端午節(jié),是大娘用愛編織的,各種精美的荷包,繡著大娘深深的母愛!五顏六色的彩繩,連著我們母女的心。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風兒送來的大娘家的煮粽香……
【大娘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
黎明散文11-18
山杏散文11-18
初戀散文11-18
水巷散文11-17
陽臺散文11-17
閑言碎語散文11-16
想你散文11-15
花期散文11-15